《雜阿含經》進階辨正目錄

  • 第1經: 研討:舍衛為什麼是國?
  • 第8經: 研討:厭離不是負面情緒
  • 第9經: 研討:「無常即苦、苦即非我」在生活上的體驗
  • 第11經: 什麼是「解脫知見」
  • 第13經: 什麼是「沙門、婆羅門」   
  • 第14經: 什麼是「隨順覺」
  • 第16經: 什麼是「增諸數」
  • 第17經: 什麼是「以義饒益」
  • 第20經: 研討:「深經」疑為「染經」之誤
  • 第21經: 研討:無敵驅魔大法 . 研討:《雜阿含經》第21經的對應經典
  • 第24經: 研討:「無我」僅限於「沒有恆常不變的真我」嗎?
  • 第27經: 什麼是「法次法向」
  • 第33經: 研討:字義相反的兩經
  • 第35經: 研討:支提竹園精舍
  • 第36經: 什麼是「自依、法依、不異依」    研討:云何有四    研討:芒果和餘甘子的譯名   
  • 第37經: 研討:世間世間法
  • 第39經: 什麼是「言數」 . 《雜阿含經》第39經的「識」也是「六識」
  • 六根: 研討:意根與法塵的現代解釋
  • 第41經: 研討:想、行、識如何區分? . 研討:當下的緣起中,名色的意義 . 研討:「於色喜愛,是名色集」的南北傳經文,文字不同但意旨相通 . 研討:水大及風大的經中定義 . 什麼是「思」
  • 第42經: 研討:七處三觀的三觀為何 . 研討:愛喜滅則色滅
  • 第44經: 研討:「若生則繫著」,是指生了什麼?
  • 第52經: 研討:如增一阿含經四法中說
  • 第53經: 什麼是「如來十號」 . 研討:有因有緣集世間等四句與四聖諦的對應
  • 第54經: 什麼是「無種」
  • 第57經: 研討:不離我慢者,而復見我 . 什麼是「斷見」 . 什麼是「臥具」
  • 第58經: 研討:世尊為說五陰即受 . 研討:若無我者,作無我業,於未來世,誰當受報 . 研討:「彼一切總說陰」疑脫落「色」字
  • 第59經: 研討:「識」緣「名色」,但「識」和「名色」有重複,要如何理解
  • 第60經: 什麼是「前際俱見」 . 什麼是「正念、正智」
  • 第61經: 研討:七有天人往生 . 研討:須陀洹所斷三結之間的關係
  • 第64經: 什麼是「五下分結、五上分結」
  • 第65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65經校勘 . 什麼是「方便」
  • 第67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67經校勘
  • 第70經: 什麼是「有身邊」 . 研討:「云何有身滅邊」這一段的斷句
  • 第71經: 什麼是「身行息」   
  • 第72經: 什麼是「非有他世死、非無他世死、非有無他世死、非非有無他世死」 . 什麼是「諸數永滅」
  • 第75經: 研討:阿羅漢沒有不起、解脫嗎
  • 第79經: 研討:三世五陰無常的其餘經文對照
  • 第80經: 研討:空性聖法印 . 研討:《法印經》三個譯本的比較 . 研討:三三昧的相關翻譯比較
  • 第81經: 研討:「若色一向是苦」這一段的校勘
  • 第89經: 研討:古印度殺生的邪盛大會至今仍然存在 . 研討:「若邪盛大會」這一段的斷句
  • 第91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91經的優曇鉢果   
  • 第92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92經為什麼要強調尊敬父母兄長   
  • 第93經: 研討:放生
  • 天龍八部: 研討:業報迷蹤
  • 第102經: 什麼是「領群特」 . 什麼是「一生二生」
  • 第103經: 研討:形容重病苦痛的三種譬喻與標點校勘 . 研討:初果沒有我見,為何仍有我慢?
