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请教师兄们一个问题,杂502经里的”多住“应该如何理解呢?

我作是念:『我當於此聖住,不ⓐ念一切相、無相心正受。身作證具足住、多住。』

“多住“是否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無相心正受,但尚不能像”具足住“一样稳固的状态?


David Chiou:

就我的理解,這裡「多住」是指再三地修習保持入定的狀態。


Paul:

我一直理解”具足住“是已经稳固的”最终“状态?

c.f. 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E8%BA%AB%E4%BD%9C%E8%AD%89%E5%85%B7%E8%B6%B3%E4%BD%8F


David Chiou:

照這經來看,是一山還有一山高。

初禪具足住,指達成初禪,初禪的程度已遠超過欲界定的穩定了。但達成初禪後也會退失初禪,不是說初禪具足住後一輩子就能維持在初禪,禪定都是因緣生滅。

能穩定入定後,更厲害的就是能長期穩定地保持。第883經有提到入定的不同層面。

第807經的練習次第也有點類似,是能入定後,再「多住而住」。


Paul:

[身作证具足住]是特指禅定的境界还是证果的境界?

我大致搜了一下,好像都有?比如[雜阿含經 第35經]讲”……断此欲、断此色,身作证具足住”,这里好像指的是证果的境界。


David Chiou:

「具足住」就是滿足條件而保持。

但是要更進一步,例如從初禪到二禪,就要從「有尋有伺」的初禪練到非常熟練,能長久保持,隨著功力漸深,漸漸地,「尋」、「伺」顯得是刻意、多餘的擾動,因此放下了初禪的「尋」、「伺」,則能進入「無尋無伺」的第二禪。

人的心是無常的,因此入定一定會進進退退,但是用功修習多住的話則進多退少,而能更進一步。


Cathy Kao:

多住,是否可解釋為:持續精進,甚至更加精進來增進禪定功夫。


David Chiou:

我是這樣認為的。

有興趣的話,也可用「多住」來搜尋CBETA,印象中通常是這類的意思。


Paul:

所以拿初禅做例子的话,“多住”就是持续精进以更“多”地达到“初禪具足住”的状态,大家是这么理解的吧?我比较抠字眼 :-)

关于501,502经我还有一个疑惑的地方,目犍连说自己“不勤方便,得禅、解脱、三昧、正受”,就是说自己不怎么努力就能怎么怎么样,那么这两部经的用意是什么?应该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目犍连在炫耀自己吧?如果是对在家人说的倒还可以理解为给佛“打广告”,但他是对比丘们说的,“尊者大目揵连说此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David Chiou:

所以拿初禅做例子的话,“多住”就是持续精进以更“多”地达到“初禪具足住”的状态,大家是这么理解的吧?我比较抠字眼 :-)

的確,這樣在用字上更為精確。

关于501,502经我还有一个疑惑的地方,目犍连说自己“不勤方便,得禅、解脱、三昧、正受”,就是说自己不怎么努力就能怎么怎么样,那么这两部经的用意是什么?应该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目犍连在炫耀自己吧?

這種是傳述佛經的人對於尊者的崇敬,和原先尊者自己講的話,夾雜在一起的結果。

阿含經中有不少這樣的經文,記載各大尊者的未曾有法、非常卓越的成就,應該是後世弟子的整理,在經文中乍看之下變成佛或尊者自己在稱讚自己一樣。

一個明顯的例子:

《中阿含經》卷8:「尊者阿難復作是說:「諸賢!我當結[1]加趺坐而般涅槃。」尊者阿難便結[*]加[2]趺坐而般涅槃。若尊者阿難結[*]加趺坐而般涅槃,是謂尊者阿難未曾有法。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2022.Q4, T01, no. 26, p. 475a5-9)

這部未曾有經講阿難的未曾有法,從阿難年輕時講到阿難涅槃,其中記載阿難說他自己雙盤坐而般涅槃的狀況。通常應該不會形容自己死亡時的狀況 :-D 這經明顯是佛弟子整理阿難的各項事蹟而成。

這部未曾有經最後又提到是佛所說。其實佛陀早於阿難入涅槃,因此是傳抄者的崇敬使得經文變成像是阿難自己稱讚自己的狀況。

 
agama/研討_為何_具足住_後還要_多住.txt · 上一次變更: 2023/02/23 00:04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1457705497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