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David Chiou

晝夜六時精進修行?

今天讀經班討論到《雜阿含經》卷十一第275經時,裡面提到比丘在中夜時入睡,後夜時起床,而照各辭典的解釋,這樣子比丘每天只睡四個小時,這是正常的嗎?

一種合理的解釋是精進的比丘每天是睡六小時的,因為在古印度一般說來晝夜各四時,一天總共八個時辰,參見此串討論

根據晝夜八時的分段,比丘是在「中夜」時入睡,「中夜後」時在睡,「後夜」時起床,每天睡六個小時。

只是後來也有論師看到「晝夜六時精進修行」自己解讀為「一天二十四小時精進修行」,讓很多說要晝夜六時修行的法門更難修了。若就晝夜八時的解讀來看,「晝夜六時精進修行」就有留二時(六個小時)睡覺,除了睡覺以外都在精進,而不是不睡覺。

除了以上獅子吼站以前的文章外,很明顯的《阿含經》中是一天為八時的,而不是六時:

《雜阿含經》卷二十二第592經:「行向城門,至城門下,夜始【二更】,城門未開,王家常法,待遠使命來往,至【初夜】盡,城門乃閉,【中夜】已盡,輒復開門,欲令行人早得往來。」(CBETA, T02, no. 99, p. 157, c14-17)

《長阿含經》卷18〈2 鬱單曰品〉: 「其土【中夜】、【後夜】,阿耨達龍王數數隨時起清淨雲,周遍世界而降甘雨,如搆牛頃,以八味水潤澤普洽。水不留停,地無泥淖,猶如鬘師以水灑華,使不萎枯,潤澤鮮明。時,彼土於【中夜後】無有雲翳,空中清明,海出凉風,清淨柔和,微吹人身,舉體快樂。」(CBETA, T01, no. 1, p. 119, a2-8)

提供作參考。因此佛教中很多要人「晝夜六時精進修行」的法門,並不是要人不睡覺,而是除了睡覺的六小時外努力用功。還是有挑戰,但總比要人天天不睡覺修法的解讀,來得確實可行了。


DavidChiou:

以上《長阿含經》的這則記載是講北俱盧洲(不是地球)這個人間淨土的情況,每天半夜有二階段降雨調溫,「中夜」時起雲下雨,「中夜後」雲散風輕、不下雨了,「後夜」時再起雲下雨,而不是整夜連著下雨,也就不會造成土壤含水量過高而土石鬆動。

以後科技可隨意控制天氣後,也可採用這種二階段自動降溫的方法 :D


Tzung-Kuen Wen:

依巴利傳統的解釋,中夜睡眠通常指睡10pm~2am。

http://www.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www.buddhanet.net%2Fe-learning%2Fbuddhism%2Flifebuddha%2F26lbud.htm&h=YAQFtXogO

http://www.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suttas.net%2Fenglish%2Fvinaya%2Fpatimokkha-analysis-and-explanation%2Fappendix-22-periods-of-the-day.php&h=ZAQH8FzSN

《十住毘婆沙論》卷6〈11 分別功德品〉:「以恭敬相故。右膝著地偏袒右肩合掌。是事應初夜一時禮一切佛。懺悔勸請隨喜迴向。中夜後夜皆亦如是。於日初分日中分日後分亦如是。一日一夜合為六時。」(CBETA, T26, no. 1521, p. 47, b11-14)


David Chiou:

的確溫老師的解釋就是佛學辭典中最常見的解釋,或許在南傳是以此解釋為唯一解釋?我也見過南傳英譯本有作此加註。

而若就北傳大藏經來研究,一日分六時的說法只是一種說法,早些年中土的記載中一日分八時的說法也很普遍,而且在很多經文內文來看還更合理。由於北傳大藏經包含各種不同部派的記錄,而不只分別說部,在這種風土民情的記錄上,個人認為在此議題是蠻值得參考的 :-)

實務上,不知是否有人知道,南傳寺院是否會以一日只睡四個小時為標準?個人認為六個小時的睡眠合理些。


David Chiou:

我覺得 Ab Tsai 於2001年在獅子吼站發的這篇考究出晝夜八時的文章是蠻實用的。以前看過非常多經典或修行儀軌,都說是要長期「晝夜六時」的修,或是講述佛弟子很多是「晝夜六時」修法、「晝夜六時」觀察眾生、「晝夜六時」讀經,「晝夜六時」誦經。然後佛學辭典講晝夜六時就是24小時啦,雖然說要一天24小時修也不是不可能,但總覺得誇張了點 佛的大弟子阿那律不睡覺結果眼睛瞎了,何況是後世的凡夫。

