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著比丘訪談記錄 (4) 捨離(vossagga)Ken:請問此段與「定根」相關的經文:《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10〈17 根品〉:「云何定根?謂依出家,遠離『所生善法、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亂,攝正等持,心一境性,是名定根。」(CBETA, T26, no. 1537, p. 499, c7-9) 其中提到的「遠離;捨離 vossagga」是什麼意義? 無著比丘:(先誦念了一段巴利經文: Katamañca, bhikkhave, samādhindriyaṃ? Idha, bhikkhave, ariyasāvako vossaggārammaṇaṃ karitvā labhati samādhiṃ, labhati cittassa ekaggataṃ – idaṃ vuccati, bhikkhave, samādhindriyaṃ.—SN 48.9) 什麼是專注的關鍵?是要非常努力的得到專注嗎?不是,是要「放下」(let go)。 Ken:放下什麼? 無著比丘:放下一切。思想、外境、分心的事物、任何顧慮的事物。你放下的越多,心自然越專注。經文中說:放下了事物,則自然升起專注。 有次我和澳洲的阿姜念禪師見面,他很會教禪修,他曾給一個比喻:你有一杯水,要讓這水完完全全靜止不動,你要怎麼做?要怎麼用手拿這杯水,讓這杯水完全靜止?要多用力拿這杯水,這水才能完全靜止? (碰一聲)放下!把這杯水放下,放到桌子上,這杯水自然能完全靜止。 因此要專注,重點不是多努力的把握住,而是放下。什麼事情上了心,就捨棄它,很柔軟、很輕鬆、很簡單。 無著比丘:(再度誦念了此段巴利經文: Katamañca, bhikkhave, samādhindriyaṃ? Idha, bhikkhave, ariyasāvako vossaggārammaṇaṃ karitvā labhati samādhiṃ, labhati cittassa ekaggataṃ – idaṃ vuccati, bhikkhave, samādhindriyaṃ.—SN 48.9) 因此 let go 放下是定與念住的關鍵。當放下所緣時,你就能建立念住、達到心一境性 one-pointness。 Ken:經文中「vossaggārammaṇaṃ」, vossaga 是放下,arammaṇaṃ 是什麼意思? 無著比丘:arammaṇaṃ 是指「所緣的對象」。 Ken:Let go the object 放下所緣? 無著比丘:making let go the object. 讓它放下所緣。 這讓我回想起很多年前,我和阿姜念討論這問題時,他把那杯水突然碰的一聲放下時,我覺得驚訝:「Yes!」哈哈,簡直是個禪宗的教法。 Tzung-Kuen Wen: 無著法師對Vossaggārammaṇaṃ katvā,應該是他個人的見解。巴利註釋書的解釋是:Vossaggārammaṇaṃ katvāti nibbānārammaṇaṃ katvā.。 Heaven Chou:
不知溫老師能否用中文解釋一下? 謝謝! :) Tzung-Kuen Wen: vossaggāra的字面義是「捨棄」、「放下」。無著法師把Vossaggārammaṇaṃ katvā,直譯為「making let go the object」「以放下為所緣」,意思是把注意力放在「放下」、「捨棄」這件事(就像出入息念,以呼吸為所緣)。巴利註釋書則以「涅槃」來解釋vossaggāra,也就是「以涅槃為所緣」。我只是想指出,無著法師的說明是他個人對經典的詮釋,不是註釋書的解釋。以「放下」為所緣,這解釋是蠻特別的。 David Chiou: 對了,Ken 原先是在問這段文字的意思: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10〈17 根品〉:「云何定根?謂依出家,遠離『所生善法、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亂,攝正等持,心一境性,是名定根。」(CBETA, T26, no. 1537, p. 499, c7-9) 在訪談記錄中沒有記錄這文字,因為是看他的筆記。 我個人聽那討論,覺得無著法師的意思是「放下」現在的階段,而能到下一個階段。 感謝 Tzung-Kuen Wen 老師提出的討論,我也發現這討論如果沒有說明背景,是可能會誤解,因此將 Ken 原先請教的論的文字加入訪談記錄中了。(至於該論要怎麼解釋,那也可以是另一個議題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