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erson Chang 2020.8.4:

先前提到第四冊起頭也有要翻譯的部分,內容是佚失的天相應。 請問具體經目是進階辨正上提到的:
《增支部尼柯耶》集8〈布薩品5〉(AN 8.42-46)
嗎?


David Chiou 2020.8.4:

的確,印象中主要是這幾經。

不過那是許多年前的記錄,我也不記得當時這幾經經號是哪邊的記載?可能是讀經班上有同學提出的?當時並沒有多花時間研究,要麻煩你花時間查資料,確認一下《雜阿含經》佚失的天相應是不是的確就是那些經。


Anderson Chang 2020.8.4:

7.8.42~46經關於八戒都是省略版,省略二到七戒。完整八戒在8.41經,為什麼沒有8.41呢?


David Chiou 2020.8.4:

AN 8.42~46 除了解說八關齋戒外,也都表示八關齋戒可導致升天乃至解脫, AN 8.41 則是專門解說八關齋戒,沒有提到升天,和「天相應」就沒有直接連繫上了。


Anderson Chang 2020.8.5:

找了整晚,用各種關鍵字搜尋,似乎都沒人關心過佚失的天相應身在何方QQ

我想早期研究可能會從印老開始,但查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雜阿含經論會編 也是只有一語帶過,看不出所以然。

而你在OBA貼的文竟然十年無一人回XD

各位先進好,

根據學界考據,《雜阿含經》的第23、25卷,有可能在傳抄過程中佚失,而以阿育王經代入。

而根據考據,第23卷可能原為:

  • 天相應 (1/2)

第25卷可能原為:

  • 念處相應 (2/2)
  • 正勤相應
  • 如意足相應
  • 根相應 (1/2)

不知道是否有人曾一一比對過,在《相應部尼柯耶》是哪些經號,是對應到23、25卷可能缺漏的經呢?

雖然曾聽說南傳《相應部尼柯耶》在「如意足相應」內容不齊全,不過總是可以參考。

這篇論文中研究比對諸天相應跟天子相應,卻也沒提出線索,那到底跟增支部有關是從哪邊看來的呢?

「讚佛偈」 —— 兼論《雜阿含經》、《別譯雜阿含經》與《相應部》異同

白瑞德在一篇尚待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巴利《相應部》中, 〈1 諸天相應 Devatā〉與〈2 天子相應 Devaputta〉的主要差別在 前者 81 經都無天子名號,38 而後者 30 經都有天子名號。 依照《會編》,〈天相應(37)〉的範圍是《雜阿含 861-872 經》,此一區間的經典都不帶偈頌;《會編》將〈天相應(37)〉 歸入〈如來所說誦〉,而不是與巴利〈有偈品〉相當的〈八眾誦〉。 因此,《會編》的〈天相應(37)〉雖然名稱與巴利〈1 諸天相應 Devatā〉、〈2 天子相應 Devaputta〉相似,但是,兩者並無對應 關係。 那麼,在《雜阿含經》與《別譯雜阿含經》之中,是否有與 〈2 天子相應 Devaputta〉對應的篇章? 筆者在此提出一個「假說」:「與〈2 天子相應 Devaputta〉 對應的經典,保存在《別譯雜阿含經》卷 15 之中的《別譯雜阿含 301-317 經》,《雜阿含經》的對應經典則散布在〈諸天相應(25)〉 之中,但是仍然保持『天子相應』的形式:帶有天子名號而不帶 『讚佛偈』。」

以下列幾個我找過沒有結果的網頁,以免你重複花時間:


David Chiou 2020.8.5:

最近比較沒時間細看,或許一種方法是看《雜阿含經》「天相應」下半的現有經文,跟增支部的天相應的經文比一下,看有哪些經文雷同,然後比較前後的其餘經文。另一種方法是看《相應部尼柯耶》還有哪些跟諸天運作原理相關的經文未對應的。

而你在OBA貼的文竟然十年無一人回XD

讀經時提出的問題除了 Ab Tsai 曾回覆的,多數網上沒人能回答也沒有舊有資料,畢竟中國輕視阿含太久、而南傳重視論或註釋書,所以經文本身的探究最後自問自答居多,「讀經拾得」許多是這樣來的。


Anderson Chang 2020.8.29:

關於天相應的佚失部分是否出現在增支部?昨天有兩個想法,一正一反。反的是覺得這在邏輯上有問題,布薩這幾經如果出現在相應部裡面似乎比較合理?怎麼會跑到增支部去找呢?

