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裡會顯示出所選的版次與目前版次的差異處。

agama1:增壹阿含經等法品第三十九 2020/06/25 18:07 agama1:增壹阿含經等法品第三十九 2025/03/06 18:26 目前版本
行 17: 行 17:
@[0728b27]@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能讓人現世安樂乃至漏盡的七法}-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於現法中受樂無窮,欲得盡漏,便能獲之。云何為七法?於是,比丘-<知法、知義、知時,又能自知,復能知足,亦復知入眾中,觀察眾人>-,是謂七法。 @[0728b27]@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能讓人現世安樂乃至漏盡的七法}-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於現法中受樂無窮,欲得盡漏,便能獲之。云何為七法?於是,比丘-<知法、知義、知時,又能自知,復能知足,亦復知入眾中,觀察眾人>-,是謂七法。
-@[0728c02]@「云何比丘知法?於是,比丘知法,所謂-[18]-[[契經]]-[]-、-[19]-[[祇夜]]-[]-、-[20]-[[偈]]-[]-、[[因緣]]-[]-、[[譬喻]]-[]-、-[21]-[[本末]]-[]-、[[廣演]]-[]-、-[22]-[[方等]]-[]-、-[23]-[[未曾有]]-[]-、[[廣普]]-[]-、-[24]-[[授決]]-[]-、-[25]-[[生經]]-[]-。若有比丘不知法者,不知十二部經,此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能解了法故,名為知法。如是,比丘解了於法。+@[0728c02]@「云何比丘知法?於是,比丘知法,所謂-[18]-[[契經]]-[]-、-[19]-[[祇夜]]-[]-、-[20]-[[偈]]-[]-、[[因緣]]-[]-、[[譬喻]]-[]-、-[21]-[[本末]]-[]-、[[廣演]]-[]-、-[22]-[[方等]]-[]-、-[23]-[[未曾有]]-[]-、[[廣普]]-[]-、-[24]-[[授決]]-[]-、-[25]-[[生經]]-[]-。若有比丘不知法者,不知[[十二部經]]-[]-,此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能解了法故,名為知法。如是,比丘解了於法。
@[0728c07]@「云何比丘解了於義?於是,比丘知如來機趣,解了深義,無所疑難。若有比丘不解-[26]-了義者,此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能知深義故,名為解義也。如是,比丘能分別義。 @[0728c07]@「云何比丘解了於義?於是,比丘知如來機趣,解了深義,無所疑難。若有比丘不解-[26]-了義者,此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能知深義故,名為解義也。如是,比丘能分別義。
行 43: 行 43:
@[0729a23]@「比丘!復有二人。云何為二?彼有一人聞-[6]-法,法成就;彼第二人不聞[*]法,法不成就。彼-[7]-人[*]法法成就者,於此人第一。 @[0729a23]@「比丘!復有二人。云何為二?彼有一人聞-[6]-法,法成就;彼第二人不聞[*]法,法不成就。彼-[7]-人[*]法法成就者,於此人第一。
-@[0729a26]@「比丘!復有二人。云何為二?彼一人聞法能堪忍修行,分別護持正法;第二人不能堪忍修行其法。彼能修行法者,於此諸人最尊第一。猶如牛有酪,由酪有-[8]-酥,由[*]酥有醍-[9]-醐,最為第一,無能及者。此亦如是,若有人能修行者,此人最為第一,無能及者,是謂比丘觀察人根。若有人不了此者,則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聞法分別其義者,此為最上。如是比丘觀察人根。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於現法中快樂無為,意欲斷漏亦無有疑。是故,比丘!當求方便,成此七法。如是,比丘!當作是學。」+@[0729a26]@「比丘!復有二人。云何為二?彼一人聞法能堪忍修行,分別護持正法;第二人不能堪忍修行其法。彼能修行法者,於此諸人最尊第一。猶如牛有[[酪]]-[]-,由酪有-[8]-[[酥]]-[]-,由[*]酥有[[醍-[9]-醐]]-[]-,最為第一,無能及者。此亦如是,若有人能修行者,此人最為第一,無能及者,是謂比丘觀察人根。若有人不了此者,則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聞法分別其義者,此為最上。如是比丘觀察人根。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於現法中快樂無為,意欲斷漏亦無有疑。是故,比丘!當求方便,成此七法。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0729b09]@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729b09]@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行 174: 行 174:
====[註解]==== ====[註解]====
-[] 契經:佛經。廣義來說,「契經」可指全部的大藏經或經藏,但在十二部經中是狹義地指佛陀所說法中簡單散文形式的經文。又譯為「正經」、「貫經」,音譯為「修多羅」。+[] 契經:佛陀所說法中簡單散文形式的經文。又譯為「貫經」、「正經」,音譯為「修多羅」。按:「契經」可廣義地指全部的佛經,在這裡則是狹義地指十二部經之一。
