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 Kao:

《長阿含經》卷三:

爾時,世尊法服持鉢,大眾圍遶,往詣其舍,就座而坐。是時,周那尋設飯Ⓒ食,供佛及僧,別煮栴檀樹耳,世所奇珍,獨奉世尊。

佛告周那:「勿以此耳與諸比丘。」周那受教,不敢輙與。時,彼眾中有一長老比丘,晚暮出家,於其座上以餘器取Ⓓ。

爾時,周那見眾食訖,并除鉢器,行澡水畢,即於佛前以偈問曰:

「敢問大聖智,  正覺二足尊,
 善御上調伏,  世有幾沙門?」

「時,彼眾中有一長老比丘,晚暮出家,於其座上以餘器取。」這是什麼意思?


David Chiou:

照大正藏的字面來說,大多人看了,可能會聯想是不是這位年紀很大了的比丘,在他的座位上以其它的器皿偷取專門供佛的枬檀樹耳。

可留意相當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內容作:「罪惡苾芻,遂竊銅椀藏著腋下」。

因為有比丘偷盜銅椀,被周那看到了,佛陀才跟周那說有四種沙門,告訴周那不要因為有惡比丘就對僧團失去信心。

大正藏這個「餘器取」的校勘特別複雜:

  1. 宋本:飲取器
  2. 元本:飲耳器
  3. 明本:飲耳器
  4. 聖本:餘取器
  5. 大正藏:餘器取

可留意1至4字型都相近。一種可能性是編大正藏的教授當初覺得改為「餘器取」比較說得通,所以改動了原文,但他們沒讀過對應的律藏內容,不知事件本末。

若要和律藏搭配,宋本的解讀相對之下較合理:

  • 晚暮出家,於其座上以飲取器:年紀很大了才出家,在他的座位上趁著喝東西時偷拿器皿藏起來。

南傳《長部尼柯耶》經文沒有這一段,不過這種讓比丘丟臉的事,南傳有時不會收錄在經藏,而會收錄於律藏內。因此得查查南傳律藏是否有這段記載。


root:

佛告周那:「勿以此耳與諸比丘。」周那受教,不敢輙(輒)與。時,彼眾中有一長老比丘,晚暮出家,於其座上以餘器取。

以此經文上下文意來看,可能有二:

A.世尊不讓栴檀樹耳給其他比丘食用,但長老比丘卻用另外自己的鉢來取栴檀樹耳。

B.世尊不讓栴檀樹耳給其他比丘食用,但長老比丘卻用把人家提供的銅鉢都收為己有。

我是覺得此段在主要在講栴檀樹耳,也許A解法上下文意比較連貫。

各種可能解法,討論看看怎麼解才好。


David Chiou:

如果是B解法,則這段要斷成前後兩段,以飲取器是趁著喝東西而偷器皿,然後接下面四種沙門的段落。


root:

會讓周那問世尊有幾種沙門,那應該不會只有A解法那種不給吃栴檀樹耳去自己拿來吃這種小事。應該是程度上更嚴重的事。

照David B解法,應這樣拆解經文:

佛告周那:「勿以此耳與諸比丘。」周那受教,不敢輙與。

—下一段,就是有講到鉢器

時,彼眾中有一長老比丘,晚暮出家,於其座上以【飲取器】。

爾時,周那見眾食訖,并除鉢器,行澡水畢,即於佛前以偈問曰:

「敢問大聖智,  正覺二足尊,\\
 善御上調伏,  世有幾沙門?」

Ruwen:

僧眾受供時,通常是不能走動的,所以就只能請白衣供者邦拿。

還有受供時,有兩種情況,一個是當場吃,一個是托缽後回去吃。


root:

那這樣應是長老比丘需要飲食 ,白衣供者用銅鉢裝好飲食奉上,然後長老比丘把鉢收為己有。

栴檀樹耳不讓比丘食用,所以白衣供者不會把它放入鉢裹給比丘食用。


David Chiou:

相當的《佛般泥洹經》經文:「比丘中有一惡比丘,取所飲水器壞之」(CBETA 2022.Q3, T01, no. 5, p. 167c17-18)

不過這文字和大正藏任何一個校勘都無法完全對映 :-P

但先前選的宋本「飲取器」三個字都有出現,只是三個字湊起來後的意義不同。看來在經典傳抄很早期,這幾個字就很難解了。

 
agama3/什麼是_以餘器取.txt · 上一次變更: 2022/10/29 12:29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284482002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