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中阿含經》卷五十九第212小經名為《一切智經》,可見此經所說的「一切智」或「正遍知」是此經在法義上的重點。

本經漢譯的經文可以有幾種不同的解讀,包含和南傳的意思不完全一樣的解讀。

本經文中佛陀否定的「本無,當不有,今現亦無,若有餘沙門、梵志一切知、一切見者」,漢譯經文的字面上有二種解法:

  • 本來就沒這回事,未來也不會有這回事,現在也沒這回事:「有除了佛陀外任何一位修行人知道一切、看見一切」。
  • 本來就沒這回事,未來也不會有這回事,現在也沒這回事:「有任何一位修行人知道一切、看見一切」。

而此句的定義中沙門、梵志,可能專指外道修行人,也可能包含佛教定義的佛。可能只指現在這個世界,也可能包含過去、未來。

因此根據此問答,有以下二種邏輯上合理、又算符合《阿含經》中其餘經說的解釋:

  • 這個時代,可能有除了釋迦牟尼佛外其他的修行人有一切智。(例如非佛教的獨覺,或是別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佛。)
  • 包含過去和未來,可能有除了釋迦牟尼佛外其他的修行人有一切智。(例如過去佛、未來佛。)

不過無論採用哪一種解釋,都可合理推論釋迦牟尼佛可以知一切、見一切,也就是正遍知。(因為釋迦牟尼佛不會比獨覺差,不會比別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佛差,跟過去佛、未來佛所證應該也一樣。)

相當的南傳經文則作「沒有一切知、一切見、能自稱無殘留智見的沙門、婆羅門;這是不可能的。」

而下一個問答中,佛陀說:「我憶曾如是說:『本無,當不有,今現亦無,若有餘沙門、梵志一時知一切,一時見一切。』」這也有幾種解法:

  • 過去、現在、未來,都沒有任何人能同一時間知一切、見一切。
  • 這個時代,只有釋迦牟尼佛能同一時間知一切、見一切。

相當的南傳經文則同前者。

可注意的是此議題是從部派時代就有爭執的議題,或許也跟不同部派對此經文作不同的解讀有關:

《異部宗輪論》(大正49,15c4-5):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四部:諸佛世尊「一剎那心了一切法,一剎那心相應般若知一切法。」

有部是心心所法不能了自性、相應、俱有諸法,所以佛陀一剎那心、以及相應般若慧,不能了一切法,必須等第二剎那心,方能了知一切法。c.f. http://www.hongshi.org.tw/writings.aspx?code=9273DB20076F3AFAB6D79F8CDE534464

南傳《中部尼柯耶》第71經則表示佛陀不能行住坐臥持續地知見一切,而是有三明。因此就南傳的立場,佛陀縱知一切,也不是隨時發起、也不是隨時知一切。

 
agama2/研討_正遍知_一切智.txt · 上一次變更: 2022/05/14 20:34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018729209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