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裡會顯示出所選的版次與目前版次的差異處。

agama1:增壹阿含經苦樂品第二十九 2019/01/12 15:12 agama1:增壹阿含經苦樂品第二十九 2020/09/02 00:14 目前版本
行 29: 行 29:
@[0655c13]@比丘白佛:「復以何因緣先-[26]-樂而後-[27]-苦?復以何因緣先-[28]-苦而後-[29]-樂?復以何因緣先苦[*]而後苦?復以何因緣先樂[*]而後樂?」 @[0655c13]@比丘白佛:「復以何因緣先-[26]-樂而後-[27]-苦?復以何因緣先-[28]-苦而後-[29]-樂?復以何因緣先苦[*]而後苦?復以何因緣先樂[*]而後樂?」
-@[0655c15]@世尊告曰:「比丘當知,若人壽百歲,正可十十耳。若使壽終冬、夏、春、秋。若復,比丘!百歲之中作諸功德,百歲之中造諸惡業,作諸邪見,彼於異時,或冬受樂,夏受苦。若百歲之中,功德具足,未曾有短;若復在中百歲之內,作-[30]-諸邪見,造不善行,先受其罪,後受其福。若復少時作福,長時作罪;後生之時少時受福,長時受罪。若復少時作罪,長復作罪,彼人後生之時先苦[*]而後苦。若復於少時作諸功德,分檀布-[31]-施,彼於後生先樂[*]而後樂。是謂,比丘!以此因緣先苦而後樂,亦由此因緣先樂而後苦,亦由此因緣先苦而後苦,-[32]-亦由此因緣先樂而後樂。」+@[0655c15]@世尊告曰:「比丘當知,若人壽百歲,正可十十耳。若使壽終冬、夏、春、秋。若復,比丘!百歲之中作諸功德,百歲之中造諸惡業,作諸邪見,彼於異時,或冬受樂,夏受苦。若百歲之中,功德具足,未曾有短;若復在中百歲之內,作-[30]-諸邪見,造不善行,先受其罪,後受其福。若復少時作福,長時作罪;後生之時少時受福,長時受罪。若復少時作罪,長復作罪,彼人後生之時先苦[*]而後苦。若復於少時作諸功德,[[分檀布-[31]-施]]-[]-,彼於後生先樂[*]而後樂。是謂,比丘!以此因緣先苦而後樂,亦由此因緣先樂而後苦,亦由此因緣先苦而後苦,-[32]-亦由此因緣先樂而後樂。」
@[0655c28]@比丘白佛言:「唯-[33]-願,世尊!若有眾生欲先樂而後樂,當行布施,求此先樂而後樂。」 @[0655c28]@比丘白佛言:「唯-[33]-願,世尊!若有眾生欲先樂而後樂,當行布施,求此先樂而後樂。」
行 203: 行 203:
====[註解]==== ====[註解]====
-[] +[] 分檀布施:分送物資而布施。
-[二]  
- 
-[三]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行 762: 行 759:
@[0658a05]@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658a05]@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658a06]@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神足。云何為四?自在三昧行盡神足;心三昧行盡神足;精進三昧行盡神足;-[2]-[[誡三昧行盡神足]]-[]-。+@[0658a06]@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神足。云何為四?[[自在三昧行盡神足]]-[]-;[[心三昧行盡神足]]-[]-;[[精進三昧行盡神足]]-[]-;-[2]-[[誡三昧行盡神足]]-[]-。
@[0658a08]@「彼云何為自在三昧行盡-[3]-神足?所謂諸有三昧,自在意所欲,心所樂,使身體輕便,能隱形極細,是謂第一神足。 @[0658a08]@「彼云何為自在三昧行盡-[3]-神足?所謂諸有三昧,自在意所欲,心所樂,使身體輕便,能隱形極細,是謂第一神足。
行 816: 行 813:
====[註解]==== ====[註解]====
-[] 誡三昧行盡神足:即「思惟定斷行成就如意足」或「觀定斷行成就如意足」,「誡」有警惕的意思,或許因為「觀」的修法會時時警惕以認出、標記當前的狀態,而在《增壹阿含經》中譯為「誡」。??+[] 自在三昧行盡神足:依「意欲」所引發的禪定,止息各種造作,而成就神通。其中「自在」是指由(對禪定的、聖果的)意欲而引發的禪定;「行盡」可解為止息各種造作;「神足」又譯為「如意足」,即神通的基礎。又譯為「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欲定心成就斷如意足」、「欲定如意足」、「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欲定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修神足」、「自在三昧神力」。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欲定勤行成就神足」。