  • 第104經: 什麼是「舉衣鉢」 . 研討:「色是如來耶」等句中的「如來」所指為何? . 什麼是「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無所施設」
  • 第105經: 什麼是「慢無間等」
  • 第109經: 研討:是我、異我、相在 . 什麼是「一切入處正受」 . 什麼是「行即是我,我即是行」 . 什麼是「由旬」
  • 第110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110經「卑床於*」的校勘符號*   
  • 第111經: 什麼是十二因緣中的「有」
  • 第112經: 什麼是「斷知」
  • 第133經: 什麼是「見、聞、覺、識、得、求、憶、隨覺、隨觀」 . 什麼是「見非此我、非此我所、非當來我、非當來我所」 . 什麼是「六見處」
  • 第164經: 研討:「𤛓」字」   
  • 第170經: 什麼是「覺、觀」   
  • 第172經: 什麼是「以義饒益」 . 研討:「義」的意思
  • 第173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173經提到「過去未來」等五陰要如何理解
  • 第174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174經校勘
  • 第175經: 研討:普願警眾偈
  • 第176經: 什麼是「內外心、內外法」
  • 第179經: 研討:四如意足的「斷行」是斷什麼行 . 研討:意定斷行成就如意足和無量心三昧有何關係
  • 第184經: 什麼是「苦習盡道、苦盡道、樂非盡道、樂盡道」
  • 第186經: 什麼是「跳杖」
  • 第187經: 什麼是「惛悴、蹁躚、贔屓」    什麼是「欲覺、恚覺、害覺」   
  • 第195經: 什麼是「色境」 . 研討:意根與法塵的現代解釋 . 研討:意根非色
  • 第196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191經、196經校勘 . 研討:如上二經廣說
  • 第197經: 研討:為什麼六神通中只有三事教化? . 研討:是否能用神通教誡?
  • 第200經: 什麼是「尼陀那」 . 研討:順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輸涅槃
  • 第203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203經校勘座字後的星號
  • 第206經: 什麼是「方便」 . 研討:內寂其心後是否變成什麼都沒有?
  • 第208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208經的校勘
  • 第209經: 研討:六根緣生五陰的「味」的例子
  • 第211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211經的廣說 . 研討:為什麼是五欲功德、不是六欲功德? . 研討:「五欲功德」的「功德」怎麼解
  • 第213經: 研討:第213經的校勘
  • 第226經: 研討:「計」和「分別心」的異同
  • 第229經: 研討:原始的感官輸入跟接下來的心理運作的差別
  • 第231經: 研討:佛經中「世間」的幾種定義
  • 第232經: 研討:我空與法空 . 研討:《雜阿含經》提到「空」的經文不像是北傳所妄加 . 研討:常、恒、不變易法空
  • 第241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241經的句型
  • 第248經: 研討:均頭與大均頭是否為同一人
  • 第252經: 研討:《雜阿含經》對蛇的護咒 . 研討:舍利弗四兄弟 . 研討:比丘求財是邪命
  • 第254經: 什麼是「學戒、學根」 . 什麼是「莫著、莫放逸、著取相」 . 研討:解脫六處和阿羅漢資格的對應 . 研討:彈琴喻的相關經文
  • 第255經: 研討:摩訶迦旃延尊者的出身 . 什麼是「無量心解脫、慧解脫如實知」 . 研討:「諸年少言終不敢復言」的斷句
  • 第259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259經中「五受陰」和「五受陰法」是同義
  • 第261經: 研討:年少初出家時,常說深法
  • 第262經: 研討:無常無斷,乃名中道 . 研討:闡陀被默擯
  • 第263經: 什麼是「消息冷暖」
  • 第264經: 研討:三災
  • 第265經: 研討:五陰的譬喻
  • 第267經: 研討:「一切為心造」該如何理解 . 研討:長夜種種貪欲、瞋恚、愚癡種種 . 研討:「嗟蘭那鳥」可能為「嗟蘭那圖」的訛寫
  • 第271經: 什麼是「晝四時、夜四時」
  • 第273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273經中為何特別提到眼有地水火風四界 . 研討:常、恒、不變易法空 . 研討:水大及風大的經中定義 . 研討:《雜阿含經》卷十一第273經的經文脈絡與標點 . 什麼是「思」