以下這兩經似乎還比較像增支部的對應?如果是增支部的對應,那還會是佚失的天相應嗎?

《雜阿含經》卷40:「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月八日,四大天王勅遣大臣,案行世間:『為何等人供養父母、沙門、婆羅門,宗親尊重,作諸福德,見今世惡,畏後世罪,行施作福,受持齋戒,於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變月,受戒布薩?』至十四日,遣太子下,觀察世間:『為何等人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至十五日,四大天王自下世間,觀察眾生:『為何等人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諸比丘!爾時,世間無有多人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者。

「時,四天王即往詣三十三天集法講堂,白天帝釋:『天王當知,今諸世間,無有多人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時,三十三天眾聞之不喜,轉相告語:『今世間人,不賢不善,不好不類,無真實行,不供養父母,乃至不受戒布薩。緣斯罪故,諸天眾減,阿修羅眾當漸增廣。』

「諸比丘!爾時,世間若復多人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者,四天王至三十三天集法講堂,白天帝釋:『天王當知,今諸世間,多有人民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時,三十三天心皆歡喜,轉相告語:『今諸世間,賢[1]聖真實如法,多有人民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緣斯福德,阿修羅眾減,諸天眾[2]增廣。』

「時,天帝釋知諸天眾皆歡喜已。即說偈言:

「『若人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及神變之月,  受持八支齋。
 如我所修行,  彼亦如是修。』」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彼天帝釋所說偈言:
「『若人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及神變之月,  受持八支齋。
 如我所修行,  彼亦如是修。』
「此非善說。所以者何?彼天帝釋自有貪、恚、癡患,不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故。

「若阿羅漢比丘!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斷諸有結,心善解脫,說此偈言:

「『若人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及神變之月,  受持八支齋。
 如我所修行,  彼亦如是修。』

「如是[3]說者,則為善說。所以者何?阿羅漢比丘離貪、恚、癡,已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故此偈則為善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T02, no. 99, p. 295, c10-p. 296, a23)

《增壹阿含經》卷16〈高幢品 24〉:「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十五日中有三齋法。云何為三?八日、十四日、十五日。

「比丘當知,或有是時,八日齋日,四天王遣諸輔臣,觀察世間,誰有作善惡者?何等眾生有慈孝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頗有眾生好喜布施、修戒、忍辱、精進、三昧、演[17]散經義、持八關齋者?具分別之。設無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是時輔臣白四天王:『今此世間無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道士,行四等心,慈愍眾生。』時,四天王聞已,便懷愁憂,慘然不悅。是時四天王即往忉利天上,集善法講堂,以此因緣具白帝釋:『天帝當知,今此世間無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是時,帝釋、三十三天聞斯語已,皆懷愁憂,慘然不悅,減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設復有時,若世間眾生之類有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18]尊長者,持八關齋,修德清淨,不犯禁戒大如毛髮。爾時,使者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白四王:『今此世間多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天王聞已,甚懷喜悅,即往釋提桓因所,以此因緣具白帝釋:『天帝當知,今此世間多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時,帝釋、三十三天皆懷歡喜,不能自勝,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地獄拷掠自然休息,毒痛不行。