[] 祇夜:為音譯,義譯為「歌詠」,本意是「可以唱出來的」,但在文學形式裏是指以韻文形式的偈頌來重述前面散文形式的經文。例如經中的攝頌(結集經典時將佛經中的關鍵名詞以偈頌代表,以避免遺漏、並方便記憶,常見將每十經的關鍵名詞整理為一攝頌),以及在《雜阿含經》以八眾為說法對象的經文(八眾誦)中,常見佛陀在問答後所說的偈頌。又譯為「祇夜經」。 [] 祇夜:為音譯,義譯為「歌詠」,本意是「可以唱出來的」,但在文學形式裏是指以韻文形式的偈頌來重述前面散文形式的經文。例如經中的攝頌(結集經典時將佛經中的關鍵名詞以偈頌代表,以避免遺漏、並方便記憶,常見將每十經的關鍵名詞整理為一攝頌),以及在《雜阿含經》以八眾為說法對象的經文(八眾誦)中,常見佛陀在問答後所說的偈頌。又譯為「祇夜經」。
行 190: 行 190:
[] 方等:廣說種種甚深的法義,也指大乘經典。又譯為「廣解」、「廣經」、「方廣」,音譯為「毘富羅」、「毘佛略」。 [] 方等:廣說種種甚深的法義,也指大乘經典。又譯為「廣解」、「廣經」、「方廣」,音譯為「毘富羅」、「毘佛略」。
-[] 未曾有:佛陀所說希有而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中阿含經》卷八、卷九〈未曾有法品 4〉的經文。又譯為「未曾有法」、「未曾有經」,音譯為「阿浮多達摩」。+[] 未曾有:佛陀所說希有而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中阿含經》[[agama2:中阿含經卷第八|卷八]]、[[agama2:中阿含經卷第八|卷九]]〈未曾有法品 4〉的經文。又譯為「未曾有法」、「未曾有經」,音譯為「阿浮多達摩」。
-[] 廣普:對佛陀所說經典的註釋說明,例如《雜阿含經》卷二十第552經。又譯為「說義」、「論議」、「大教經」,音譯為「優波提舍」。+[] 廣普:對佛陀所說經典的註釋說明,例如《雜阿含經》卷二十[[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五五二|第552經]]。又譯為「說義」、「論議」、「大教經」,音譯為「優波提舍」。
[] 授決:原指佛陀說法中進一步詳細解說教理或以問答方式解說教理的部分,後轉指佛陀確知地預言弟子將證得的果位或往生去處。又譯為「授記」、「受記」、「記說」、「記別」、「受記經」。 [] 授決:原指佛陀說法中進一步詳細解說教理或以問答方式解說教理的部分,後轉指佛陀確知地預言弟子將證得的果位或往生去處。又譯為「授記」、「受記」、「記說」、「記別」、「受記經」。
[] 生經:佛陀前世的故事,例如《生經》、《六度集經》等。又譯為「本緣經」、「生處」、「本生經」,音譯為「闍多伽」。 [] 生經:佛陀前世的故事,例如《生經》、《六度集經》等。又譯為「本緣經」、「生處」、「本生經」,音譯為「闍多伽」。
 +
 +[] 十二部經:將佛陀說法依據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十二種類的佛經。又譯為「十二分教」。
 +
 +[] 酪:以動物乳汁發酵所製成的軟質乾酪(英文為cheese)。
 +
 +[] 酥:在動物乳汁發酵過程中取出的浮皮煎出油去渣而成的奶油為生酥(英文為cream),生酥進一步發酵所產生的乳酪為熟酥(英文為butter)。
 +
 +[] 醍醐:將熟酥置於盤上以溫火加熱,所滴融出的無水奶油(英文為butter oil),乳脂肪含量接近100%,為油脂狀的凝結物,甘美溫潤,在古代被視為純一無雜的上等美味。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  * {ref>Zho001}+  * [[agama2:中阿含經卷第一#一_中阿含七法品善法經第一|《中阿含經》卷一〈七法品1〉第1經善法經]]。
  * {ref>A07.068}   * {ref>A07.068}
  * {ref>Tn0027}   * {ref>Tn0027}
行 209: 行 217:
「若有人不了此者,則非比丘也」這幾個字,在相當的《中阿含經》經文及《七知經》經文沒有【南傳待查】,不排除為傳抄時註解混入經文中。 「若有人不了此者,則非比丘也」這幾個字,在相當的《中阿含經》經文及《七知經》經文沒有【南傳待查】,不排除為傳抄時註解混入經文中。
 +
 +====[進階辨正]====
 +
 +  *[[agama2:研討_十二部經譯詞的對應|研討|十二部經譯詞的對應]]
=====-[10]-(二)@@[0729b11]@@===== =====-[10]-(二)@@[0729b11]@@=====
行 562: 行 574:
[] 陰、入、界:即五陰、六入、十八界。 [] 陰、入、界:即五陰、六入、十八界。
-[] 陰、持、入:+[] 陰、持、入:即五陰、十八持、六入。「十八持」即為「十八界」。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行 608: 行 620:
====[註解]==== ====[註解]====
-[] 梵迦夷天:色界初禪天的通稱,此天離欲界的淫欲,寂靜清淨。又譯為「梵身天」。+[] 梵迦夷天:色界初禪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的通稱,此天離欲界的淫欲,寂靜清淨。又譯為「梵身天」。
[] 光音天:色界二禪天中的最高一層。光音天人不用口語溝通,而以光互通心意,所以稱為「光音」。壞劫開始的時候,宇宙發生大火災,將光音天之下全部燒毀,但無法燒到光音天,此時光音天之下的各界眾生會輾轉生於光音天。 [] 光音天:色界二禪天中的最高一層。光音天人不用口語溝通,而以光互通心意,所以稱為「光音」。壞劫開始的時候,宇宙發生大火災,將光音天之下全部燒毀,但無法燒到光音天,此時光音天之下的各界眾生會輾轉生於光音天。
行 753: 行 765: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  * {ref>Za27.16}+  *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七#七二七|《雜阿含經》卷二十七第727經]]。(內容是在說七覺支,但是比較像參考經典,不像對應經典???)
