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erson Chang: SN 51.10 的優陀那偈很難翻譯,目前先這樣,看大家有什麼看法: 「權衡無法比較的存在(意指涅槃、涅槃是不可與任何事物比擬的),牟尼捨棄有行(以神足住世一劫的選項), 身內喜樂、入定,破壞有行(覺得這邊的sambhava可能指廣義的輪迴)的鎧甲。」 David Chiou: 也可以直譯,然後用註解的方式說明。 也可參考其他經中對這一段的翻譯。以下只是我剛才用關鍵字搜CBETA找到的:
《長阿含經》卷3:「「『有無二行中, 吾今捨有為;
《大般涅槃經》卷1:「「一切諸眾生, 皆隨有生死,
《般泥洹經》卷1:「「無量眾德行, 有為吾今捨,
《佛所行讚》卷5〈神力住壽品 23〉:「「我今已捨壽, 三昧力存身,
《摩訶摩耶經》卷2:「爾時,如來既許天魔却後三月當入涅槃,即便捨於無量之壽,以神[1]通力故住命三月。于時大地六種震動,日無精光、風雨違常,天龍八部莫不[2]駭怖,來至佛所[3]側塞空中。」(CBETA, T12, no. 383, p. 1011, a7-10)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36:「佛作是念:「我今宜可入如是定,隨彼定力,留其命行捨其壽行。」作是念已便即入定,留命行捨壽行。于時大地悉皆[2]振動,四方熾然星光墮落,於虛空中天鼓自鳴。佛從定出說伽[*]他曰: Anderson Chang: 謝謝。從你列出這幾經看來,似乎提供一個南傳少人想過,對沒實修現代人更不可思議的可能。
似乎是在那當下佛陀就已捨棄壽行(所以天地大變),接下來的三個月是用神通力定力維持住的! 那從這方向去解這四句就好解的多,至少有大方向,再斟酌一下用字即可。 Anderson Chang: 莊居士似乎在月初又改了這邊的註解。
他的新註解如下:
“Tulamatulañca sambhavaṃ, bhavasaṅkhāramavassaji muni. 「有無二行中(DA)」,南傳作「權衡不可比的與出生」(Tulamatulañca sambhavaṃ,另譯為「等不等生成」),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比較不可比較的與繼續生存」(Comparing the incomparable and continued existence, AN.8.70),並解說此偈難懂,《滿足希求》有二種解讀:i.將tulaṃ(可比的;個別的)與atulaṃ(不可比的)對比解讀,前者指欲界與色界,後者指無色界,而「有行」(bhavasaṅkhāraṃ)是導致再生的業。ii.將tulaṃ解讀為tuleti(衡量;考慮;權衡)的現在分詞tulenta,將atulaṃ(不可比的)與sambhavaṃ(出生)對比解讀,前者指涅槃,後者指生存,而「有行」是得到生存的業(AN.8.70)。長老認為後者的解讀較適宜。 首先,他的新註解關於「有行」(bhavasaṅkhāraṃ) 的見解與我先前相同,認為是以神足力造下”存在”bhava 的業行(意志行)sankhara。 不過這不是很重要,這幾天再看最難解的首句,坦白說覺得第二種解法有點牽強,怎麼會把 ii.將tulaṃ解讀為tuleti(衡量;考慮;權衡)的現在分詞tulenta,將atulaṃ(不可比的)與sambhavaṃ(出生)對比解讀,前者指涅槃,後者指生存,而「有行」是得到生存的業。
Tulamatulañca sambhavaṃ
另一方面,若直譯字義
也有可對應的經典版本,就是 諸有sambhavaṃ等不等Tulamatulañca
依這個解釋方向(不是說這個是標準解答,畢竟伽他本就簡短難解)
各種可比不可比的存續, 覺得怎樣? Anderson Chang:
使用括號,是因在巴利文中,有行屬於第二句,且印度文的字序是 有行-捨棄-牟尼(翻成中文就該是:牟尼捨棄有行)
但由於我採《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的方向理解此偈,它把等不等跟有行都當作捨棄的內容。
故無法變成這樣: 覺得大家不用括號也很好,那就不用括號了
出現”由”也是根基於此。若依循其他經,則當然也可刪除。
《長阿含經》卷3:「「『有無二行中, 吾今捨有為; 內專三昧定, 如鳥出於卵。』」」(CBETA, T01, no. 1, p. 17, a25-26) 的確,內身喜樂定跟破除自我中間跳躍了不少過程,尤其是慧觀的部分。 伽他本就言簡意賅,甚或重點式的表達。 我個人認為,佛陀在這兩句中,只挑重點說出,(前面略過了持戒、清淨業障、六根門頭等步驟)修定的成就,以及(後面略過慧觀的實修)解脫的境界。 典型伽他的表現方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