  • 第275經: 什麼是「繫念明相」 . 研討:一天睡幾小時 . 研討:難陀為什麼要觀察四方 . 研討:「無間獨住」還是「無罪觸住」 . 研討:阿難陀火鍋1 2
  • 第276經: 什麼是「僧伽梨」    研討:不見一結不斷    研討:生滅和集滅有何不同   
  • 第278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278經中是「六觸入處」或「六勝入處」    什麼是「欲覺、恚覺、害覺」   
  • 第279經: 研討:八關齋戒 . 研討:六根即六入
  • 第280經: 什麼是「沙門、婆羅門」
  • 第281經: 什麼是「方便」
  • 第282經: 研討:南傳「聖神變」 . 研討:欝多羅
  • 第284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284經中「名色」為何舉例為「外觀」
  • 第285經: 什麼是「上及所依」
  • 第288經: 研討:「識」緣「名色」,但「識」和「名色」有重複,要如何理解
  • 第289經: 研討:為何「彼樂觸滅,樂觸因緣生受亦滅止、清涼、息、沒」    研討:《雜阿含經》第289經與「一心論」、「多心論」   
  • 第291經: 什麼是「沙門、婆羅門」   
  • 第294經: 研討:名色的識不就是六識身,為何要分內外 . 研討:十二因緣和「緣眼色生眼識」如何對應 . 研討:十二因緣中為何識在名色和六入處前 . 研討:十二因緣和「觸俱生受想思」可對應嗎
  • 第295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295經的「貫穿」指什麼
  • 第296經: 研討:十二因緣的次序 . 什麼是「法住法界」 . 什麼是「審諦」
  • 第304經: 研討:「眼所作、智所作、寂滅所作」的註解 . 研討:如何觀眼生滅?
  • 第308經: 研討:六根緣生五陰的「味」的例子
  • 第311經: 什麼是「付囑臥具」    富樓那尊者的忍辱波羅蜜   
  • 第315經: 什麼是「生、住、轉、出」
  • 第318經: 研討:字義相反的兩經
  • 第322經: 什麼是「非色、不可見、無對」 . 研討:意根非色
  • 第335經: 研討:什麼是「第一義空」 . 研討:《第一義空法經》與《金剛經》的呼應
  • 第337經: 研討:神經科學對正念練習的研究
  • 第338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336至338經的標點 . 研討:身受與心受
  • 第339經: 研討:如何能辨別「身受而不引生心受」還是冷漠、麻木?
  • 第343經: 研討:「從因起生」跟「第一因」的不同 . 研討:「如是味」的「味」作何解?
  • 第344經: 研討:第344經校勘 . 研討:苦聖諦和五受陰的苦
  • 第345經: 研討:波羅延那阿逸多所問的問答
  • 第346經: 研討:《阿含經》講慚愧、懺悔
  • 第347經: 研討:為什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 研討:「四禪」定義的經文比對 . 研討:初禪的條件 . 研討:第四禪在南北傳的不同解釋 . 研討:在經、律的層級看《雜阿含經》第347經的慧解脫爭議 . 研討:佛隨念與念佛法門是否能達初禪
  • 第348經: 研討:佛教的苦行與外道的苦行   
  • 第352經: 研討:「義」的意思
  • 第356經: 研討:為什麼四十四種智中扣掉無明支?
  • 第366經: 研討:來歎譬、城譬是哪二經 . 研討:十二因緣和「緣眼色生眼識」如何對應 . 研討:十二因緣中為何識在名色和六入處前
  • 第369經: 研討:古佛像所呈現的結跏趺坐姿
  • 第371經: 什麼是「四食」
  • 第373經: 研討:為何摶食斷知已,於五欲功德貪愛則斷    研討:《雜阿含經》第373經意思食的「斷」或「斷知」   
  • 第376經: 研討:為什麼《雜阿含經》第376經要說「北西長廣」
  • 第379經: 什麼是「眼、智、明、覺」    研討:《雜阿含經》第379經的「梵天身」   
  • 第383經: 什麼是「慢無間等」
  • 第387經: 什麼是「五下分結、五上分結」
  • 第388經: 研討:「斷五支」等所指為何? . 研討:「離四衢」所指為何? . 研討:「十賢聖居」的相當經文異同
  • 第389經: 什麼是「如是比種種對治」 . 什麼是「應塗藥、應吐、應下、應灌鼻、應熏、應取汗」
  • 第393經: 什麼是「辟支佛」 . 什麼是「五種不還」
  • 第396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396經的三個問題
  • 第398經: 研討:「劫貝」不是當今的木棉樹,而是棉花樹
  • 第407經: 什麼是「四不可思議事」 . 研討:大軍怎麼可能進入藕孔中? . 研討:佛教徒不能世間思惟嗎?