「若十四日齋日之時,遣太子下,[19]察行天下,[20]伺察人民,施行善惡,頗有眾生信佛、信法、信比丘僧,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好喜布施,持八關齋,閉塞六情,防制五欲。設無眾生修[21]五法者,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爾時,太子白四天王。四天王聞已,便懷愁憂,慘然不悅,往至釋提桓因所,以此因緣具白天帝:『大王當知,今此世間無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是時,天帝、三十三天皆懷愁憂,慘然不悅,減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設復眾生有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持八關齋。爾時,太子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往白四天王:『大王當知,今此世間多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是時,四天王聞此語已,甚懷喜悅,即往詣釋提桓因所,以此因緣具白天帝:『聖王當知,今此世間多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受三自歸,慈心諫諍,誠信不欺。』時,天帝、四王及三十三天皆懷歡喜,不能自勝,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比丘當知,十五日說戒之時,四天王躬自來下,案行天下,伺察人民。何等眾生[1]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好喜布施,持八關齋如來齋法。設無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2]時四天王便懷愁悒,慘然不悅,往至帝釋所,以此因緣具白天帝:『[3]大王當知,今此世間無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者。』是時,釋提桓因、三十三天皆懷愁憂,慘然不悅,減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設復是時,眾生之類有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持八關齋。爾時,四天王便懷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往帝釋所,以此因緣具白天帝:『[*]大王當知,今此世間多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是時,釋提桓因、三十三天及四天王皆懷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云何十五[4]日持八[5]關齋法?」 是時,諸比丘白世尊曰:「如來是諸法之王,諸法之印。唯願世尊當為諸比丘布演此義,諸比丘聞已,當奉行之。」 世尊告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具分別說。於是,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月[6]十四、十五日說戒、持齋時,到四部眾中,當作是[7]語:『我今齋日,欲持八關齋法。唯願尊者,當與我說之!』是時,四部之眾,當教與說八關齋法。先教作是語:『善男子,當自稱名字。』彼已稱名字,便當與說八關齋法。是時,教授者當教前人作是語:『我今奉持如來齋法,至明日清旦,修清淨戒,除去惡法。若[8]身惡行,口吐惡語,意生惡念,身三、口四、意三[9]諸有惡行,已作、當作,或能以貪欲故所造,或能以瞋恚[10]所造,或能以愚癡所造,或能以豪族故[11]造,或能因惡知識所造,或能今身、後身、無數身,或能不識佛、不識法,或能[12]鬪比丘僧,或能殺害父母諸尊師長,我今[13]自懺悔,不自覆藏,依戒、依法成其戒行,受八關如來齋法。』

「云何為八關齋法?持心如真人,盡形壽不殺,無有害心,於眾生有慈心之念。『我今字某,持齋至明日清旦,不殺、無有害心,有慈心於一切眾生。

「『如阿羅漢,無有邪念,盡形壽不盜,好喜布施。我今字某,盡形壽不盜,自今至明日持心。

「『如[14]是真人,我今盡[15]形壽,不[16]淫泆,無有邪念,恒修梵行,身體香潔,今日持不[*]淫之戒,亦不念己妻,復不念他女人想,至明日清旦,無所觸犯。

「『如阿羅漢,盡形壽不妄語,恒知至誠,不欺他人,自今至明日不妄語,我自今[17]以後不復妄語。

「『如阿羅漢,不飲酒,心意不亂,持佛禁戒,無所觸犯,我今亦當如是,自今日至明旦,不復飲酒,持佛禁戒,無所觸犯。

「『如阿羅漢,盡形壽不壞齋法,恒以時食,少食知足,不著於味。我今亦如是,盡形壽不壞齋法,恒以時食,少食知足,不著於味,從今日至明旦。

「『如阿羅漢,恒不在高廣之床上坐。所謂高廣之床,金、銀、象牙之床,或角床、佛座、辟支佛座、阿羅漢座、諸尊師座。是時,阿羅漢不在此八種座,[18]我亦上坐不犯此坐。

「『如阿羅漢,不著香華、脂粉之飾。我今亦當如是,盡形壽不著香華、脂粉之好。

「『我今字某,離此八事,奉持八關齋法,不墮三惡趣。持是功德,不入地獄、餓鬼、[19]畜生八難之[20]中,恒得善知識,莫與惡知識從事,恒得好父母家生,莫生邊地無佛法處,莫生長壽天上,莫與人作奴婢,莫作梵天,莫作釋身,亦莫作轉輪聖王,恒生佛前。自見佛,自聞法,使諸根不亂。若我誓願向三乘行,速成道果。』

