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erson Chang: SN 51.14 的翻譯中: Tena kho pana samayena時期 sambahulā眾多 bhikkhū比丘 heṭṭhāmigāramātupāsāde viharanti住 uddhatā unnaḷā capalā mukharā vikiṇṇavācā muṭṭhassatino asampajānā asamāhitā bhantacittā pākatindriyā.
heṭṭhāmigāramātupāsāde 按:vihara這個字頗有趣,名詞用時作住宅、居住地、寺院道場。動詞時則可作「在什麼地方、狀態待一段時間」。莊居士仍翻成「住」,以中文為母語的讀者來理解,有可能不是很精確對應到原來的意思。 David Chiou: Vihara 這詞好像蠻常用的,印象中在印度(甚至斯里蘭卡??)曾見到那種古代佛教岩洞寫說是vihara。 Anderson Chang: 那就更佐證了我的推想,stay one place for a while/ period of time. 而不只是限於寺院-毘訶羅
[一切經音義(慧琳音義)] 亦言鼻訶羅此云遊謂僧遊履處也此土以寺代之 又查到了,慧琳大師果然是,行! 原來”寺”是來中國之後的譯法。 那麼 SN 51.14 的這句,翻譯成「眾多比丘停留在鹿母講堂下」 意義可能比較容易理解。 Satipatthana Shi:
Bhikkhu Bodhi版、CBETA版、《雜阿含經校釋》版、莊春江版,viharati/viharanti全部版本都統一翻譯「住」。
Viharati → 世尊住 viharati
Viharanti →眾多比丘住 viharanti 同一字出現二次,只是單複數不同,其他版本都統一翻譯「住」,Anderson版翻譯為「住」、「停留」,這種差異在 [進階辨正] 什麼是「Vihara」 的討論,似乎不具有說服力。 Anderson: 謝謝指出這一點同字異譯,這一題我們之前也討論思考過,癥結仍是在要多「好讀」的問題...... 這一次的背景是在鹿母講堂,由於鹿母講堂可能是一棟很高大的建物,英譯mansion、中譯重閣、殿堂品等。 我們猜測一群閒聊的比丘,比較可能是聚集在講堂的台階旁邊、屋簷下方,總之不會太遠的地方,故巴利文用 heṭṭhāmigāramātupāsāde。 如果說照習慣譯法為住,現代中文讀起來似乎是一群人待在講堂裡面(禪修?),就稍微不是那麼合理。 故選了一個衍伸的詞停留,更白話一點也可以選待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