  • 第424經: 研討:佛教的宇宙觀 . 研討:佛經中世界的定義
  • 第435經: 研討:苦聖諦無間等會不會太痛苦
  • 第440經: 研討:《雜阿含經》卷十六第440經校勘
  • 第441經: 研討:說說不可說    研討:芒果和餘甘子的譯名   
  • 第446經: 什麼是「常會故常生,相離生則斷」
  • 第454經: 研討:為何「緣種種欲生種種覺」
  • 第455經: 研討:為何「緣種種欲生種種覺」
  • 第456經: 什麼是「滅界」    研討:《雜阿含經》中北傳經文較南傳經文合理的例子   
  • 第465經: 什麼是「慢無間等」
  • 第468經: 研討:「斷除愛欲縛、去諸結」疑為「斷除愛欲、轉去諸結」的訛誤
  • 第470經: 研討:身受與心受    研討:聖人沒有心受的論點   
  • 第471經: 研討:世俗的(食)、非世俗的(無食)受的例子    什麼是「毘濕波風」   
  • 第473經: 研討:觀受如受與觀受是苦
  • 第474經: 研討:於貪欲心不樂解脫 . 研討:初禪以聲為刺,那以聲為所緣是否能入初禪? . 研討:南傳對滅盡定的看法
  • 第475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42經及第475經的數量不同
  • 第481經: 研討:欲寂滅、覺寂滅、觸寂滅
  • 第483經: 研討:「四禪」定義的經文比對
  • 第485經: 研討:菩提樂對應到哪段經文
  • 第490經: 什麼是「此功德非欲,但覺想、思惟者是」 . 研討:「如是比閻浮車所問序四十經」是哪四十經
  • 第493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493經重點為何
  • 第495經: 什麼是「根本具足、所依具足」
  • 第496經: 什麼是「舉罪」   
  • 第497經: 研討:「舉罪五法」有什麼生活上的例子   
  • 第498經: 研討:「諸佛、如來、應、等正覺悉斷五蓋惱心」一句的文義    研討:芒果和餘甘子的譯名   
  • 第500經: 研討:怎樣不是邪命求食 . 研討:四邪命食的解釋
  • 第501經: 研討:由「從佛口生,從法化生」談阿含至法華之一氣呵成    研討:為何「具足住」後還要「多住」   
  • 第502經: 什麼是「聖住」
  • 第503經: 什麼是「第二伴」
  • 第504經: 什麼是「勝婆羅門大姓、勝剎利大姓…稽首敬禮故」 . 研討:佛教的宇宙觀 . 研討:佛經中世界的定義
  • 第505經: 研討:天帝釋在界隔山石窟問愛盡解脫之義   
  • 第506經: 什麼是「驄色虛軟石」
  • 第508經: 研討:不信如來所說會長夜受苦,不信目揵連尊者所說就不會嗎?
  • 第513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513經「好纔人者」校勘
  • 第524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524經不同的翻譯
  • 第528經: 什麼是「石蜜」   
  • 第536經: 什麼是「內外心、內外法」
  • 第547經: 研討:老地和壯地
  • 第549經: 研討:答僧耆多童女所問
  • 第550經: 研討:隨時念佛(《雜阿含經》第857經「讀經拾得」)    研討:隨念和修滿五法、七覺支的關係(《雜阿含經》第931經「讀經拾得」)    研討:為何要念天?    研討:為何《雜阿含經》第550經中念天只念六欲天?    研討:表示佛法可當下體證的「現法滅熾然……緣自覺知」定型句的對照    研討:為何六念時「離貪欲覺、離瞋恚覺、離害覺」,而不是直接離貪瞋癡?    研討:「梵行不憎惡戒」還是「梵行不增惡戒」?   
