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雜阿含經》卷三十三第926經最後提到:「佛說此經時,詵陀迦旃延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跋迦利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其中「不起諸漏,心得解脫」(得阿羅漢)的跋迦利比丘,佛陀稱讚他「得信解脫,意無猶豫」第一,後來他身患重病,久病厭世,舉刀自殺時以四聖諦思惟五受陰而得涅槃,詳見《增壹阿含經》卷十九〈四意斷品 26〉第10經、《雜阿含經》卷四十七第1265經。又譯作「跋迦利」、「跋迦梨」、「婆迦梨」、「薄迦梨」。

不過相當的南傳經文沒有「跋迦利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這一句。

另一方面,《增壹阿含經》卷十九〈四意斷品 26〉第10經提到跋迦利比丘雖然是信解脫第一,但在往生前「本是凡人」。該經對應的《雜阿含經》及《相應部尼柯耶》則沒有說他「本是凡人」。

如果跋迦利比丘在《雜阿含經》第926經中已證阿羅漢,縱使只是慧解脫而未得完整的九次第定,也已不是凡人。因此有幾種可能性:

  1. 《增壹阿含經》卷十九〈四意斷品 26〉第10經提到他「本是凡人」為誤植,畢竟其餘兩個譯本都沒說這點。
  2. 《雜阿含經》卷三十三第926經所提到他得阿羅漢是誤植,畢竟相當的南傳經文沒有這句。
  3. 《雜阿含經》第926經的跋迦利比丘,和「得信解脫,意無猶豫」第一的婆迦梨比丘是不同人,只是同名。

根據以上三點的不同可能性,也有不同的意涵,例如

  • 如果1成立、2不成立的話,可能表示跋迦利比丘基於《雜阿含經》第926經的觀法,由於是利根者而直接證慧解脫阿羅漢,但未完成九次第定,在未得無色界定力的情況下難以止息大病時身體的苦受,而且病苦也會進一步削弱定力,因此他舉刀自殺以早點入涅槃,丕非在舉刀自殺時才證阿羅漢。
  • 如果1不成立、2成立的話,他生前只是信解脫,在舉刀自殺時才證阿羅漢。
  • 如果3成立的話,就完全不須傷腦筋了。

事實如何我們無法斷言,畢竟是二千多年前的人事物了。

如果同學有其餘佐證資訊,也還請不吝分享。

 
agama/研討_雜阿含經_第926經中跋迦利比丘得解脫.txt · 上一次變更: 2021/12/12 17:35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09487009048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