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請問什麼是「五下分結、五上分結」?


舒亦:

以下為搜集各辭典及網友文章而來:

煩惱的種類

煩惱猶如繩結繫縛眾生,使眾生流轉於三界而不得出離。在佛教經論裡,煩惱有種種的異名,如漏、暴流、軛、結、結使、蓋、縛、取、隨眠等等,煩惱的法數也有多種。說一切有部的論典將煩惱依三界而分有欲界煩惱,色界煩惱,無色界煩惱,將此三界煩惱再細分為八十八品見惑、思惑八十一品,或九十八品的見思惑(88品見惑、10思惑(欲界貪、嗔、痴、慢、色界和無色界各有貪、痴、慢,共有十使)),而阿含經裡提到種種不同煩惱,其中將煩惱分為五下分結和五上分結(此為《舍利弗阿毘曇論》所稱的「十結」)。

何謂五下分結?

五下分結,又稱五順下分結,或略稱五下結、五下,是將眾生結縛於欲界之五種煩惱,即:身見結、戒禁取見結、疑結、欲貪結、瞋恚結等五結(《雜阿含》:「五下分結謂:身見、戒取、疑、貪欲、瞋恚。斷此五下分結已,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T2. 233a))。之所以稱為五「下」分結是因為具備了「四下」。第一、「界」下,貪欲、瞋恚結使只限於欲界,不在上二界;第二、「果」下,由貪瞋戒取只能招感三塗下劣的惡果;第三、「人」下,只有凡夫才有身見戒取與疑等,聖人沒有這些結使;第四、「所障」下,身見戒取與疑僅能障礙初果。

◆五下分結: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九 (七九七):
身見、戒取、疑、貪欲、瞋恚。斷除五下分結,即為第三果聖者。

雜阿含經卷第十五 (三八七):
身見(執著於有恆常不變的自我)、戒取(執著於無益解脫的禁戒、禁忌)、疑(對於真理的懷疑猶豫;對佛法僧戒的疑惑)、貪欲、瞋恚;斷除五下分結,即為第三果聖者。

中阿含經卷第一 (四)中阿含七法品水喻經第四(初一日誦):
身見(我見)、戒禁取(誓守禁戒與禁忌)、疑(對正法的疑惑)、欲貪、瞋恚,為證入第三果的聖者所斷除的煩惱。

何謂五上分結?

五上分結,又稱五順上分結,或略稱五上結(《長阿含》:「復有五法謂五上結:色愛,無色愛,無明,慢,掉。」(T1.51b))、五上,是將眾生結縛於色界、無色界(又稱上二界)之五種煩惱,即:色貪結(貪著色界五妙欲之煩惱)、無色貪結(貪著無色界禪定境界之煩惱)、掉舉結(心念掉動而退失禪定之煩惱,此為上二界最重之煩惱)、慢結(恃自凌他憍慢之煩惱)、無明結(非指根本無明,乃是癡暗不明義理的煩惱)等五結。之所以稱為五「上」分結是因為具備了「三上」。第一、「界」上,無明等五種結使均在色界、無色界上二界;第二、「人」上,無明等五種結使均是學人(有學、學人,仍須要修學人,指四果聖者中前三果仍是有學階段)所起的煩惱;第三、「所障」上,此五種結使都能障礙無學上果。

斷惑與證果
南傳佛教聲聞乘行者所證的解脫果有四,每一階位的成就視減弱或斷除那些結縛而定。阿含經記載初果(須陀洹)斷三縛結煩惱——先斷我見、再斷疑見與戒禁取見。但欲界貪和瞋煩惱重,所以來回欲界七次。若就論所細分的煩惱,初果是斷盡三界見惑88品;二果(斯陀含)斷三結,薄貪(雖猶不能即斷五欲的貪愛,但能使貪愛轉為淡薄,不復轉盛)、瞋、癡煩惱,生欲界六天,天上人間一往來已,必得四果漏盡。也就是說二果斷欲界九品修惑前六品,尚未斷後三品;三果(阿那含、不來)斷五下分結煩惱,斷盡二果薄地所殘餘五欲之貪愛,與斷除微瞋,更不轉生恨、怨、惱等後續心行。此乃欲界九品修惑斷淨,生色界五淨居天,不再來欲界受生,永斷諸苦入於涅槃;四果(阿羅漢)永斷五上分結,一切煩惱永盡,即斷近三界思惑81品。

◆五上分結:

漢譯阿含經辭典,莊春江編(1.4版):
色愛、無色愛,掉舉、慢、無明,為證得第四果(阿羅漢果)的聖者(解脫者)所斷除的煩惱,另譯作「五上結」。

佛光電子大辭典:
指順益上分界之五種結惑。全稱五順上分結。略稱五上結、五上。結,繫縛、煩惱之義。於三界中之上下二界各有五種結。五上分結即上分界之色界與無色界之五種結惑,繫縛眾生,令其不得超離其界。五上分結即:(一)色貪,貪著色界五妙欲之煩惱。(二)無色貪,貪著無色界禪定境界之煩惱。(三)掉舉,上二界眾生心念掉動而退失禪定之煩惱。(四)慢,上二界眾生恃自凌他憍慢之煩惱。(五)無明,上二界眾生耽著禪定,而於真性無所明了之煩惱。