  • 第551經: 研討:答摩揵提所問偈
  • 第552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552經和988經義理的異同    研討:天帝釋在界隔山石窟問愛盡解脫之義   
  • 第558經: 研討:為何異比丘過了六年才問阿難無相心三昧的事
  • 第559經: 研討:無相三昧有沒有想陰 . 研討:無想心三昧的定力可對應到四禪八定的哪個層次 . 研討:「定」或「三昧」的註釋 . 研討:《雜阿含經》第559經經文校勘 . 研討:「離欲惡不善法」的標點
  • 第560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560經四種止觀次第的不同 . 研討:「為掉亂所持,以調伏心坐」是指什麼修法
  • 第561經: 研討:四如意足的「斷行」是斷什麼行
  • 第563經: 研討:宿業漸吐
  • 第564經: 什麼是「憍慢」
  • 第566經: 研討:質多羅長者的相關記載    研討:芒果和餘甘子的譯名    《雜阿含經》第566經討論   
  • 第567經: 研討:依據佛法修止,終究會配合觀而成就 . 研討:四無量心有什麼漸進的入門方法 . 研討:空三昧有什麼漸進的入門方法 . 研討:打坐用蒲團及墊子的選擇 . 研討:什麼是「常住不變易空」
  • 第568經: 研討:有覺、有觀名為口行    《雜阿含經》第568經討論   
  • 第573經: *什麼是「五下分結、五上分結」    *研討:質多羅長者要不經由胞胎而受生   
  • 第574經: 研討:「四禪」定義的經文比對    研討:初禪的條件    研討:第四禪在南北傳的不同解釋   
  • 第575經: 什麼是「光明皇后願文」
  • 第576經: 研討:為什麼是「久見婆羅門」而不是「久見剎帝利」    什麼是「久見婆羅門」    什麼是「沙門、婆羅門」   
  • 第578經: 研討:常習慚愧心,此人時時有
  • 第583經: 研討:佛經中關於日月蝕的描述
  • 第584經: 研討:《雜阿含經》卷二十二584等經校勘
  • 第585經: 研討:佛陀的螺絲髮型
  • 第591經: 研討:天人對佛弟子的幫忙
  • 第592經: 什麼是「晝四時、夜四時」   
  • 第593經: 研討:給孤獨長者是否以三果往生欲界天
  • 第594經: 研討:五淨居天都是三果,但三果不一定都往生五淨居天
  • 第595經: 研討:迦葉佛到現在,無煩天過了多久
  • 第604經: 研討:佛世時的印度地圖 . 研討:阿育王的版圖 . 什麼是「膠舍」 . 什麼是「辟支佛體」 . 什麼是「離波多」 . 研討:《雜阿含經》第604經校勘 . 研討:《雜阿含經》第604經標點
  • 第608經: 什麼是「具念」   
  • 第609經: 研討:什麼是「憶念集則法集,憶念滅則法沒」    研討:心念處和法念處有何不同    研討:「食集則身集……」的實例   
  • 第610經: 什麼是「內外心、內外法」
  • 第612經: 標點符號對照:如來說法,無有終極,所謂四念處 . 什麼是「補瀉」
  • 第613經: 什麼是「欲覺、恚覺、害覺」
  • 第615經: 研討:四念處與七覺支實修次第 . 研討:《雜阿含經》第615經的經文如何對應捨覺支
  • 第616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616經校勘
  • 第617經: 標點符號對照:可意、可受、可念
  • 第619經: 研討:理解他人是建立在理解自己的基礎上
  • 第621經: 研討:四念處和五陰的對應
  • 第622經: 研討:菴羅女
  • 第623經: 什麼是「沙門、婆羅門」
  • 第635經: 什麼是「辟支佛」
  • 第636經: 什麼是「如來十號」 . 標點符號對照:修習四念處的次第方法
  • 第637經: 什麼是「衣鉢隨身,如鳥兩翼」
  • 第638經: 什麼是「自依、法依、不異依」 . 研討:均頭與大均頭是否為同一人
  • 第641經: 研討:藥師如來法門漫談(護持神眾的原理)
  • 第642經: 什麼是「根」    什麼是「無知根」   
