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ic:

印老「成佛之道」說散亂可用數息對治,但數息時還是想到其他事,是數息沒學好,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對治散亂?


Russ Wang:

各山頭教的數息可能都不一樣,可能要請假教您數息的老師才行⋯

我記得有一次禪修,如智長老說他以前開始修行時心很散亂,每次數息都會數到一百多⋯

有在修數息的同學應該聽得懂笑點,搞不好自己的紀錄還更高。

數息的大方向應該是要重複循環,比如一數到十然後再從一開始,如果沒有正知就會數到一百多


Dynamic:

哦,我是數到忘了數,心裡想到其他事,很久才覺知拉回


Russ Wang:

這也是很明顯的失去正念了

忘失正念沒關係,能回來才是重點,在哪個轉折處會看到很多事情


David Chiou:

印老可能是基於《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04經:「安那般那念修習多修習者,斷諸覺想。」

我猜可能是因為佛世的修行者在修定前通常先修四念處,粗重的雜念及五蓋已比較輕了,因此修觀呼吸時已不用和最大的那些妄想對戰 :-D

如果妄念還太重,一下就直接數息的確比較困難,因為氣息是比較抽象的 (相對於四大、不淨觀、經行、念佛等等法門來說。)

不過不同的宗派系統修的次第本來就不完全一樣,像天台宗反而是先修五停心觀才修四念處,算是中國特色的修法,能增加定慧就是好方法。只是如果數息一直妄念太重而沒進展,可考慮先修身念處中所緣較粗的方法。

四念處的次第也可說是先覺知比較粗重的所緣,心較安定後進一步到較細緻的所緣。例如在身念處來說,行住坐臥、不淨觀、四界分別觀等算是比較粗,呼吸相對之下比較細,但都比起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來得粗重。(這當中因為不同時代及不同宗派的用詞不同,有時我也會不小心雞同鴨講。例如依據《雜阿含經》卷二十九,觀呼吸也可以含括四念處每一個。)

無著比丘建議一般社會人士先修習四念處(四界分別觀、不淨觀、然後觀受心法等),五蓋漸漸會淡薄,然後修觀呼吸就不會妄想很多了,這是根據《雜阿含經》第803經教觀呼吸前,先「遠離五蓋煩惱於心」。在五蓋已淡的前提下,他認為觀呼吸特別能對治散亂的思緒,可能也是因為呼吸沒有顏色或外形,是一種較平淡的所緣,相對之下比較不會激發心裡的幻想。也就是《雜阿含經》第804經所說:「安那般那念修習多修習者,斷諸覺想。」

再者,入出息念的修習過程有喜、樂、輕安產生,愈修愈快樂,有利於讓心專注在修行上而不亂跑。

不同宗派的次第本來就不需一樣,每個人適合的次第也不完全相同,所以還是要看每個人自己修的經驗來調整囉。


guest:

無著比丘表示阿含經和尼柯耶中,佛陀表示容易「斷諸覺想」的是安那般那十六勝行,不是數息(數呼吸)。畢竟數呼吸不在佛陀所教的安那般那十六勝行的步驟中,而是論中加入的修法。

修行安那般那十六勝行,正確的修習即會有喜、樂、悅,這個修法本身的吸引力就能讓人持續修下去,心就比較不會被雜念帶著到處跑。相對之下,如果從頭到尾只是數呼吸,又更平淡而無吸引力,心也比較會亂跑。

因此完整的安那般那十六步驟的修行次第對於斷諸覺想也是很重要的。

 
agama/研討_觀呼吸斷諸覺想_為何我修觀呼吸時妄想很多.txt · 上一次變更: 2024/02/10 10:31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9603610038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