此五結以聖者身中之上界修所斷之八事為自性,所謂(1.)色貪即色界修所斷愛為一事,(2.)無色貪即無色界修所斷愛為一事,(3.4.)掉舉即二界各修所斷掉舉為二事,(5.6.)慢即二界各修所斷慢為二事,(7.8.)無明即二界各修所斷無明為二事,總計八事。又此五上分結唯限於修所斷,不通於見所斷,因見所斷結令人墮下,故不立為順上分結。

明,一如《三藏法數》字庫:
五上分結===﹝出天台四教儀集註﹞ 上分結者,即色界、無色界之結惑也。
〔一、色愛結〕,色愛者,即色界思惑也。謂色界眾生,雖無欲界麤染貪愛,而於上妙五欲取著無厭,由此愛惑繫縛,不能出離,故名結也。(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
〔二、無色愛結〕,無色愛者,即無色界思惑也。謂無色界眾生,雖無色質,而於受、想等法,未能捨離,取著四空禪定欲樂境界,由此愛惑繫縛,不能出離,故名結也。(四空者,即無色界天中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也。)
〔三、掉結〕,掉者動也。謂上二界眾生,心念散動,退失禪定;由此掉心繫縛,不能出離,故名結也。(上二界者,色界、無色界也。)
〔四、慢結〕,慢者,自恃輕他也。謂上二界眾生,愛染未斷,慢心不息;由此慢心繫縛,不能出離,故名結也。
〔五、無明結〕,無明者,無所明了也。謂上二界眾生耽著禪定,而於真性無所明了;由此無明繫縛,不能出離,故名結也。

如何斷五下分結

◎ 八正道的修習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清涼,云何為清涼」?舍利弗言:「清涼者,五下分結盡,謂身見、戒取、疑、貪欲、瞋恚」。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五下分結得清涼耶」?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諸比丘!有五種下分結(五種上分結)。以何為五耶?有身見、疑惑、戒禁取、欲貪、瞋恚是(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是)。諸比丘!以此為五種下分結〈五種上分結〉也。諸比丘為證知……偏知……偏盡……斷此五種下分結(五種上分結)……乃至……應修習此八支聖道。(雜阿含經第490經: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490.html)

何為八支聖道耶?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迥向於捨以修習正定。 諸比丘!為證知……偏知……偏盡……斷此五種上分結,應修習此八支聖道。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調伏究盡欲貪,調伏究盡瞋恚,調伏究盡愚癡……究竟不死、趣向不死、究盡不死……以趣向涅槃、傾向涅槃、臨入涅槃以修習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諸比丘!為證知……偏知……偏盡……斷此五種上分結,應修習此八支聖道。(《相應尼柯耶》〈道相應〉第17冊)

如何斷五上分結

諸比丘!有五上分結。以何為五耶?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是。諸比丘!此為五上分結。

◎ 修習七覺支

諸比丘!為證知……偏知……偏盡……斷此五上分結,應修習七覺支。以何為七耶?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調伏究盡欲貪、調伏究盡瞋恚、調伏究盡愚癡……趣向不死、傾向不死、臨入不死……趣向涅槃、傾向涅槃、臨入涅槃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諸比丘!為證知……偏知……偏盡……斷此五上分結,應修習此七覺支。

◎ 修習四念處

諸比丘!為為證知……偏知……偏盡……斷滅此五上分結,應修習四念處。以何為四耶?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於身觀身,熱誠、正知、正念,調伏世間之貪憂而住;於受觀受……;於心……;於法觀法,熱誠、正知、正念,調伏世間之貪憂而住。
諸比丘!為為證知……偏知……偏盡……斷滅此五上分結,應修習此四念處。

◎ 修習四正勤

諸比丘!對此五上分結,為證知……偏知……偏盡……予斷,應修習四正勤。何為四正勤耶?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對未生之……乃至……對已生之善法令住,不忘失、倍修習、廣修習、圓滿,起志欲、精進、發勤,策心而持。
諸比丘!對此五上分結,為證知……偏知……偏盡……予斷,應修習此四正勤。

◎ 修習四神足

諸比丘!對此五上分結,為證知……偏知……偏盡……予斷,應修習四神足。何為四神足耶?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修習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勤三摩地……、心三摩地……觀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
諸比丘!對此五上分結,為證知……偏知……偏盡……予斷,應修習此四神足。

◎ 修習四靜慮(禪那)

諸比丘!為對此五上分結證知……偏知……偏盡……予斷,應修習四靜慮。何為四靜慮耶?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離諸欲、離諸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生喜與樂具足初靜慮……第二靜慮……第三靜慮……第四靜慮而住。

◎ 修習五根、五力

諸比丘!為對此五上分結證知……偏知……偏盡、予斷,應修習五根(五力)。以何為五根(五力)耶?
(1)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修習迴向於捨之信根(力);依遠離…修習精進根(力);……念根(力);……定根(力);……慧根(力)。
(2)諸比丘!於此有比丘,為究盡貪欲調伏、為究盡瞋恚調伏、為究盡愚癡調伏,修習信根(力);為究盡貪欲調伏…修習精進根(力);……念根(力);……定根(力);……慧根〈力〉。
諸比丘!為對此五上分結證知……偏知……偏盡……予斷,應修習此五根(力)。

 
agama/什麼是_五下分結_五上分結.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09467411041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