 +[] 心三昧行盡神足:依「心念專注」所引發的禪定,止息各種造作,而成就神通。「心三昧」又譯為「心定」、「意定」。
 +
 +[] 精進三昧行盡神足:依「精進」所引發的禪定,止息各種造作,而成就神通。「精進三昧」又譯為「精進定」、「勤定」。
 +
 +[] 誡三昧行盡神足:依「慧觀」所引發的禪定,止息各種造作,而成就神通。其中「誡」有警惕的意思,或許因為「觀」的修法會時時警惕以認出、標記當前的狀態,而在《增壹阿含經》中譯為「誡」。「誡三昧」又譯為「思惟定」、「觀定」。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  * {ref>S51.01}+  * 參考 {ref>S51.01}
====[讀經拾得]==== ====[讀經拾得]====
行 930: 行 932:
@[0658b26]@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658b26]@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658b27]@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有四大河水從[[阿耨達泉]]-[]-出。云何為四?所謂恒伽、新頭、婆叉、私陀。彼恒伽-[17]-水牛頭口出-[18]-向東流,新頭南流師子口出,私陀西流象口中出,婆叉北流從馬口-[19]-中出。是時,四大河水遶阿耨達泉已,恒伽入東海,新頭入南海,婆叉入西海,私陀入北海。+@[0658b27]@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有四大河水從[[阿耨達泉]]-[]-出。云何為四?所謂[[恒伽]]-[]-、[[新頭]]-[]-、[[婆叉]]-[]-、[[私陀]]-[]-。彼恒伽-[17]-水牛頭口出-[18]-向東流,新頭南流師子口出,私陀西流象口中出,婆叉北流從馬口-[19]-中出。是時,四大河水遶阿耨達泉已,恒伽入東海,新頭入南海,婆叉入西海,私陀入北海。
@[0658c04]@「爾時,四大河入海已,無復本名字,但名為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為四?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種,於如來所,-[20]-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無復本姓,但言沙門釋迦-[21]-子。所以然者,如來眾者,其猶大海,四諦其如四大河,除去結使,入於無畏涅槃城。 @[0658c04]@「爾時,四大河入海已,無復本名字,但名為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為四?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種,於如來所,-[20]-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無復本姓,但言沙門釋迦-[21]-子。所以然者,如來眾者,其猶大海,四諦其如四大河,除去結使,入於無畏涅槃城。
行 978: 行 980:
====[註解]==== ====[註解]====
-[] 阿耨達泉:閻浮提四大河的發源地。+[] 阿耨達泉:義譯為「無熱惱池」,位於雪山山頂,香醉山以南,是四條大河的發源地,住有阿耨達龍王。又譯為「阿耨達池」、「阿耨大池」、「阿耨大薩羅」。
-[] +[] 恒伽:恆河,是四大河之一。又譯為「恒河」、「恆水」、「殑伽」。
-[] +[] 新頭:即今日的印度河,是四大河之一。又譯為「辛頭」、「私頭」。 
 + 
 +[] 婆叉:即今日的阿姆河(Amu Darya),是中亞最長的河流,是內流河,歷史上曾注入裏海,今日注入鹹海南部。四大河之一。又譯為「博叉」。 
 + 
 +[] 私陀:可能是今日的錫爾河(Syr Darya),是中亞著名內流河,注入鹹海。也有學者認為是今日的葉爾羌河(Yarkand),是塔里木河四源之一。四大河之一。又譯為「司陀」、「死陀」、「悉陀」、「斯陀」。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agama1/增壹阿含經苦樂品第二十九.1547277136.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19/01/12 15:12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2648849487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