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abstsai@Lion (老小子),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Re: 右脅而生
發信站: 獅子吼站 (Fri Aug 1 16:00:41 1997)

=⇒ 於 DavidChiou@Lion 文中述及:
: =⇒ 於 goodman@Lion 文中述及:
: : =⇒ 於 DavidChiou@Lion 文中述及:
: : : 另外還有一些跟印度文化有關的譬喻, 例如當時他們稱
: : : 婆羅門族為 “由口而生”, etc(有如中國 “天子” 這類尊稱法)
: : 關於「由右脅出生」一事,李炳南居士的佛學問答中有提到,
: : 老居士提到中國的史書中也有「左脅生」及「右脅中發現嬰
: : 兒」的事情,因此李居士認為可能是事實。
: 中國的左右脅生出嬰兒是一件事, 而印度一向將剎帝利族
: 的嬰兒出生稱作右脅而生則是另外一件事 :) 我想應該不會
: 所有印度剎帝利族的生小孩都是從右脅生的 :)
: 只能說是因為文化差異,所以搞得大家猜來猜去了 :)

人類對偉大的人的出生的誇大都沒有差異,自古以來政界名人大都不是正常出生的,不但是出生,連懷胎都有密訣,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哩。

不過如果對文化稍微了解一點是有好處的,古印度的相術中除了看一個人死後轉生何地之外,出生的好壞也可以看得出來,正常的小孩是由頭先生出來,而且是後腦勺先看見,但是一些怪胎..不,偉大的人..出生時就有異相,以貴族來說,右肩先出來然後頭,然後左肩..就叫右脅生,如果頭是直的,先看見頭頂接著面部,那就是 “口面生” ..其他類推。

文化不同如果沒有強調,那麼一千年後人們會認為我們現在的人是以 “狗” 為主食,其中又以熱狗最常吃。


發信人: DavidChiou,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Re: 右脅而生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un Oct 28 16:02:56 2001)

右脅可指胸部右側(由腋下至肋骨盡處的部位),也可指右側。

: 不過如果對文化稍微了解一點是有好處的,古印度的相術
: 中除了看一個人死後轉生何地之外,出生的好壞也可以看得出
: 來,正常的小孩是由頭先生出來,而且是後腦勺先看見,但是
: 一些怪胎..不,偉大的人..出生時就有異相,以貴族來說,右
: 肩先出來然後頭,然後左肩..就叫右脅生,如果頭是直的,先
: 看見頭頂接著面部,那就是 “口面生” ..其他類推。

以下是《中阿含經》一則相呼應的記述:

[右脅住母胎] <中阿含、八、四、三二>

我聞世尊知住母胎,依倚右脅;若世尊知住母胎依倚右脅者,我受持是世尊未曾有法。

此經雖沒有提到出生時是右脅而生,不過有講住母胎時是依倚右脅(像是吉祥臥睡覺法一樣?)。依倚右脅,而後出胎時右脅而生(右肩先出來),似乎有相關性,看來古印度相術的確很可能有相關的論法。

另外,學術界的一種看法是印度古代認為梵天創世,剎帝利種是從梵天的右脅而生,因此說剎帝利種即說右脅而生。不過當然,「梵天創世」不符合佛教看法,可能只是傳抄時人們被當時社會的用詞混淆,依文解義,而混入經文。

用 CBETA 查大藏經,沒有經中有詳細的解釋,倒是提到其他人「頂生」有幾則,將「頂生」解釋為嬰兒的頭頂先生出,較為合理。

當然,也有後世傳抄的論述,不知是否以訛傳訛,將右脅生當成是從母親的右脅生,甚至將頂生解釋為其爸爸的頭頂上長了個膿胞,膿胞越來越大最後分裂出一個童子來。這些說法或許是依文解義而附會錯了,或是別的生物的不同生法(海馬?),我們就無法置評了。


David Chiou 2022.8.28:

今天讀經班時再讀《長阿含經》,來一些細部的補充。

學術界的一種看法是印度古代認為剎帝利種是(從梵天)右脅而生,因此說剎帝利種即說右脅而生。

若依《長阿含經》卷一:

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

那麼過去七佛都是右脇出,然而根據《長阿含經》等經,過去七佛的第四至六佛是婆羅門種,其他的為剎地利種。因此學術界所謂「說剎帝利種即說右脅而生」,不符合《長阿含經》卷一經文所載。《增壹阿含經》卷44〈十不善品 48〉:「彌勒菩薩[……]從右脅生,如我今日右脅生無異,」(CBETA, T02, no. 125, p. 788, a29-b2),但彌勒菩薩為婆羅門種,也不合這種解讀。

然而《長阿含經》中「從右脇出」這幾個字,在南傳《長部尼柯耶》中沒有,南傳關於釋迦牟尼佛右脅而生的記錄出自其他經典,因此學術界的這種看法並沒有不合於南傳《長部尼柯耶》。

順道一提,傳抄當中的失誤是不容易完全避免的,縱使是在中國極為有名的《說文解字》也是如此。

根據《國語辭典》的「脅」條目:

1.胸部兩側,由腋下至肋骨盡處的部位。亦指肋骨。**《說文解字.肉部》:「脅,兩膀也。」**《楚辭.屈原.天問》:「平脅曼膚,何以肥之?」《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

2.側、旁邊。漢.劉熙《釋名.釋車》:「脅驅,在服馬外脅也。」唐.顧況〈廣陵白沙大雲寺碑〉:「滄海之脅,有白沙之墟焉。」

《說文解字.肉部》:「脅,兩膀也」。但在唐代的《一切經音義》則有此條目:

右脅:杴劫反考。《聲》云:「脅,肋也。」《說文》:「肚二傍也,從肉劦聲也。」劦,音「叶」,《論文》從三刀,非也。正從三力,或作「脇」亦通也。

也就是說《說文解字》中「脅」的條目在唐代時是「肚二傍」(肚子兩邊),《國語辭典》依據的版本則是「兩膀」(兩個肩膀),可能是傳抄中的口誤或漏字造成。

 
agama2/研討_右脅而生.txt · 上一次變更: 2024/09/08 11:27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08928608894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