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雜阿含經》卷十七第470經中說聖人在遇苦時,只有身受,沒有心受。 但有觸就有受,就算有智慧,受依然是有苦樂。 聖者或許可以心不苦,但例如在定中,喜、樂等禪支依然是帶來樂受的,佛陀在某些因緣也會笑。 是否這樣說比較好:接「觸」到各種境界時,所緣生的「受」縱使有苦樂等種種分別,因為有智慧的緣故,知道這是無常、苦、無我,因此,智者於其中不產生「愛」憎,,也就不會再引生後續的苦果,於此達成十二因緣的還滅。 Heaven Chow: 我原本一直覺得 470 經中佛陀說【不生心受】是有問題的,我總是認為,一定有心受,只是或苦或樂或捨受,三者必有其一,怎麼會沒有心受? 後來想到一種解釋法。或許大家都有想到,只是我現在才想到這個可能。 :) 在第一時間,被箭射到時,此時為身根+觸塵 → 身識 , 三者合和觸 (身觸), 生起身受 (苦心受). 在第二時間, 就有二種可能了。 第一種可能同上,依然是身根....→ 身受。 第二種可能是 意根 + 法塵 (剛剛生起的苦身受) → 意識, 三者合和觸 (意觸), 生起心受 (苦心受). 在南傳的教導中,一個剎那只能有一個識生起。 所以若行者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身上,也就是一直生起的識是身識,同理就一直只有身受,如此一來的確理論上就沒有心受了。 這等於是要很強的觀照力,類似身念住,所有注意力(念力)都在身上,而不以受為新的所緣,所以沒有心受生起。 這是我自己突然想到的解釋。 至於一般凡夫,就是身識與心識交錯生起,一面痛,一面心裡對痛又生起想法與感受。 David Chiou: 請教 Heaven,照南傳阿毗達摩的看法,阿羅漢仍會有喜受、憂受嗎? Heaven Chow: 論中的教導是: 苦受只有一種,它是發生在身識的不善果報心,簡單來說就是苦身受。 這是來自過去的果報,所以聖者也會有,包括佛陀。 樂受也只有一種,就是身識的善果報心,也就是樂身受。這也是凡聖都有的。 憂只有二個,也就是唯二的二個瞋心。所以只有三果、四果(包括佛)不會再有心憂受。(以三受來說,就是心苦受) 悅受 62 個,捨受 55 個。這二者也是聖凡皆有的。簡單來說,聖者在前三禪就是悅受,在第四禪乃至無色禪就是捨受。 不過若依論中的教導,身識只有二種受,一種是苦受,一種是樂受,就沒有捨受了。但你的表格是身與心都有捨受,這一點我也不確定何者才對?剛要找五受的經文,想看有沒有什麼線索?一時也找不到。
因此阿羅漢是有喜受(例如前三禪), 卻沒有憂受 (三果也沒有憂受). 最後一段依經文來看, 我也覺得好像也沒有錯. 只是還是很難想像完全沒有心受. 剛又想到一個眼門心路, 有十四個心生起, 其中只有一個是眼識, 其他也都是意識, 所以其實一定有心受. 除非將整個眼門心路十四個心的受全都定義為眼受(身受), 才算沒有心受吧. .... 想到這些又有點複雜了... 至少經文說沒有心受 (南傳相應部也是如此說),就照經文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