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裡會顯示出所選的版次與目前版次的差異處。

agama1:增壹阿含經七日品第四十 2019/01/12 15:16 agama1:增壹阿含經七日品第四十 2024/01/06 17:00 目前版本
行 13: 行 13:
@[0735b20]@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735b20]@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735b21]@爾時,眾多比丘食後皆集普會講堂,作如是論議:「此-[23]-須彌山極為廣大,非眾山-[24]-之所及,甚奇!甚特!高廣極峻。如是,不久當復壞敗,無有遺餘,依須彌山更有大山,亦復壞敗。」+@[0735b21]@爾時,眾多比丘食後皆集[[普會講堂]]-[]-,作如是論議:「此-[23]-須彌山極為廣大,非眾山-[24]-之所及,甚奇!甚特!高廣極峻。如是,不久當復壞敗,無有遺餘,依須彌山更有大山,亦復壞敗。」
@[0735b25]@爾時,世尊以天耳聞眾多比丘而作是論,即從-[25]-座起,往至彼講堂所,即就坐。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在此為何等論?欲何所施行?」 @[0735b25]@爾時,世尊以天耳聞眾多比丘而作是論,即從-[25]-座起,往至彼講堂所,即就坐。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在此為何等論?欲何所施行?」
行 39: 行 39:
@[0736a16]@「鐵圍中間有八大地獄,一一地獄有十六[[隔子]]-[]-。然彼鐵圍山於閻浮里地多所饒益,閻浮里地設無-[9]-鐵圍山者,此間恒當臭處。鐵圍山表有[[香積山]]-[]-,香積山側有八萬四千白象王,止住彼間,各有六牙,金銀-[10]-校飾。彼香山中有八萬四千窟,諸象在彼居止,皆金、銀、水精、琉璃所造。最上象者,釋提-[11]-桓因躬自乘之,最-[12]-下者,轉輪聖王乘之。香積山側有摩陀池水,皆生-[13]-優鉢蓮華、拘牟頭華,然彼諸象掘根而食。摩陀池水側復有山名[*]優闍伽羅,然彼山皆生若干種草木,鳥-[14]-狩虫-[15]-蠡悉在彼間。依彼山,皆有神通得道之人而-[16]-往彼間。次復有山名般荼婆,次復有山名耆闍-[17]-崛山,此是閻浮里地所依之處。 @[0736a16]@「鐵圍中間有八大地獄,一一地獄有十六[[隔子]]-[]-。然彼鐵圍山於閻浮里地多所饒益,閻浮里地設無-[9]-鐵圍山者,此間恒當臭處。鐵圍山表有[[香積山]]-[]-,香積山側有八萬四千白象王,止住彼間,各有六牙,金銀-[10]-校飾。彼香山中有八萬四千窟,諸象在彼居止,皆金、銀、水精、琉璃所造。最上象者,釋提-[11]-桓因躬自乘之,最-[12]-下者,轉輪聖王乘之。香積山側有摩陀池水,皆生-[13]-優鉢蓮華、拘牟頭華,然彼諸象掘根而食。摩陀池水側復有山名[*]優闍伽羅,然彼山皆生若干種草木,鳥-[14]-狩虫-[15]-蠡悉在彼間。依彼山,皆有神通得道之人而-[16]-往彼間。次復有山名般荼婆,次復有山名耆闍-[17]-崛山,此是閻浮里地所依之處。