  • 第647經: 研討:佛隨念與念佛法門是否能達初禪
  • 第651經: 研討:信根之生滅法
  • 第653經: 研討:修行階位的順序
  • 第654經: 什麼是「攝受」
  • 第659經: 什麼是「三菩提」
  • 第660經: 研討:《相應部尼柯耶》根相應
  • 第661經: [標點符號對照] 數力 & 三妙行
  • 第663經: 什麼是「四道」
  • 第667經: 什麼是「覺力」 . 什麼是「無分別法」
  • 第677經: 研討:《阿含經》講慚愧、懺悔 . 什麼是「學力」
  • 第704經: 什麼是「喜覺支」    什麼是「猗」   
  • 第708經: 什麼是「迦捭多羅樹」
  • 第710經: 什麼是「慢無間等」
  • 第711經: 什麼是「擇法覺支」    研討:則於選擇分別思惟    研討:經中七覺支次第的不同版本    研討:布施而心生歡喜的例子   
  • 第713經: 研討:猗覺支、捨覺支的新譯
  • 第714經: 研討:燋炭
  • 第715經: 什麼是「斷界、無欲界、滅界」
  • 第716經: 研討:四預流支的「正思惟」和八正道的「正思惟」的不同
  • 第719經: 什麼是「樂住正受、苦住正受」
  • 第721經: 研討:六度與七覺支的對應關係
  • 第726經: 研討:「善知識是全梵行」是什麼意思
  • 第729經: 什麼是「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研討:「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和四聖諦的關係   
  • 第736經: 什麼是「五種不還」    研討:《雜阿含經》第736經的標點   
  • 第738經: 什麼是「有餘涅槃」
  • 第743經: 研討:四無量心有什麼漸進的入門方法    研討:如何依《小空經》修空    研討:修四無量心可達成的最高世間定境    研討:捨無量心是否捨前三無量心   
  • 第744經: 研討:慈心觀如何結合七覺支
  • 第745經: 研討:非想非非想入處無法修觀,能修七覺分嗎
  • 第748經: 什麼是「起定正受」    研討:「正方便」是否就是「正精進」   
  • 第749經: 研討:七覺支與八正道中「精進」與「念」的次序為何不一樣?
  • 第750經: 什麼是「無分別法」
  • 第753經: 什麼是「我為有漏盡者,現說此名」   
  • 第775經: 研討:四預流支的「正思惟」和八正道的「正思惟」的不同
  • 第784經: 研討:正定是否即四禪   
  • 第785經: 研討:南北傳出世間八正道的異同 . 研討:《雜阿含經》第784、785經的標點
  • 第788經: 研討:是否皈依三寶就不墮惡道
  • 第789經: 研討:「世間正見」和「出世間正見」的差別
  • 第801經: 什麼是「晝四時、夜四時」
  • 第802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802經標點
  • 第803經: 什麼是「繫念面前」    什麼是「覺知一切身入息」    什麼是「覺知心行、覺知心行息」    什麼是「心行」    研討:修入出息念前的準備工作    研討:數息法的數數    研討:入出息念的修法    研討:十六勝行中身念處的項目及編號    研討:十六勝行最後四個的次第及意義    研討:辦公椅上盤腿須注意    研討:打坐用蒲團及墊子的選擇    研討:濕熱氣候下打禪七的裝備    研討: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A Practice Guide and Translations 書摘分享    研討:南傳《入出息念經》中譯   
  • 第804經: 研討:觀呼吸斷諸覺想,為何我修觀呼吸時妄想很多   
  • 第805經: 什麼是「內外對礙想」
  • 第809經: 研討:第807經的「修餘微細修住而住」和第809經的「微細住」有何關係
  • 第810經: 什麼是「異於身者,彼亦如是隨身比思惟」    什麼是「平等捨」   
  • 第815經: 什麼是「五種不還」
