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kwos:
2024/6/15

《雜阿含經》第884經偈誦中的「三處」指哪三處?

「觀察知ⓐ宿命,見天惡趣生,
生死諸漏⑤盡,是則牟尼⑥明。
其心得解脫,一切諸貪愛,
三處ⓑ悉通達,故說為三明ⓒ。」


Cathy Kao:

我本來以為就是指三明?


靖住:

也可以指導讀當中提到的過去、現在、未來?


Wayne:

《中阿含經》卷四十一第161經:

爾時,世尊以頌答曰:
「滅惡不善法, 立住[2]擇梵行,
修習梵志[3]正, 以此為梵志。
明達於過去, 見樂及惡道,
得[4]無明盡[5]說, 知是立牟尼。
善知清淨心, 盡脫婬怒癡,
成就於三明, 以此為三達

遠離不善法, 正住第一義,
第一世所敬, 以此為無著。
饒益天及人, 與眼滅壞諍,
普知現視盡, 以此[6]正盡覺。」

《中阿含經》中間的部分和本經偈誦的義理一樣,因此這邊「三處」可指「三明」的內容。

為什麼用不同的字來講三明的意思?我想有兩種可能性:

  1. 可能在原文當中有壓韻一類的考量。
  2. 三明的明(vidyā)是借用印度婆羅門常用的明vidyā(也用於說明世間的智慧)來說明佛法的內容,另外用通達來說明,表示這是出世間的智慧。
 
agama/研討_雜阿含經_第884經的_三處_指什麼.txt · 上一次變更: 2024/06/15 21:55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060249805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