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奇林老師: [DOC]天子相應 - 國立成功大學 www.ncku.edu.tw/~chinese/zon/02.doc 接下來,南傳第13經,「無有如子者」;北傳是1006經。南傳那一經,天神說:「可愛莫若子,致富莫若牛,光明莫若陽,海為最上湖」。世尊回答說:「可愛莫若己,致富莫若穀,光明莫若慧,雨為最上湖」。那北傳的,偈頌的部分,「所愛無過子 財無貴於牛 光明無過日」,是一樣的;接著「薩羅無過海」,出現一個音譯詞,「薩羅」,巴利就是sara,它不一定指湖泊,就是一個有水的地方,南傳把它翻作「湖」,北傳就音譯作「薩羅」,可是《大正藏》有一個註釋,看注,它把它對應到samudda,這個對錯了,應該對到sara才對,samudda是「海」不是「湖」。所以這一句跟南傳是一模一樣,只是它用音譯詞。接下來是,「愛無過於己 財無過於穀 光明無過慧」,也是一樣的;但「薩羅無過見」就不一樣了。南傳是「雨為最上湖」,「雨」是所有水中最大,可是北傳這裡是「湖水沒有超過『見』的」,「見」跟「雨」差很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可能就是原典在傳誦或傳抄過程出了問題。「雨」巴利是vutthi,梵語是vrsti,「見」巴利是ditthi,梵語是drsti。我們知道佛陀他最早的開示,並不是用梵文,他是用類似巴利的方言,可是不是用巴利,但是他用方言講了之後,經過結集,然後各個部派用自己的地方語言受持。有的部派是用梵文的,那勢必會把方言的本子或是方言的所傳誦的內容,轉成梵文,在轉成梵文的時候,有時候就會發生一些問題。所以,「見」大概是個錯誤,由於vrsti(雨)和drsti(見)非常接近,或者是口誦或者是抄寫,我們不知道什麼環節出錯的,但是大概可以確定是一個錯誤。為什麼呢?還有另外一個證據。 這一經,有另外一個本子,就是在《別譯雜阿含》相當的經,它怎麼翻?《雜阿含》的「薩羅無過海」,《別譯》翻成「淵中海第一」,他用「淵」來翻這個「薩羅」,「淵」就是指這個有水的地方,「淵中海第一」,算是翻得非常精準的。然後「薩羅無過見」那一句,它就翻作「雨為第一淵」,雨是淵的第一。所以,《別譯雜阿含》的譯法,它是取「雨」而不是「見」,顯然,我們可以確認,《雜阿含經》的「見」,應該是一個錯誤。所以我們通過這樣對讀,可以看到一些傳本在傳承過程的問題。 蔡懺摩: 以上是轉貼學者的見解。 我認為「薩羅無過見」也說得通,因為經中常以大海、洪流比喻生死輪迴。 也有一種可能性是佛陀講時即用諧音,那麼兩種都說得通,畢竟如果只講「雨是淵的第一」則沒有佛法上的義涵。 David Chiou: 到底佛世時經文是「雨」還是「見」,還真的難講,我們可兩者並列,讓讀者自行判斷,並將學者的見解放入「進階辨正」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