知道有晝夜八時的說法後,看許多的經典中說每天認真晝夜六時修法,就合理多了。

的確溫老師提到的《十住毘婆沙論》說一日六時,《大智度論》也作此說(六分),然而也很多大正藏經論說一日八時,也可一同比對。例如:

《一切經音義》卷24:「打皷時(彼西國一日一夜分為八時或十五時皆打皷為節候亦如此國漏刻鍾皷等)。」 (CBETA, T54, no. 2128, p. 458, a7)

《華嚴經》卷十一〈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仁者!當知居俗日夜分為八時;於晝與夕,各四時異,一一時中,又分四分,通計日夜三十二分,以水漏中,定知時分。晝四時者:自鷄鳴後乃至辰前,為第一時;辰初分後至午分初,為第二時;午中分後乃至申前,為第三時;申初分後至日沒前,為第四時。於第一時日未出前,為初二分;日出已後乃至朝畢,為後二分,如是四分名日初時。我王精勤,不著眠睡,於夜四時,二時安靜,第三時起,正定其心,受用法樂,第四時中,外思庶類,不想貪瞋。」 (CBETA, T10, no. 293, p. 713, a24-b5)

《一切如來大祕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羅經》卷二〈阿闍梨品3〉:「以四大時為一晝。倍此為一晝夜是為八時。」 (CBETA, T18, no. 889, p. 548, b12-13)

《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1〈金剛部序品1〉:「依四種律謂上座部大眾部正量部一切有部。日月時分晝夜增減。謂於八時有十六分三十二點六十四刻。」 (CBETA, T18, no. 892, p. 588, b7-9)

《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卷一:「於八時中經一時間即得命終。」 (CBETA, T21, no. 1272, p. 308, a25-26)

《瑜伽師地論》卷十五:「又依四處於八時中。趣入懈怠。不發精進。」 (CBETA, T30, no. 1579, p. 355, b6-7)

玄奘大師似乎比較圓融,把「六時」和「八時」的說法都並陳了:

《大唐西域記》卷2:「六時合成一日一夜(晝三夜三)。居俗日夜分為八時(晝四夜四,於一一時各有四分)。」 (CBETA, T51, no. 2087, p. 875, c19-20)

這十幾年來,每次讀到講晝夜六時或晝夜三時的經文,看到大師們講解說是要不睡覺時,我都在想說希望哪天學術界有高手把這議題研究清楚,讓沒辦法長期不睡覺以修法的佛弟子不要有罪惡感了 :-D 或許溫老師就是這位高手 :-)


Tzung-Kuen Wen:

謝謝大剛兄!這很有趣。當初看到您貼文「其實,精進的比丘每天是睡六小時的,因為在古印度一般說來晝夜各四時,一天總共八個時」,感覺您已確定比丘是睡六小時,而非四小時,所以提出上座部的觀點。

我們可以再找找印度曆法的研究,也許一日八時、一日六時兩種說法有歷史前後關係或並存關係。《大唐西域記》說:「居俗日夜分為八時」,似乎說俗人的時間和出家人不同(是的話,太有趣了)。

就《阿含經》而言,似乎夜間只分三時,且中夜睡眠,應是肯定的。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3:「然而東夏五更、西方四節,調御之教但列三時。謂分一夜為三分也。初分後分念誦思惟,中一時繫心而睡。無病乖此,便招違教之愆。敬而奉行,卒有自他之利矣。」(CBETA, T54, no. 2125, p. 226, a24-28)


Tzung-Kuen Wen:

就我知道的緬甸一些禪修中心的作息,通常是9~9:30pm睡覺,3~4am起床。^^

實務上,我覺得睡六小時,比較飽。七小時,更舒服,適合初學者如我。^^


David Chiou:

謝謝溫老師的回覆。我之前說「其實」是指根據2001年的那篇文章的結論來看啦 :)

2001年那時大家就已在討論根據佛學辭典的解釋,晝夜各三時,那很多法門不就都不准睡覺了?討論後才發現有晝夜各四時的說法。我個人是採此說法,覺得較合理,不過也理解不管上座部或是丁福保佛學辭典(從日本佛學辭典抄來)現在的顯學只提到三時之說。而根據大正藏的話,在古代四時之說並不比三時之說來得少見,或者是並陳的。

也謝謝溫老師的提醒,的確我在沒有說明背景之下就以晝夜八時作為標準,會讓人覺得和當今的顯學有落差。因此原文會加以修改,將「晝夜八時」作「一種合理的解釋」,以避免誤會。

至於溫老師如果有發現曆法上進一步的資訊,還請不吝告知。謝謝!

 
agama/研討_一天睡幾小時.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0212802886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