-@[0736b01]@「比丘當知,或有是時,若此世間欲壞敗時,然天不降雨,所種生苗不復長大,諸有小河泉-[18]-源皆悉枯竭。一切諸行皆歸無常,不得久住。比丘當知,或有是時,此四大駛河,所謂-[19]-恒伽、-[20]-私頭、-[21]-死陀、婆叉,亦復枯竭而無遺餘。如是,比丘!無常百變,正謂此耳。+@[0736b01]@「比丘當知,或有是時,若此世間欲壞敗時,然天不降雨,所種生苗不復長大,諸有小河泉-[18]-源皆悉枯竭。一切諸行皆歸無常,不得久住。比丘當知,或有是時,此四大駛河,所謂-[19]-[[恒伽]]-[]-、-[20]-[[私頭]]-[]-、-[21]-[[死陀]]-[]-、[[婆叉]]-[]-,亦復枯竭而無遺餘。如是,比丘!無常百變,正謂此耳。
@[0736b07]@「比丘!或有是時,若此世間有二日出時,是時百草樹木皆悉-[22]-凋落。如是,比丘!無常變易,不得久停,是時諸泉源小水皆悉枯竭。比丘當知,若二日出時,爾時四大海水百由旬內皆悉枯竭,漸漸至七百由旬,水自然竭。 @[0736b07]@「比丘!或有是時,若此世間有二日出時,是時百草樹木皆悉-[22]-凋落。如是,比丘!無常變易,不得久停,是時諸泉源小水皆悉枯竭。比丘當知,若二日出時,爾時四大海水百由旬內皆悉枯竭,漸漸至七百由旬,水自然竭。
行 618: 行 618:
====[註解]==== ====[註解]====
 +
 +[] 普會講堂:大眾集會用的講堂。又譯為「普集講堂」。
[] 賢聖默然:賢聖的靜默,在《雜阿含經》卷十八第501經中以二禪為例。 [] 賢聖默然:賢聖的靜默,在《雜阿含經》卷十八第501經中以二禪為例。
行 629: 行 631:
[] 力盛天: [] 力盛天:
-[] 毘沙門天王:佛教的護法天神,是四天王天中,北方毘沙門天的天王。此天率領夜叉、羅剎等二神眾守護道場、聽聞佛法,因此又稱為「多聞天」。+[] 毘沙門天王:佛教的護法天神,是四天王天中,北方毘沙門天的天王。此天率領夜叉、羅剎等二神眾守護道場、聽聞佛法,因此又稱為「多聞天王」。
-[] 閱叉:夜叉。義譯為「疾行鬼」,是住在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類或守護正法的鬼類,行動極為迅速。+[] 閱叉:即「夜叉」,義譯為「疾行鬼」,是住在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類或守護正法的鬼類,行動極為迅速。
[] 毘留博叉天王:意譯為廣目天,為西方天王,為守護西方的護法善神。常以淨天眼觀察護持閻浮提眾生。此天王率領無量天龍及富單那諸神等眷屬,承擔守護佛法的任務。 [] 毘留博叉天王:意譯為廣目天,為西方天王,為守護西方的護法善神。常以淨天眼觀察護持閻浮提眾生。此天王率領無量天龍及富單那諸神等眷屬,承擔守護佛法的任務。
行 645: 行 647:
[] 香積山:阿耨大池以北的一座山,山中有各種樹,散出種種香氣。阿育王時代賓頭盧尊者及許多阿羅漢居住在這裡。又譯為「香山」。 [] 香積山:阿耨大池以北的一座山,山中有各種樹,散出種種香氣。阿育王時代賓頭盧尊者及許多阿羅漢居住在這裡。又譯為「香山」。
-[] 生分:生命的部分;生產的現象。+[] 恒伽:恆河,是四大河之一。又譯為「恒河」、「恆水」、「殑伽」。 
 + 
 +[] 私頭:即今日的印度河,是四大河之一。又譯為「新頭」、「辛頭」。 
 + 
 +[] 死陀:可能是今日的錫爾河(Syr Darya),是中亞著名內流河,注入鹹海。也有學者認為是今日的葉爾羌河(Yarkand),是塔里木河四源之一。四大河之一。又譯為「私陀」、「司陀」、「悉陀」、「斯陀」。 
