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ling: 以下將《中阿含經》、《長阿含經》中,對於三十二大人相的敘述文字,整理於表格中,希望能幫助想對讀的同學較容易比對:
難陀亦有三十相: 在《佛本行集經難陀出家因緣品第五十七》中記載:於時難陀,可喜端正,諸人樂觀,有三十相,具足不闕,身體金色,高下四指,不及如來,所作袈裟,與佛衣服,等無有異。作已受持,或諸比丘,遙見來者,皆謂難陀即是世尊,欲起迎逆,及至知非,始還本[4]座...... 可見得單用外貌來評斷修行是有落差的。 《中阿含161經》中,婆羅門優多羅摩納除了觀察佛身的三十二相外,更對佛陀的日常生活威儀、禮節做更多描述,整理如下: 面色光澤:所以者何?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故。 諸根常定:所以者何?以本善行故。 穿衣:沙門瞿曇著衣齊整,不ⓩ高不下,衣不近體,風不能令衣遠離身。 著衣被衣:沙門瞿曇常著新衣,隨順於聖,以刀割截,染作惡色,如是彼聖染作惡色,彼持衣者,不為財物,不為貢高,不為自飾,不為莊嚴,但為障蔽蚊虻、風日之所觸故,及為慚愧,覆其身故。 走路:沙門瞿曇若欲行時,先舉右足,正舉正下,行不擾亂,亦無惡亂。行時兩踝Ⓐ終不相掁Ⓑ⑲, 行道(出房&出園&入村&入家):終不低身,往到村間,身極右旋,觀察如龍,遍觀而觀,不恐不怖,亦不驚懼,觀於諸方。所以者何?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故。 睡覺:沙門瞿曇迴身右旋,正床而坐,彼於床上不極身力坐,亦不以手案髀⑳坐床,彼坐床已,不悒悒㉑,不煩惱,亦復不樂。 洗澡:受澡水時,不高不下,不多不少。 飲食&清缽:彼受飲食,不高不下,不多不少。受食平鉢,等羹飯Ⓒ食。摶Ⓓ食㉒,齊整徐著口中,摶[*]食未至,不豫張口,及在口中三嚼而咽,無飯及羹亦不斷碎,有餘在口,復內後摶[*]]]㉓。三事清淨,食欲得味,不欲染味彼食,不為財物,不為貢Ⓔ高,不為自飾,不為莊嚴,但欲存身,久住無患,用止故疹㉔,不起新病,存命無患Ⓕ,有力快樂。飯食已訖,受澡Ⓖ手水,不高不下,不多不少。受澡鉢水,不高不下,不多不少。彼洗手淨已,其鉢亦淨,洗鉢淨已,其手亦淨,拭手已,便拭鉢,拭鉢已,便拭手,彼洗拭鉢已,安著一面,不近不遠,不數觀鉢,亦不為鉢。彼不毀呰此食,亦不稱譽彼食,但暫Ⓗ默然Ⓘ已。 音聲:出八種音聲,一曰甚深,二曰毘摩樓簸Ⓜ㉕,三曰入心,四曰可愛,五曰極滿,六曰活瞿,七曰分了,八曰智也。隨眾說法,聲不出眾外,唯在於眾,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 David: 關於頂有肉髻,團圓相稱,髮螺右旋,相關討論如下:世尊的螺絲髮型 如果依經文,裡面有記載過去世的轉輪聖王,他們也有三十二相 :-p 不過畢竟只是相術,不會是一成不變的。 阿建:「優多羅!汝受持諸經,有三十二大人之相,若成就大人相者,必有二處真諦不虛。...優多羅答曰:「唯然。尊ⓜ⑧!我受持諸經,有三十二大人之相,若成就大人相者,必有二處真諦不虛。 David: 這是說~諸婆羅門經典中提到三十二相 Yunling: 不是很懂這句: 「沙門瞿曇常著新衣,隨順於聖,以刀割截,染作惡色,如是,彼聖染作惡色。 Ben: (轉貼)尊!沙门瞿昙常常在穿着新衣物时,随顺于贤圣之道,以刀割截。染作恶色(不为人们所喜爱的颜色),也是按照着贤圣的规矩,染作恶色。他受持这些衣物,不是为了财物,不是为了贡高,不是为了自身装饰,不是为了庄严(不是为了显示美貌)。只是为了障蔽蚊虻虫子的伤害,为了障蔽风吹日晒的伤害,以及为了惭愧之故,而需要覆盖身体形相。 Cathy: 有關佛陀為什麼要把衣服染成壞色: 佛陀制戒出家人只能著壞色衣,佛陀只是要遵守戒律而已。要引申的話可以說,佛陀沒有把自己當例外,即使他自己已經沒有對美衣的執著,可是還是把自己和大家一樣遵守規定。以身作則。 Ben: 中阿含161經32 相是修行功德所呈現的嗎?還是只是古代婆羅們還是只是古代婆羅門為了保住自己世襲的地位而告訴大家?(難怪婆羅門不可與其他人通婚 長相會變)我們知道有 32相不一定是佛,但反過來說 佛陀有32 相,那麼證得阿羅漢的人會有32相嗎? Yunling: 2011, Bhikkhu Anālayo,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ajjhima-nikāya- Volume 2” pp527-545 中文譯者將其摘要為:《長部30經》提及佛陀三十二大人之相乃過去業力所感:「諸比丘!大人〔有〕此等三十二之大人相,外道之諸賢亦善憶持此;然,彼等不知:『此乃依業所成而獲得此相』也。」(CBETA, N08, no. 4, p. 142, a4-5 // PTS. D. 3. 145) 但是,無著比丘認為長部說法是後代阿毘達磨論師的解說。 《中阿含59經– 三十二相》不作此說。 David Chiou: 我查了原論文,”無著比丘認為長部說法是後代阿毘達磨論師的解說” 是指「此乃依業所成而獲得此相」這句南傳《長部30經》多於北傳《中阿含59經》的話, “This exposition appears to be a commentarial type of presentation that has become part of the Pāli discourse.” 可能是南傳傳抄中混入論師的註解而多出來的一句話,不是說三十二相是後代阿毗達磨論師的解說。 Ben: 一切有為法必然是因緣合和而生,外相必然也是。遺傳也是。都可以理解成過去業力所感? 但若一個日本人或台灣人能在此生證阿羅漢,應該是無法有三十二相。(相隨 所以我們不能以外相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證得阿羅漢 亦不能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過好像依照三十二相的功德而修行也是某種法門(所以我也不是否定 32相) 讀這幾經的感觸是:佛陀是在教化婆羅門,先以外相取得他們的認可,然後再慢慢傳授正知見,因為當時的婆羅們很重視世襲、血統、外相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