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剛學打坐,蒲團及墊子好多種,要怎麼選呢?


David Chiou:

初學打坐的坐姿,只要背打直、身體放鬆即可。腳掌和膝蓋要保持溫暖,所以一般會用毯子蓋住,又稱為蓋腿布,比一般毛巾大,能覆蓋並保暖即可。

初學者不一定要盤腿坐,坐椅子也行,最重要的是練習攝心,像現在很多老外學打坐是坐椅子上的,對初學者來說先練習到能攝心比較重要,這樣能早點享受打坐對心境的益處,不會花太久的時間卡在練腿上。

坐在椅子上,可將兩手心平放在膝蓋和大腿交接處。所坐的椅子,椅面要和地面平行,以四支椅腳穩穩地支持椅面。椅面的高度要使得坐著時大腿和小腿呈直角,並且腳掌平貼在地面上。為了維持清醒及呼吸順暢,坐時腰要挺起來,背部直立不要靠著椅背,並且在腰挺著的前提下放鬆身體各處的肌肉。

若已能坐超過半小時,盤腿坐較穩且能坐更久。盤腿坐時,臀部要坐上適當高度的蒲團,讓臀部高於膝蓋(髖關節高於膝關節),坐姿的其餘注意事項可見這裡。坐的區域底下則放一個墊子,用來和冰涼或潮濕的地面隔絕開來,並提供一些彈性,讓膝蓋倚在地上時較為舒服。

下封再分別介紹台灣常見的蒲團及墊子的選擇。


David Chiou:

台灣最常見的蒲團填充物有三種:木棉、椰絲、蕎麥殼。

木棉蒲團(可用手捏為一側較扁、一側較高,坐在較扁的那側;或是坐久了自然會如此):

椰絲上墊(通常是將兩塊交叉疊放,以製造一個斜面,而坐在斜面上。這樣子就是個後高前低的斜面):

蕎麥殼填充物(越立體的殼越好,據說苦蕎麥殼略優於甜蕎麥殼。在網拍或迪化街可買到):
upload.wikimedia.org_wikipedia_commons_8_85_buckwheat_hulls.jpg

木棉最軟但夏天較聚熱,椰絲最硬而不變形且較不聚熱,簥麥殼最涼最鬆(能完全貼服身體曲線)但易變形,各有適合的人。

屁股沒肉的人蒲團用軟的(木棉或蕎麥殼)坐起來較舒服,也有站友坐久覺得椰絲製的不會變形、坐起來特別穩,但我個人覺得太硬。這就見仁見智,各有所好。

法鼓山的木棉蒲團據說是聖嚴法師到日本時發現日本人用木棉作填充物,很好坐,而引進的,很受歡迎。(聖嚴法師很瘦,一七○公分才四十幾公斤。因此個人猜測適合用軟的蒲團。)

蕎麥殼(buckwheat hulls)的蒲團在美國似乎最流行,但在台灣反而較少見。

美國人較會發明,因此有各種的蒲團,可參見個人在1999年發表的舊文「各種蒲團略談」,不過該文中的連結都失效了,可用 Google Images 自己用英文關鍵字找新圖即可。

如果一個蒲團太扁(尤其是公用的蒲團,常被坐到扁掉了),無法使得屁股高於膝蓋(髖關節高於膝關節),那麼就要加高,可以加個蒲團或是墊毛巾以加高。去打坐時,帶自己的蒲團能確保高度是自己習慣的,而減少適應公用的蒲團高度所浪費的時間。

經長期使用後,木棉及蕎麥殼的蒲團會越來越扁,那麼木棉蒲團就要換新的,蕎麥殼的蒲團則要重新填充蕎麥殼,纖絲蒲團則可以坐許多年也不會扁掉。


David Chiou:

打坐時舖在底下的墊子,能隔絕地面的冰冷及潮氣,略具彈性的表面也能協助略為分散膝蓋單點所受的壓力,那腿就較不易麻。

墊子依材質,有分 1. 椰絲填充,很厚,較貴 2. 棉花填充,較薄,較便宜。

大小通常有 60公分 x 60公分 以及 75公分 x 75公分 兩種規格。通常椰絲方墊是 60公分x60公分,棉花方墊是 75公分x75公分。 另外還有圓形的墊子,個人覺得不如方墊實用,因為七支座法下,兩膝會突出,用方墊較實際。

以下照片中,右邊是椰絲填充方墊(60公分 x 60公分),左邊是棉花填充方墊(75公分 x 75公分):

如果地不會特別冰或特別潮,或是地上已有隔離的東西或木地板,用大的方型軟墊即可,較便宜。否則方型椰纖墊很厚,能好好隔離地面。我的方型椰纖墊用了二十幾年,蠻耐用的。

如果雙盤時只有一膝能著地,一則就是將蒲團再加高些試試是否能二膝著地,二則是在懸空的膝蓋下以毛巾墊著,這樣才能讓兩個膝蓋都分擔身體的重量。


Li boris:

如果褲子布料較平滑,由於椰絲墊跟褲子所形成的摩擦力不夠大,坐在有斜面的椰墊上有時候會有滑動的情況,可以換穿摩擦係數大的褲子,或者在椰墊上鋪一塊大毯子增加摩擦力,就不會有滑動的情況。


guest:

沒想到這二次禪二,我發現左腿盤不起來,在第二次禪二時硬盤的結果是大腿一直抽筋,站不起來...