「比丘當知,若有優婆塞、優婆[21]夷,持此八關齋法,彼善男子、善女人,當趣三道: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般涅槃。」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不殺亦不盜,  不[*]淫不妄語,
 避酒遠香花,  著味犯齋者。
 歌舞作倡伎,  學捨如羅漢,
 今持八關齋,  晝夜不忘失。
 不有生[22]死苦,  無有周旋期,
 莫與恩愛集,  亦莫怨憎會。
 願滅五陰苦,  諸[23]痛生死惱,
 涅槃無諸患,  我今自歸之。

「是故,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八關齋離諸苦者,[24]得善處者,欲得盡諸漏入涅槃城者,當求方便,成此八關齋法。所以然者,人中榮位不足為貴,天上快樂不可稱計。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無上之福者,當求方便,成此[1]齋法。

「我今重告勅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關齋者,欲求生四天王[2]上,亦獲此願。持戒之人,所願者得,我以是故,而說此義耳。人中榮位不足為貴。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關齋者,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亦生[3]艶天、兜術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終不有虛。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願者得。

「諸比丘!我今重告汝,若有男子、女人持八關齋者,生欲天者,生色天者,亦成其願。何以故爾?以其持戒之人所願者得。若復善男子、善女人,持八關齋,欲得生無色天者,亦果其願。

「比丘當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關齋者,欲生四姓家者,亦復得生。又善男子、善女人,持八關齋[4]人,欲求作一方天子,二方、三方、四方天子,亦獲其願。欲求作轉輪聖王者,亦獲其願。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願者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聲聞、緣覺、佛乘者,悉成其願。吾今成佛,由其持戒,五戒、十善,無願不獲,諸比丘!若欲成其道者,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T02, no. 125, p. 624, b19-p. 626, a24)

正的是依照經文內容跟體例段落,好像可以找出一點關聯性。

如果要說增支部諸經是佚失的天相應,似乎可以放在595跟861經中間。

  • 592給孤獨長者初見佛因緣。佛陀教示:「諸法無常,宜布施福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欲味㉘、欲患㉙、欲出㉚,遠離之福。」
  • 593給孤獨長者命終生天,回來見世尊。
  • 594曠野長者命終生天,回來見世尊。
  • 595前生為迦葉佛弟子的無煩天子來見世尊。

之後其他經有以下三特點,可歸為一類:

  • A.其他天人前生不一定是佛弟子,至少經文中沒提到,可能是佛陀名氣太大而陌生拜訪,故有些問題不是深奧的佛法問題。
  • B.一來就以偈頌與佛陀問答。
  • C.都有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四句做結尾。


  • AN.8.41簡要說明布薩內容。
  • AN.8.42說明欲界六天情況,善男子女人持布薩可往生六天。
  • AN.8.43對鹿母優婆夷說善持布薩可往生六天。
  • AN.8.44對瓦謝答優婆塞說善持布薩可往生六天。布薩對人非人等都有極大利益。
  • AN.8.45對玻甲優婆夷說善持布薩可往生六天。
  • AN.8.46合意天(化樂天)眾拜訪阿那律尊者,尊者不受用天眾變化的五欲。佛陀說明「婦女」應修持勤勉、恭敬順從尊長、智慧安排家務、皈依三寶、受持五戒、慈心布施,可往生合意天:
  • AN.8.47對鹿母優婆夷說修持八法可往生可意天。
  • AN.8.48對那拘羅長者的母親說修持八法可往生可意天。
  • AN.8.49對鹿母優婆夷說修持八法可往生可意天。此世四法:勤勉智慧、善持家務、順從丈夫、守護財產。來世四法:具足信、戒、施、慧。
  • AN.8.50對比丘說婦女修持八法可往生可意天。此世四法:勤勉智慧、善持家務、順從丈夫、守護財產。來世四法:具足信、戒、施、慧。

按:針對婦女說往生化樂天的方法有何特別意義?俗世婦女若無意解脫的最高可能成就?不知這比起八關齋戒的程度如何?

