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裡會顯示出所選的版次與目前版次的差異處。

agama1:增壹阿含經善惡品第四十七 2019/01/12 23:43 agama1:增壹阿含經善惡品第四十七 2021/03/23 12:07 目前版本
行 11: 行 11:
{{ :agama:decoration:stop-634941_640.jpg?320|}} {{ :agama:decoration:stop-634941_640.jpg?320|}}
-  -殺生:殺人畜。+  -殺生:殺人、畜。
  -偷盜:偷竊。   -偷盜:偷竊。
  -邪淫:不正當的性關係。   -邪淫:不正當的性關係。
行 25: 行 25:
相反的則是十善: 相反的則是十善:
-  -不殺生:不殺人畜、悲念眾生。+  -不殺生:不殺人、畜,悲念眾生。
  -不偷盜:不偷竊。   -不偷盜:不偷竊。
  -不邪淫:沒有不正當的性關係。   -不邪淫:沒有不正當的性關係。
行 275: 行 275:
@[0781b28]@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781b28]@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781b29]@爾時,眾多比丘食後皆集普會講堂,咸共論說此義,所謂論者,衣裳、服飾、飲食之論,鄰國、賊寇、戰鬥之論,飲酒、淫泆、五樂之論,歌舞、戲笑、妓樂之論。如此非要,不可稱計。+@[0781b29]@爾時,眾多比丘食後皆集[[普會講堂]],咸共論說此義,所謂論者,衣裳、服飾、飲食之論,鄰國、賊寇、戰鬥之論,飲酒、淫泆、五樂之論,歌舞、戲笑、妓樂之論。如此非要,不可稱計。
@[0781c03]@爾時,世尊以天耳聽聞諸比丘各作是論,即往至普會講堂所,問諸比丘:「汝等集此欲何所論說?」 @[0781c03]@爾時,世尊以天耳聽聞諸比丘各作是論,即往至普會講堂所,問諸比丘:「汝等集此欲何所論說?」
-@[0781c06]@是時,諸比丘白世尊言:「我等集此共論此不要-[17]-事。」+@[0781c06]@是時,諸比丘白世尊言:「我等集此共論此[[不要-[17]-事]]-[]-。」
@[0781c07]@是時,佛告諸比丘曰:「止!止!比丘!勿作此論。所以然者,此論非義,亦無善法之趣,不由此論得修梵行,不得滅盡涅槃之處,不得沙門平等之道。此皆俗論,非正趣之論。汝等-[18]-已離俗修道,不應思惟敗行之論。汝等設欲論者,當論十事功德之論。云何為十?若精-[19]-勤比丘,少欲、知足、有勇猛心、多聞能與人說法、無畏無恐、戒律具足、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汝等設欲論者,當論此十事。所以然者,潤及一切,多所饒益,得修梵行,得至滅盡無為之處,涅槃之要也。汝今族姓子-[20]-已出家學道,應當思惟此十事。此論者,正法之論,去離惡趣。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0781c07]@是時,佛告諸比丘曰:「止!止!比丘!勿作此論。所以然者,此論非義,亦無善法之趣,不由此論得修梵行,不得滅盡涅槃之處,不得沙門平等之道。此皆俗論,非正趣之論。汝等-[18]-已離俗修道,不應思惟敗行之論。汝等設欲論者,當論十事功德之論。云何為十?若精-[19]-勤比丘,少欲、知足、有勇猛心、多聞能與人說法、無畏無恐、戒律具足、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汝等設欲論者,當論此十事。所以然者,潤及一切,多所饒益,得修梵行,得至滅盡無為之處,涅槃之要也。汝今族姓子-[20]-已出家學道,應當思惟此十事。此論者,正法之論,去離惡趣。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行 314: 行 314:
====[註解]==== ====[註解]====
-[] +[] 不要事:不重要的事。
-[二]  
- 
-[三]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行 407: 行 404:
