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erson Chang:

「比丘們!當比丘是不放逸者時,可以預期他必將修習、多修習四念處。比丘們!不放逸的比丘如何修習、多修習四念處呢?

pāṭikaṅkha:a. [paṭikaṅkhati 的 grd.] 待望的, 能(可,應)被期待的.

除了在 SN 47.63~72,這個字在根相應、神足相應的二果、七果經也有出現,「可以期待二果其中之一」

「比丘們! 已妥善修習、多修習五根時,可以期待七果、七福利,哪七果、七福利呢?

這邊沒問題,不放逸(的行者),可以預期他會修四念處八聖道,相當合理。 但當生證阿羅漢阿那含,會不會翻可以期待比較好?要不然如果修了幾年覺得沒有而怨懟,不就謗佛?

就我看來,預期的可能性是70%:我預期我今天會出門,即便下雨。 期待則只有50%:我期待今天包裹會送到。 所以雖然同一個字,可是上下文脈差很多,我想在這邊翻預期。果經保持期待,覺得怎樣?


David Chiou:

修習多修習四念處、七覺分、五根等等而能預期證果,這在經中很常見,可先參見以下這些經中的用法:

此世沒證果的話呢?那就往生時、或是下世繼續修習多修習,總有一天證果。如果下世沒有修習多修習,自然就慢多了,但在久遠的未來,只要有修習多修習,還是能成的。

我印象中二果、七果等經整個看下來,在不斷章取義的前提下,並沒有保證此世必證阿羅漢或阿那含,而是說如果此生沒證的話,就下一生證一類的。

如果是同樣的詞、同樣的經文脈絡下,儘量不要因為目標不同而改經文用詞。如果整個文章脈絡一致,用「預期」最好一律用「預期」,用「期待」最好一律用「期待」,以減少譯經的人本身的想法造成的譯文修改。

你可研究以上《雜阿含經》經文後再決定,表達同樣的氛圍即可。我是覺得以《雜阿含經》所作的描述一樣的條件下,縱使決定用「預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修四念處、七覺分等等本來就能證果,至於要花多久就是另一回事了 :Q


Anderson Chang:

好的,那果經(一)、(二)的期待pāṭikaṅkhaṃ統一為預期。已修訂上傳。

「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五根/四神足時,可以預期二果其中之一:這一生得到究竟的智慧,或仍有殘餘存在時,為阿那含。」

「比丘們! 已妥善修習、多修習五根/四神足時,可以預期七果、七福利,哪七果、七福利呢?

 
agama/研討_巴利文_paṭikaṅkhaṃ_翻譯為預期或期待.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222579479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