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裡會顯示出所選的版次與目前版次的差異處。

agama:雜阿含經卷第六 2019/05/12 20:25 agama:雜阿含經卷第六 2021/12/15 23:24 目前版本
行 24: 行 24:
@[0037c06]@時,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1]-,[[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禮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說[[有流]]-[一]-。云何名有流?云何名有流滅?」 @[0037c06]@時,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1]-,[[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禮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說[[有流]]-[一]-。云何名有流?云何名有流滅?」
-@[0037c09]@佛告羅陀:「善哉所問,當為汝說。所謂有流者,[[愚癡]]無聞凡夫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於色愛樂、讚歎、攝受、染著。緣愛樂色故[[取]],緣取故[[有]]-[二]-,緣有故[[生]]-[三]-,緣生故老、病、死、憂、悲、惱、苦增。如是[[純大苦聚]]斯集起。[[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有流。+@[0037c09]@佛告羅陀:「善哉所問,當為汝說。所謂有流者,[[愚癡]]無聞凡夫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於色愛樂、讚歎、攝受、染著。緣愛樂色故[[取]],緣取故[[有]]-[二]-,緣有故[[生]]-[三]-,緣生故老、病、死、憂、悲、惱、苦增。如是[[純大苦聚]]斯[[集起]]。[[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有流。
@[0037c16]@「[[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故,於彼色不起愛樂、讚歎、攝受、染著;不愛樂、讚歎、攝受、染著故,色愛則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苦、惱-[2]-滅-[3]-,如是純大苦聚滅。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如來]]所說有-[4]-流、有流滅。」 @[0037c16]@「[[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故,於彼色不起愛樂、讚歎、攝受、染著;不愛樂、讚歎、攝受、染著故,色愛則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苦、惱-[2]-滅-[3]-,如是純大苦聚滅。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如來]]所說有-[4]-流、有流滅。」
行 665: 行 665:
@[0041b10]@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041b10]@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041b12]@如當斷,如是當知、當吐、當息、當捨,亦復如是。如求大師,如是勝師者、順次師者、教誡者、勝教誡者、順次教誡者、通者、廣通者、圓通者、導者、廣導者、究竟導者、說者、[[廣說]]者、順次說者、正-[2]-者、伴者、真知識者、親者、愍者、悲者、崇義者、安慰者、崇樂者、崇觸者、崇安慰者、欲者、精進者、方便者、勤者、勇猛者、固者、強者、堪能者、專者、心不退者、堅執持者、常習者、不放逸者、和合者、思量者、憶念者、覺者、知者、明者、慧者、受者、思惟者、梵行者、[[四念處|念處]]者、[[四正勤|正[*]勤]]者、[[四如意足|如意足]]者、[[五根|根]]者、[[五力|力]]者、[[七覺分|覺分]]者、[[八聖道分|道分]]者、[[止]]-[一]-者、[[觀]]-[二]-者、念身者、正[*]憶念者,亦復如是。+@[0041b12]@如當斷,如是當知、當吐、當息、當捨,亦復如是。如求大師,如是[[勝師者、順次師者、教誡者、勝教誡者、順次教誡者、通者、廣通者、圓通者、導者、廣導者、究竟導者、說者、廣說、順次說者]]、正-[2]-者、伴者、真知識者、親者、愍者、悲者、[[崇義者、安慰者、崇樂者、崇觸者、崇安慰者、欲者]]-[]-、精進者、方便者、勤者、勇猛者、固者、強者、堪能者、專者、心不退者、堅執持者、常習者、不放逸者、和合者、思量者、憶念者、覺者、知者、明者、慧者、受者、思惟者、梵行者、[[四念處|念處]]者、[[四正勤|正[*]勤]]者、[[四如意足|如意足]]者、[[五根|根]]者、[[五力|力]]者、[[七覺分|覺分]]者、[[八聖道分|道分]]者、[[止]]-[一]-者、[[觀]]-[二]-者、念身者、正[*]憶念者,亦復如是。
====[校勘]==== ====[校勘]====
行 678: 行 678:
[二] 觀:洞察。音譯為「毘婆舍那」。 [二] 觀:洞察。音譯為「毘婆舍那」。
 +
 +[] 勝師者、順次師者、教誡者、勝教誡者、順次教誡者、通者、廣通者、圓通者、導者、廣導者、究竟導者、說者、廣說、順次說者:大師、順著次第的老師、教導眾生的老師、廣為教導眾生的老師、順著次第教導眾生的老師、通達的人、廣為通達的人、圓融通達的人、導師、大導師、究竟導師、說法的人、廣為說法的、順著次第說法的人。
 +
 +[] 崇義者、安慰者、崇樂者、崇觸者、崇安慰者、欲者:重視法義的人、安撫勸慰的人、重視安樂的人、重視接觸的人、重視安撫勸慰的人、求(善法)的人。又譯為「欲義、欲安、欲樂、欲觸、欲通、欲者」。
 +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行 791: 行 796:
[四] 見、聞、覺、識:看、聽、感覺、知道。又譯為「見、聞、覺、知」,其中「見」是眼識的作用,「聞」是耳識的作用,「覺」是鼻舌身三識的作用,「識(知)」是意識的作用。 [四] 見、聞、覺、識:看、聽、感覺、知道。又譯為「見、聞、覺、知」,其中「見」是眼識的作用,「聞」是耳識的作用,「覺」是鼻舌身三識的作用,「識(知)」是意識的作用。
-[五] 得、求、憶、隨覺、隨觀:所獲得的、所尋求的、所憶念的、投向的注意力、持續的注意力。這些是由粗到細列舉「意識」相關的造作,以指明前一「識」字特指「意識」而不是指整體的識陰。其中「覺、觀」新譯為「尋、伺」,尋是粗的心相,伺是細的心相,尋伺都是分別心。+[五] 得、求、憶、隨覺、隨觀:所獲得的、所尋求的、所憶念的、投向的注意力、持續的注意力。這些是由粗到細列舉「意識」相關的造作,以指明前一「識」字特指「意識」而不是指整體的識陰。其中「覺、觀」新譯為「尋、伺」,尋是投向的注意力,是粗的心相,伺是持續的注意力,是細的心相。
[六] 有我、有世間、有此世,常、恒、不變易法:即「常見」,認為身心乃至世界常住不變的見解。例如認為有「真我」或「造物主」永恆不變的見解。 [六] 有我、有世間、有此世,常、恒、不變易法:即「常見」,認為身心乃至世界常住不變的見解。例如認為有「真我」或「造物主」永恆不變的見解。
 
agama/雜阿含經卷第六.1557663925.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19/05/12 20:25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76360130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