 + 
 +[] 婆叉:即今日的阿姆河(Amu Darya),是中亞最長的河流,是內流河,歷史上曾注入裏海,今日注入鹹海南部。四大河之一。又譯為「博叉」。 
 + 
 +[] 生分:生產的因素,即懷胎。相當的《長阿含經》經文作「胞胎」。
[] 我今可藏此已粳米:我現在可收藏好自己的粳米。這裡的「已」疑為「己」的訛誤。 [] 我今可藏此已粳米:我現在可收藏好自己的粳米。這裡的「已」疑為「己」的訛誤。
行 651: 行 661: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  * {ref>Zho008} +  * 參考{ref>Zho008} 
-  * {ref>A07.062} +  * 參考[[agama3:長阿含經第三十經#三〇_-_11_-第四分世記經三災品第九|《長阿含經》卷二十一〈三災品9〉第30經世記經]]。 
-  * {ref>Tn0030}+  * 參考[[agama3:長阿含經第五經|《長阿含經》卷六第1經小緣經]]。 
 +  * 參考{ref>A07.062} 
 +  * 參考{ref>Tn0030} 
====[讀經拾得]==== ====[讀經拾得]====
-可參考:[[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1/0026_002.htm|《中阿含經》卷2〈8 七法品 七日經〉]]+關於多個太陽的出現,在《長阿含經》中有較詳細的敘述:「有大黑風暴起,吹大海水,海水深八萬四千由旬,吹使兩披,取日宮殿,置於須彌山半,去地四萬二千由旬,安日道中,緣此世間有二日出」。若從天文物理的觀點來看,約五十到七十五億年後太陽將成為紅巨星,屆時太陽將變得異常巨大,逐一吞噬包含地球在內的內側行星。《長阿含經》的經文可解讀為在紅巨星吞噬各行星前,太陽黑子活躍極大期的太陽風暴(「大黑風暴」)伴隨的強烈電磁波及熱能,將逐一點燃較靠近太陽的行星及衛星,使得這些天體在接下來的的一段時間也成為東方升起、西方落下的太陽。如果在海邊來看,就像是急遽的高溫加上天體形變造成的重力變化引發海嘯後,從海平面下新升起了一顆太陽。 
 + 
 +=====[導讀:摩竭國和拔祇國]===== 
 + 
 +{{ :agama:卷23導讀_佛陀時代地圖.jpg?600|}} 
 + 
 +摩竭國和拔祇國位於印度的東北方,兩國隔著恆河。右側古印度地圖東邊的「摩揭陀國」和「跋祇國」即這兩國。 
 + 
 +悉達多太子出家行經摩竭國時,摩竭國的頻婆娑羅王見到悉達多太子很歡喜,預約他成道後到王舍城接受供養,因此成為第一位聽佛說法的國王,以法治化,國力愈來愈強盛。 
 + 
 +頻婆娑羅王的兒子阿闍世結交惡友提波達多,囚禁父母而篡位,繼承了國力強盛的摩竭國,併吞週遭各小國。阿闍世王後來因殺害父親頻婆娑羅王的業報而全身長瘡,在佛前懺悔後得痊癒,並皈依於佛陀。 
 + 
 +拔祇國則是由離車等八個種族組成的聯邦共和國,首都是毘舍離,許多人民信奉佛法,頗為富強。 
 + 
 +佛陀晚年時,摩竭國的國王是阿闍世王,他仍保有擴張國土的野心,眼紅於恆河對岸拔祇國的富強,就想要征服對方。不過由於曾見識佛陀的種種智慧及神通,因此在出兵拔祇國前,派遣大臣禹舍向佛陀諮詢。 
 + 
 +戰事一觸即發,究竟阿闍世王會戰勝還是戰敗,還是會兩敗俱傷呢?佛陀會如何回答阿闍世王的諮詢呢? 