David Chiou:

打坐的障礙要一個一個解決,很正常,別擔心。這次知道問題,就想解法即可。

體格較壯的人,蒲團高一些或壂兩個,可能比較符合人體工學。

如果沒法盤腿,大不了坐椅子打坐也可。


Anderson Chang:

對於骨架結構不是很正的同學而言,蒲團的高度跟平面的硬度都得注意。首先不能太低,硬度方面不建議是早期那種用久會塌陷變很軟木棉棉花一類的填充材質,會讓骨盆及股骨相對位置越坐越往錯誤的方向旋轉,筋膜系統也隨之更形緊繃,超過疼痛的閾值上限,就會痛不欲生、一刻都坐不下去了⋯⋯

後來用椰子絲🥥、泡棉,或其他密度較高物質當填充物的,坐骨接觸面比較好維持一個整體的平面高度。 這樣對骨架結構以及坐的時間都會有助益。


Philosopher:

不曉得用瑜伽墊適不適合?


boris:

可以試試下圖的方式看看是否有改善。我因為練球關係,四肢跟腰部都有舊傷,即使有座墊墊高也會覺得腰部有點吃力,腳也容易麻,後來自己亂試,試到這種方式,一舉把腰部支撐與腳麻問題解決,坐上去後覺得好舒服,這方法好處是可以移動捲起來大毛巾的位置來調整坐墊斜度,我是用硬的坐墊,不會陷下去那種。後來我把捲起來的大毛巾改成用另一個硬座墊去當支撐點,效果一樣好。另外可在鞋的坐墊上鋪上另一條大毛巾增加摩擦係數,褲子不要穿光滑摩擦係數小的材質,這樣就不會有滑動的情況。


Anderson:

不曉得用瑜伽墊適不適合?

大部分瑜珈墊設計來吸收力量緩衝,所以硬度不夠。如果骨架結構已經歪曲,那因硬度不夠,容易越坐越歪。

以脊椎側彎為例,首先我們可以注意到,身體的單元構造及大部分骨頭都是圓柱狀彼此連接的,結構方面出問題時都會以旋轉的形式表現,那麼透過密布在全身從裡到外、無所不至的筋膜網絡,這個旋轉會往各處延伸。(圓柱狀例如手指一節一節、手掌、手腕、小臂、手肘、上臂)那這個旋轉的力量往下帶到坐骨,理論上我們採取坐姿時應該是兩個坐骨各負擔50%的身體重量,但因偏旋必然會不平衡,這很難察覺,但如果在座墊下平均佈滿能偵測重量壓力的元件,必然是一目瞭然。


David Chiou:

可以試試下圖的方式看看是否有改善。

長方型的椰絲座墊,通常也是要兩個疊起來,一個平的,一個斜的架在上面,類似boris上面的那個圖的原理。1993年我去買打坐坐墊時,老闆跟我說的:

剛去 Google Image 搜尋,所有 “椰絲 上墊” 或 “椰絲 座墊” 的所有圖片都看完了,竟然沒有一張正確擺放的圖,長方型的椰絲座墊只擺一片的話,對絕大多數初學者太扁,高度不夠,但所有照片都只照單個。

1993年路邊隨便一個佛具店老闆就知道椰絲座墊的坐法,現在為椰絲長方型座墊照相的商家似乎都不知道用法,大概都是賣給別人的,自己根本不知道怎麼坐。

boris 自己摸索出來的則為正確的用法。

對於常打禪七的人,可以用照片來看身體坐姿有沒有較大的偏斜:可以將手機開啟錄影、從側邊拍攝後,開始打坐(只穿內衣,骨骼位置比較清楚),坐完後再看,就會發現可改善的地方,未改善前身體感知和現實位置會有些差異。同樣的方式,也可以從前或後方拍攝,而知道自己打坐時有沒有偏斜一邊,而略加調整。

連續高強度打坐,才會有調正姿勢的動機,連續七天歪斜坐下去會愈來愈酸痛。一般每天坐一小時以內的,坐得舒服就好,調心才是重點。大不了坐椅子也可以,對現代人來說障礙更少些,只是台灣大多寺院禪七期間不開放椅子,有去接引西方人的一些宗派才有開放禪七時坐椅子。


David Chiou:

另外,如果是散盤的人,法鼓山的法師們有教:結印的兩手之下通常要墊毛巾,手比較不會懸空。

 
agama/研討_打坐用蒲團及墊子的選擇.txt · 上一次變更: 2021/11/16 17:42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092371940612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