  • 861兜率陀天情形。
  • 862化樂天情形。
  • 863他化自在天情形。
  • 864如何修持初禪。
  • 865亦可由初禪達致解脫。(如果慧根夠的話XD)
  • 866若不得解脫可往生諸梵天。
  • 867如何修持二禪。
  • 868可於二禪解脫,或者死後往生諸二禪天。
  • 869如何修持三禪、於三禪解脫,或者死後往生三禪諸天。
  • 870如何修持四禪、於四禪解脫,或者死後往生四禪諸天。
  • 871各種天氣的神。
  • 872眾天王持傘蓋為大弟子遮雨。

David Chiou 2020.8.29:

關於天相應的佚失部分是否出現在增支部?昨天有兩個想法,一正一反。反的是覺得這在邏輯上有問題,布薩這幾經如果出現在相應部裡面似乎比較合理?怎麼會跑到增支部去找呢?

我大概知道當初不知道是誰推論佚失的是「齋經」相關經典的原因了,因為若依據南傳《相應部尼柯耶》「龍集」、「金翅鳥集」、「乾闥婆集」的結構來推論,「天相應」的內容最少會解說天界的種類,以及往生天界的原因。天界的種類在《雜阿含經》卷三十一第861經開始記載,但缺少關於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的三經,往生天界的原因包括行十善(不犯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等十惡)、持戒,及禪定,其中禪定的部分在卷三十一第864至870經已有解說,行十善且持戒而能導致升天甚至解脫的具體方法為持八關齋戒。

至於為何《雜阿含經》「天相應」的對應經文可能出現在《增支部尼柯耶》?主要是因為北傳「四阿含」和南傳「五尼柯耶」在分類上並不完全相同,尤其《增壹阿含經》及《增支部尼柯耶》的性質類似百科全書,以數字作為各小經的排序依據,其它的阿含或尼柯耶則是以經文長短作為歸屬於長、中、雜(相應部)的依據。同一部派所整理的阿含或尼柯耶,會確保同樣的經文不在兩部阿含或尼柯耶出現,例如南傳五尼柯耶就極少重複的經文,北傳四阿含則出自不同的部派,就容易有重複的經文。因此八關齋戒的經典,也有可能在北傳的說一切有部因為拆成很多短的小經而歸屬於《雜阿含經》,但在南傳的分別說部則納入百科全書的條目而歸於《增支部尼柯耶》。既然《相應部尼柯耶》沒找到未和《雜阿含經》對應又講說往生天界原因(或八關齋戒)的經文,也只好往別部尼柯耶找了。

⇒ 南傳尼柯耶中講解八關齋戒的主要經文就是《增支部尼柯耶》那幾經,而且這幾經內容明確指出持齋有往生各個天界(有一一列舉)乃至解脫的果報。

以下這兩經似乎還比較像增支部的對應?如果是增支部的對應,那還會是佚失的天相應嗎?
《雜阿含經》卷40:「如是我聞:

以上這經沒有「天界的種類」或「往生天界的原因」,因此沒有直接關係。

《增壹阿含經》卷16〈高幢品 24〉:「聞如是:

以上這經的確有提「天界的種類,以及往生天界的原因」。

之所以沒有直接列為「天相應」的內容,我猜是因為當初推論的人是要找南傳關於八關齋戒的經文,沒將北傳經文列入考慮。

之後其他經有以下三特點,可歸為一類:
*A.其他天人前生不一定是佛弟子,至少經文中沒提到,可能是佛陀名氣太大而陌生拜訪,故有些問題不是深奧的佛法問題。
*B.一來就以偈頌與佛陀問答。
*C.都有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四句做結尾。

要留意《雜阿含經》「諸天相應」和「天相應」經文視角完全不同,是兩個不同的相應。我以前一開始也混在一起,仔細看才發現其實差很多,是不同的相應:「諸天相應」大致來說是以諸天為對答的參與者,「天相應」則是解說天界的種類似往生天界的原因,是以第三者的視角分析天界,視角差異很大。

因此「諸天相應」592~595 這幾經和「天相應」無關,其架構就像你上面寫的ABC,但和「天相應」架構差很多,不要擺進來比對,才不會混淆。

按:針對婦女說往生化樂天的方法有何特別意義?俗世婦女若無意解脫的最高可能成就?不知這比起八關齋戒的程度如何?