 + 
 +本經記載了這則歷史以及當時佛陀的開示。
=====-[9]-(二)@@[0738a11]@@===== =====-[9]-(二)@@[0738a11]@@=====
行 667: 行 698:
@[0738a12]@是時,-[11]-摩竭國王-[12]-阿闍世,在群臣中而作是說:「此-[13]-拔祇國極為[[熾盛]]-[]-,人民眾多,吾當攻伐,攝彼邦土。」 @[0738a12]@是時,-[11]-摩竭國王-[12]-阿闍世,在群臣中而作是說:「此-[13]-拔祇國極為[[熾盛]]-[]-,人民眾多,吾當攻伐,攝彼邦土。」
-@[0738a15]@是時,阿闍世王告-[14]-婆利迦婆羅門曰:「汝今往至世尊所,持吾姓名,往問訊世尊,-[15]-禮敬[[承事]],云:『王阿闍世白世尊言:「意欲-[16]-攻伐[*]拔祇國,為可爾不?」』設如來有所說者,汝善思惟,來向吾說。所以然者,如來語終不有二。」+@[0738a15]@是時,阿闍世王告-[14]-[[婆利迦]]-[]-婆羅門曰:「汝今往至世尊所,持吾姓名,往問訊世尊,-[15]-禮敬[[承事]],云:『王阿闍世白世尊言:「意欲-[16]-攻伐[*]拔祇國,為可爾不?」』設如來有所說者,汝善思惟,來向吾說。所以然者,如來語終不有二。」
@[0738a20]@是時,婆羅門受王教敕,往至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是時,婆羅門白佛言:「王阿闍世禮敬世尊,承事問訊,又復重白:『意欲往攻伐[*]拔祇大國。』先來問佛為可爾不?」 @[0738a20]@是時,婆羅門受王教敕,往至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是時,婆羅門白佛言:「王阿闍世禮敬世尊,承事問訊,又復重白:『意欲往攻伐[*]拔祇大國。』先來問佛為可爾不?」
行 689: 行 720:
@[0738b15]@是時,梵志白佛言:「設當彼人成就一法,猶不可壞,何況七法而可壞乎?止!止!世尊!國事[[猥多]]-[]-,欲還所止。」爾時,梵志即從[*]座起而去。 @[0738b15]@是時,梵志白佛言:「設當彼人成就一法,猶不可壞,何況七法而可壞乎?止!止!世尊!國事[[猥多]]-[]-,欲還所止。」爾時,梵志即從[*]座起而去。
-@[0738b18]@彼梵志-[25]-不遠,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七不退轉法,汝等諦聽!善思念之。」+@[0738b18]@彼梵志-[25]-不遠,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七不退轉法]]-[]-,汝等諦聽!善思念之。」
@[0738b20]@諸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 @[0738b20]@諸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
行 877: 行 908:
[] 熾盛:繁榮。 [] 熾盛:繁榮。
 +
 +[] 婆利迦:優婆塞名,是摩竭陀國阿闍世王的大臣,以建築巴陵弗城防禦跋耆而聞名。又譯為「雨勢」、「禹舍」、「雨舍」。
[] 猥多:龐雜繁多。 [] 猥多:龐雜繁多。
 +
 +[] 七不退轉法:七個能讓團體興盛不衰退的方法。又譯為「七不退法」、「七不衰法」。
[] 不著事務,不修世榮:不貪著經營事務,不追逐世間富貴。 [] 不著事務,不修世榮:不貪著經營事務,不追逐世間富貴。
行 902: 行 937:
====[讀經拾得]==== ====[讀經拾得]====
 +
 +待從[[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2:%E4%B8%AD%E9%98%BF%E5%9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E5%8D%81%E4%BA%94#%E4%B8%80%E5%9B%9B%E4%BA%8C_%E4%B8%AD%E9%98%BF%E5%90%AB-_7_-%E6%A2%B5%E5%BF%97%E5%93%81%E9%9B%A8%E5%8B%A2%E7%B6%93%E7%AC%AC%E4%B8%80|中阿含對應經典]]的「讀經拾得」轉為本經的格式。
=====(三)@@[0738c20]@@===== =====(三)@@[0738c20]@@=====
行 917: 行 954:
@[0739a04]@「比丘當知,由此七使,便有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由此七使,不能得度弊魔境界。然此七使之法復有七藥。云何為七?-{七覺支對治七結使}--<貪欲使者,念覺意治之;瞋恚使者,法覺意治之;邪見使者,精進覺意治之;欲世間使者,喜覺意治之;憍慢使者,猗覺意治之;疑使者,定覺意治之;無明使者,[[護覺意]]-[]-治之。>-是謂,比丘!此-[3]-七-[4]-使用七覺意治之。 @[0739a04]@「比丘當知,由此七使,便有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由此七使,不能得度弊魔境界。然此七使之法復有七藥。云何為七?-{七覺支對治七結使}--<貪欲使者,念覺意治之;瞋恚使者,法覺意治之;邪見使者,精進覺意治之;欲世間使者,喜覺意治之;憍慢使者,猗覺意治之;疑使者,定覺意治之;無明使者,[[護覺意]]-[]-治之。>-是謂,比丘!此-[3]-七-[4]-使用七覺意治之。
-@[0739a12]@「比丘當知,我本未成佛道為菩薩行,坐道樹下,便生斯念:『欲界眾生為何等所繫?』復作是念:『此眾生類為七使流轉生死,永不得-[5]-解;我今亦為此七使所繫,不得解脫。』爾時,復作是念:『此七使為用何治-[6]-之?』復重思惟:『此七使者當用七覺意治[*]之,我當思惟七覺意。』-[7]-思惟七覺意時,有漏心-[8]-盡,便得解脫,後成無上正真之道,七日之中[[結跏趺坐]],重思惟此七覺意。是故,諸比丘!若欲捨七使者,當念修行七覺意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0739a12]@「比丘當知,我本未成佛道為菩薩行,坐[[道樹]]下,便生斯念:『欲界眾生為何等所繫?』復作是念:『此眾生類為七使流轉生死,永不得-[5]-解;我今亦為此七使所繫,不得解脫。』爾時,復作是念:『此七使為用何治-[6]-之?』復重思惟:『此七使者當用七覺意治[*]之,我當思惟七覺意。』-[7]-思惟七覺意時,有漏心-[8]-盡,便得解脫,後成無上正真之道,七日之中[[結跏趺坐]],重思惟此七覺意。是故,諸比丘!若欲捨七使者,當念修行七覺意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0739a22]@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739a22]@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行 1263: 行 1300:
[] 闍維:火葬。「闍」音為「蛇」。 [] 闍維:火葬。「闍」音為「蛇」。
-[] 𤛓:擠乳。讀音為「ㄎㄜˋ」。異體字為「𤛗」。+[] 𤛓:擠牛、羊乳,讀音同「克」。異體字為「𤛗」。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讀經拾得]====
 +
 +====[進階辨正]====
 +
 +  *[[研討:「𤛓」字」]]
 +
=====-[9]-(六)@@[0740a25]@@===== =====-[9]-(六)@@[0740a25]@@=====
行 1803: 行 1845:
====[註解]==== ====[註解]====
-[一] 婆迦利:比丘名,佛陀稱讚他「得信解脫,意無猶豫」第一,後來他身患重病,久病厭世,舉刀自殺時以四聖諦思惟五受陰而得涅槃。又譯作「跋迦利」、「跋迦梨」、「婆迦梨」、「薄迦梨」。 +[一] 婆迦利:比丘名,佛陀稱讚他「得信解脫,意無猶豫」第一,後來他身患重病,久病厭世,舉刀自殺時以四聖諦思惟五受陰而得涅槃,詳見《增壹阿含經》卷十九〈四意斷品 26〉第10經、《雜阿含經》卷四十七第1265經。又譯作「跋迦利」、「跋迦梨」、「婆迦梨」、「薄迦梨」。
- +
-[二] +
-[三]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agama1/增壹阿含經七日品第四十.1547277385.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19/01/12 15:16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7221210002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