  • 第816經: 研討:英文Ethics與戒   
  • 第817經: 研討:增上心學是修什麼
  • 第820經: 研討:聖戒成就與犯小小戒   
  • 第825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825經的標點
  • 第829經: 研討:誦戒有困難卻能學三學
  • 第830經: 什麼是「付囑臥具」
  • 第832經: 研討:三十七道品的次第   
  • 第842經: 研討:芒果和餘甘子的譯名    新聞:阿嬤級零嘴「油甘」 附加價值新商機   
  • 第843經: 研討:「四須陀洹道分」(四預流支)和「四須陀洹分」的不同
  • 第845經: 研討:應皈依於佛及聖眾,而非單一僧人   
  • 第848經: 研討:諸天天道和修滿五法的關係    研討:表示佛法可當下體證的「現法滅熾然……緣自覺知」定型句的對照   
  • 第864經: 什麼是:若行、若形、若相   
  • 第866經: 研討:善根、福德、因緣    研討:色界天的數目    什麼是「五種不還」   
  • 第869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869經「若不爾者」一句的解釋   
  • 第870經: 研討:「廣果天」為何稱為「廣果」   
  • 第872經: 研討:《增支部尼柯耶》天相應   
  • 第877經: 什麼是「方便」
  • 第882經: 研討:沈香    研討:樹心材香    研討:薩婆耶旨羅、俱毘陀羅樹   
  • 第883經: 研討:「三昧」與「正受」的異同    研討:《雜阿含經》第883經各入定技巧的意義   
  • 第885經: 研討:為何六通中只有三明   
  • 第894經: 什麼是「沙門、婆羅門」
  • 第904經: 什麼是「光明皇后願文」
  • 第907經: 研討:佛陀鼓勵理性推論   
  • 第912經: 研討:表示佛法可當下體證的「現法滅熾然……緣自覺知」定型句的對照   
  • 第914經: 研討:芒果和餘甘子的譯名   
  • 第916經: 研討:經文說有捨無量心可對治妄語,但聽說梵天曾妄語   
  • 第918經: 什麼是「五下分結、五上分結」
  • 第926經: 什麼是「見、聞、覺、識、得、求、憶、隨覺、隨觀」    研討:如何依《小空經》修空    研討:詵陀迦旃延是否為摩訶迦旃延    研討:《雜阿含經》第926經中跋迦利比丘得解脫    佛教弘誓學院禪七開示錄(十六)   
  • 第932經: 研討:母雞孵蛋的譬喻   
  • 第936經: 研討:什麼是「利智、出智、決定智」 . 研討:修行階位的順序
  • 第937經: 研討:無始輪迴在人類出現之前怎麼輪迴
  • 第946經: 研討:是否有無量諸佛
  • 第947經: 什麼是「毘富羅山」
  • 第959經: 研討:詵陀迦旃延是否為摩訶迦旃延   
  • 第971經: 什麼是「繩床」
  • 第972經: 研討:從婆羅門三諦到佛法三諦
  • 第977經: 研討:阿羅漢業盡了嗎? . 什麼是「洛漠」 . 什麼是「等分起」
  • 第979經: 什麼是「疲極」 . 研討:為何世尊涅槃時要北首
  • 第981經: 研討:在恐怖處可念佛
  • 第982經: 什麼是「慢無間等」   
  • 第986經: 研討:身在家、心出家
  • 第988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552經和988經義理的異同    研討:天帝釋在界隔山石窟問愛盡解脫之義   
  • 第994經: 研討:焰摩迦修多羅是哪一經
  • 第1006經: 研討:「薩羅無過見」的異譯
  • 第1019經: 什麼是「已洗諸非小」   
  • 第1022經: 研討:《雜阿含經》卷三十六諸天相應經文次序    研討:南傳《相應部尼柯耶》「諸天相應」的其餘經文   
  • 第1023經: 研討:諸根喜悅的病比丘為何非死不可
  • 第1028經: 什麼是「乃至五十、六十」
  • 第1038經: 什麼是「通身四人」
  • 第1039經: 研討:芒果和餘甘子的譯名   