@[0782b04]@更復有比丘說曰:「我等不宜在彼國乞食。所以然者,阿闍世王在彼治化,主行非法,又殺父王,與提婆達兜為友。以此因緣故,不宜在彼乞求。」 @[0782b04]@更復有比丘說曰:「我等不宜在彼國乞食。所以然者,阿闍世王在彼治化,主行非法,又殺父王,與提婆達兜為友。以此因緣故,不宜在彼乞求。」
-@[0782b07]@復有比丘說曰:「今此拘留沙國土,人民熾盛,饒財多寶,宜在彼土乞求。」+@[0782b07]@復有比丘說曰:「今此[[拘留沙]]-[]-國土,人民熾盛,饒財多寶,宜在彼土乞求。」
@[0782b09]@復有比丘作是說:「我等不宜在彼土乞食。所以然者,惡生王於彼土治化,極為-[7]-兇弊,無有慈仁,人民麤暴,好喜鬥訟。以此因緣,故不應在彼乞食。」 @[0782b09]@復有比丘作是說:「我等不宜在彼土乞食。所以然者,惡生王於彼土治化,極為-[7]-兇弊,無有慈仁,人民麤暴,好喜鬥訟。以此因緣,故不應在彼乞食。」
行 421: 行 418:
@[0782c06]@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0782c06]@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夫人作善惡,  行本-[13]-有所因,\\ +「[[夫人作善惡,  行本-[13]-有所因,\\ 
- 彼彼獲其報,  終不有毀敗。\\+ 彼彼獲其報,  終不有毀敗]]-[終不有毀敗]-。\\
 夫人作善惡,  行本有所因,\\  夫人作善惡,  行本有所因,\\
 為善受善報,  惡受惡果報。\\  為善受善報,  惡受惡果報。\\
行 487: 行 484:
====[註解]==== ====[註解]====
 +
 +[] 拘留沙:在拘留國中。其中「拘留」是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位於恆河上游西岸,相當於現今的德里所在,「沙」為地方的複數語尾。又譯為「拘留搜」、「拘樓瘦」、「拘流沙」。
[一] 拘深:古代印度都市名,是十六大國之一的跋蹉國(拔沙國)的首都,相當於現今的 Kosam,位於恒河支流 Yamunā 河沿岸。當時有以首都名作為國號的習慣,因此跋蹉國又稱為拘睒彌國。另譯為「拘舍彌」、「拘睒彌」、「俱睒彌」。 [一] 拘深:古代印度都市名,是十六大國之一的跋蹉國(拔沙國)的首都,相當於現今的 Kosam,位於恒河支流 Yamunā 河沿岸。當時有以首都名作為國號的習慣,因此跋蹉國又稱為拘睒彌國。另譯為「拘舍彌」、「拘睒彌」、「俱睒彌」。
-[二]  +[終不有毀敗] 夫人作善惡,行本有所因,彼彼獲其報,終不有毀敗:人們行善或作惡,造下了業力的原因,一一將獲得其果報,這果報是逃不掉的。「夫」是發語詞,表提示作用。
- +
-[三] +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讀經拾得]====
 +
 +對於出家修行者而言,議論別人沒辦法讓自己在修行上前進,別人做好,他自己會有好報,但是修行者不會藉由討論他人甚至政治得到涅槃。要討論也不是不行,只是方向要正確,例如戒定慧的實踐方法就是適合討論的。
=====(七)@@[0782c22]@@===== =====(七)@@[0782c22]@@=====
行 852: 行 851:
本經中他覺得外道的見解也看似圓融,而向佛陀請問,因此佛陀為他解說這些外道見解的本質,讓他能瞭解了本質後,自然就不會被看似圓融的見解所困惑了,均頭比丘聽了後精進修行,而證得阿羅漢。 本經中他覺得外道的見解也看似圓融,而向佛陀請問,因此佛陀為他解說這些外道見解的本質,讓他能瞭解了本質後,自然就不會被看似圓融的見解所困惑了,均頭比丘聽了後精進修行,而證得阿羅漢。
 +
 +也看如何節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digest/permalink/1253130611527439/
====[進階辨正]==== ====[進階辨正]====
 
agama1/增壹阿含經善惡品第四十七.1547307780.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19/01/12 23:4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871309280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