「化自在天」非常厲害,能隨意自行變化出任何東西,要什麼有什麼。想要什麼五欲通通都有,什麼都有了,還有更厲害的嗎?

但是「他化自在天」更厲害,直接拿別人變化出來的任何東西,要什麼有什麼,而且不費心力。

「他化自在天」簡直像是「化自在天(及以下各天)」的主人,主人把僕人變化出來的東西直接拿去用,自己就不用花心力去變了。

關於婦女為何只舉例「化自在天」,我想是可能和印度古代傳說的女人五障相關,女人不直接作佛、魔王(他化自在天主)、轉輪聖王等。(這五障我沒研究過,只是憑印象,且這是說作天王而不泛指作天眾。)另一方面,依佛陀當年和大愛道所說,女人在家精進修行也能像出家人般解脫,往生何天界或是否作天王就不重要了。


David Chiou 2020.8.30:

今天將手上有的紙本材料也找了一遍:

中文紙本資料中,全佛出版黃家樹居士著的《雜阿含經導讀》、淨心出版張西鎮居士著的《雜阿含經白話譯解》當中引用到的南北傳經典對照,在「天相應」佚失部分的對應經典,標示為空白或沒有。

英文紙本資料中,法鼓文化出版無著比丘所著 Samuka Agama Studies、法鼓文化出版法樂比丘尼所編 Research on Samuka Agama 似乎都沒提到「天相應」佚失部分的議題。我沒有特別搜集英文的相關論文,西方人研究《雜阿含經》的自然特別少,因此會剛好談到這議題的可能性本來就低。

大陸的《雜阿含經校釋》中則將「天相應」補了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三經,只有增補這三經,是依據第863經提到「如佛說六經」表示應該有六欲天六經,但目前只有較高的三天界的經文,而推論的。

另外,該書將《相應部尼柯耶》有但《雜阿含經》沒有的「女人集」、「龍集」、「金翅鳥集」,緊接著編排在「天集」(天相應)之前。

我讀了《相應部尼柯耶》這幾集的經文後,發現這幾集的架構都類似,「龍集」等都是說:

  1. 龍有哪些種
  2. 往生龍等的因緣是布施然後迴向往生龍族

照這樣的架構,「天相應」應該包含最少兩類的經文:

  1. 天有哪些種:《雜阿含經校釋》補了三經。
  2. 往生天界的因緣:《雜阿含經校釋》沒補,但我們先前記下的《增支部尼柯耶》八關齋戒相關經典還蠻契合的。

往生天界的原因包括行十善、持戒,及禪定,其中禪定的部分在卷三十一第864至870經已有解說,行十善、持戒的具體方法為持八關齋戒。


Anderson Chang 2020.8.30:

《雜阿含經校釋》依863經的最後一句,推論前面還有欲界前三天,然後就依其他經「擬」出前三天的經文,這似乎不叫「校釋」,可以叫「增補」了?


David Chiou 2020.8.30:

《雜阿含經》卷三十一第863經記載:「如佛說六經,如是異比丘問六經、佛問諸比丘六經,亦如是說。」六經在現存本只剩三經,增補欲界前三天這三經比較不會有爭議,因為現存三經都只是替換幾個關鍵字,而在中阿含及增支部尼柯耶的齋經中,都有完整六欲天的關鍵字,因此縱使是增補,把握度還蠻高的。

根據以上,暫時可推論「天相應」佚失的部分可能最少包含

  1. 天有哪些種:欲界三經。
  2. 往生天界的因緣:關於八關齋戒的經典,例如《增支部尼柯耶》中的相關經文。

這是合理的推測,不過顯然目前學術界對於「天相應」佚失的經文有哪些,仍然沒有共識,我們所列的只是從實用角度提供經文,不必然等同或完全含蓋「天相應」佚失的部分。

如果有人找到古今中外關於《雜阿含經》「天相應」佚失經文的其餘資訊,還請不吝告知。謝謝!

 
agama/雜阿含經_天相應_佚失部分的對應.txt · 上一次變更: 2022/02/21 01:17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2928109169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