  * {ref>S46.16}   * {ref>S46.16}
行 794: 行 806:
  * {ref>Zho058}   * {ref>Zho058}
-  * {ref>Za27.10}+  *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七#七二一|《雜阿含經》卷二十七第721經]]。
  * {ref>S46.42}   * {ref>S46.42}
行 839: 行 851:
@[0732c12]@世尊告曰:「-[25]-於是,比丘!轉輪聖王出現世時,便有-[26]-此寶,自然來應,聰明蓋世,豫知人情,身體-[27]-好色,來至轉輪聖王所,白聖王言:『唯願聖王快自娛樂!若聖王欲須兵眾,正-[28]-爾給辦,進止之宜,不失時節。』是時,典兵寶隨王所念,-[29]-運集兵眾,在王左右。是時,轉輪聖王欲試典兵寶。-[30]-是時,便作是念:『使我兵眾正爾運集。』尋時,兵眾在王門外。若轉輪聖王意欲使兵眾住便住,進便進。如是,比丘!轉輪聖王成就此典兵[*]之寶。比丘當知,轉輪聖王成就此七寶。」 @[0732c12]@世尊告曰:「-[25]-於是,比丘!轉輪聖王出現世時,便有-[26]-此寶,自然來應,聰明蓋世,豫知人情,身體-[27]-好色,來至轉輪聖王所,白聖王言:『唯願聖王快自娛樂!若聖王欲須兵眾,正-[28]-爾給辦,進止之宜,不失時節。』是時,典兵寶隨王所念,-[29]-運集兵眾,在王左右。是時,轉輪聖王欲試典兵寶。-[30]-是時,便作是念:『使我兵眾正爾運集。』尋時,兵眾在王門外。若轉輪聖王意欲使兵眾住便住,進便進。如是,比丘!轉輪聖王成就此典兵[*]之寶。比丘當知,轉輪聖王成就此七寶。」
-@[0732c23]@是時,彼比丘白世尊言:「轉輪聖王云何成就-[31]-四神足快得善利?」+@[0732c23]@是時,彼比丘白世尊言:「轉輪聖王云何成就-[31]-四神足[[快得善利]]-[]-?」
@[0732c24]@佛告比丘:「於是,轉輪聖王顏貌端[*]政,世之希有,出過世人,猶彼天子無能及者,是謂轉輪聖王成就此第一神足。 @[0732c24]@佛告比丘:「於是,轉輪聖王顏貌端[*]政,世之希有,出過世人,猶彼天子無能及者,是謂轉輪聖王成就此第一神足。
行 1182: 行 1194:
[] 塹遶:環繞著。 [] 塹遶:環繞著。
-[] 踰:跨越。+[] 踰:越過。同「逾」。
[] 仞: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 仞: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行 1189: 行 1201:
[] 罣礙:阻礙。 [] 罣礙:阻礙。
 +
 +[] 快得善利:真是受益良多。
[] 四非常:從不淨、苦、空、無我四個層面觀察身體的無常,而能除去欲望執著。參見《賢愚經》卷十三〈優波鞠提品 60〉。 [] 四非常:從不淨、苦、空、無我四個層面觀察身體的無常,而能除去欲望執著。參見《賢愚經》卷十三〈優波鞠提品 60〉。
行 1194: 行 1208: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  * {ref>Za27.11}+  *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七#七二二|《雜阿含經》卷二十七第722經]]。
  * {ref>Tn0038}   * {ref>Tn0038}
  * 參考 {ref>D17}   * 參考 {ref>D17}
行 1315: 行 1329: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  * {ref>Za38.18}+  *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三十八#一〇七九|《雜阿含經》卷三十八第1079經]]。
  * {ref>BZa01.18}   * {ref>BZa01.18}
  * {ref>M023}   * {ref>M023}
  * {ref>Tn0095}   * {ref>Tn0095}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三十八#一〇七九|《雜阿含經》卷三十八第1079經]] 
====[讀經拾得]==== ====[讀經拾得]====
 +
 +c.f. 《雜阿含經》[[agama:雜阿含經卷第三十八#一〇七九|第1079經]]:
 +
=====-[30]-(一〇)@@[0733c28]@@===== =====-[30]-(一〇)@@[0733c28]@@=====
 
agama1/增壹阿含經等法品第三十九.1593079647.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0/06/25 18:07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4605019092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