  • 第1041經: 研討:布施迴向親族「七分之中,而乃獲一」
  • 第1042經: 研討:所願必得 . 研討:十善業道跟持戒清淨的高低
  • 第1052經: 什麼是「真實法」
  • 第1055經: 研討:世間世間法
  • 第1059經: 研討:自作和隨喜的功德差別
  • 第1068經: 什麼是「顧錄」
  • 第1078經: 什麼是「搨補」
  • 第1087經: 研討:佛陀示現四眾皆可實踐的修行
  • 第1089經: 研討:大蛇是擾佛還是護佛
  • 第1091經: 研討:瞿低迦比丘的退轉
  • 第1103經: 研討:無敵驅魔大法   
  • 第1117經: 研討:八關齋戒 . 研討:八關齋戒是在家人解脫的基礎
  • 第1121經: 研討:八關齋戒 . 研討:八關齋戒是在家人解脫的基礎
  • 第1122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1122經的南傳經文
  • 第1126經: 研討:「四須陀洹道分」(四預流支)和「四須陀洹分」的不同
  • 第1129經: 什麼是「五下分結、五上分結」
  • 第1131經: 什麼是「四食」
  • 第1136經: 研討:表示佛法可當下體證的「現法滅熾然……緣自覺知」定型句的對照   
  • 第1138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1138經的不同傳承差異    研討:十二部經譯詞的對應   
  • 第1143經: 什麼是「鞞提訶牟尼」
  • 第1144經: 什麼是「方便」
  • 第1145經: 什麼是「沙門、婆羅門」
  • 第1148經: 什麼是「鍮石銅」
  • 第1165經: 什麼是「生藏、熟藏」
  • 第1171經: 研討:日常生活中身念住的實修法
  • 第1174經: 研討:「沈沒」、「洲渚」的解說
  • 第1175經: 什麼是「緊獸」 . 什麼是「尼拘律樹」
  • 第1178經: 研討:芒果和餘甘子的譯名   
  • 第1179經: 研討:「莫謂彼如我」的「彼」字
  • 第1181經: 什麼是「石蜜」   
  • 第1189經: 研討:天人拜訪佛陀
  • 第1197經: 研討:為何世尊涅槃時要北首   
  • 第1212經: 研討:由「從佛口生,從法化生」談阿含至法華之一氣呵成
  • 第1214經: 什麼是「慢無間等」
  • 第1218經: 研討:善說最上
  • 第1221經: 什麼是「有餘涅槃」
  • 第1224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1224經中佛陀是否有違反「不因說法而受食」的原則
  • 第1227經: 什麼是「辟支佛」
  • 第1233經: 什麼是「初不」
  • 第1239經: 什麼是「麁業」
  • 第1244經: 業報迷蹤
  • 第1246經: 什麼是「有行所持」
  • 第1249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1249經牧牛的譬喻    研討:「𤛓」字」   
  • 第1265經: 研討:佛經中關於自殺的記載   
  • 第1266經: 研討:Channa’s Suicide in the Saṃyukta-āgama
  • 第1267經: c.f. yifertw.blogspot.tw/2010/10/sn-111.html, yifertw.blogspot.tw/2014/01/sn-111-1.html
  • 第1268經: 研討:為什麼「心解脫已,故知一切眾生所著……」
  • 第1284經: 研討:女性在婚姻中是否只能忍辱
  • 第1290經: 毘紐 vs 那羅延
  • 第1291經: 研討:念彼觀音力能度災厄的原理
  • 第1342經: 什麼是「親數」
  • 第1346經: 研討:《雜阿含經》第1346經「我今攝受汝」該句的意義
  • 第1351經: 孔雀叫聲    研討:支提竹園精舍   
  • 第1352經: 研討:為什麼慎莫營造立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