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尼柯耶》神足相應

[導讀:神足相應]

「四神足」是基於四種因素產生禪定、成就神通:

  1. 欲定勤行成就神足:依對禪定的、聖果的「意欲」(意願、欲望)而引發的禪定,勤奮修行,而成就神通。
  2. 精進定勤行成就神足:依「精進」所引發的禪定,勤奮修行,而成就神通。
  3. 心定勤行成就神足:依「心念專注」所引發的禪定,勤奮修行,而成就神通。
  4. 觀定勤行成就神足:依「慧觀」所引發的禪定,勤奮修行,而成就神通。

「四神足」又譯為「四如意足」。修習四神足所成就的神通,包含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等六神通,也就是說包括超乎常人的能力以及解脫的智慧。

「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類成就涅槃的方法)的前三品是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即以四念處收攝身心,勤奮修行,而能得定,進而在修行上所願皆得。四神足可以說是三十七道品中圍繞著修定的道品,「神足相應」的經文教我們如何讓自己有更強的動機勤奮修行以修定(SN 51.13),如何利用前後想、上下想、光明心等技巧來穩固定力(SN 51.11、SN 51.20 等經),以及基於穩固的定力勤修能達到什麼樣的成就,例如發起神通(SN 51.22)乃至證得涅槃。

《雜阿含經》「神足相應」的經文已佚失,因此以南傳《相應部尼柯耶》「神足相應」中譯補足如下,共八品86小經。從第四品開始的文字內容和前面的相應有許多重複,原文省略到幾乎只剩下攝頌,可自行基於先前的相應中同樣攝頌的經文來還原。

一、遮波羅品

(SN 51.1 此岸經)

「比丘們!有四神足,當已修習、多修習時,導致從此岸到彼岸。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修習精進定勤行成就神足,修習心定勤行成就神足,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這是四神足,當已修習、多修習時,導致從此岸到彼岸。」

[註解]

欲定勤行成就神足:依「意欲」所引發的禪定,勤奮修行,而成就神通。其中「欲定」是指由(對禪定的、聖果的)意願、欲望而引發的禪定,「勤行」是勤奮修行,「神足」即神通的基礎。又譯為「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欲定心成就斷如意足」、「欲定如意足」、「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欲定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修神足」、「自在三昧行盡神足」、「自在三昧神力」。

精進定勤行成就神足:依「精進」所引發的禪定,勤奮修行,而成就神通。「精進定」又譯為「勤定」。

心定勤行成就神足:依「心念專注」所引發的禪定,勤奮修行,而成就神通。「心定」又譯為「意定」。

觀定勤行成就神足:依「慧觀」所引發的禪定,勤奮修行,而成就神通。「觀」是以智慧分析事物,洞察事物的本質。「觀定」又譯為「思惟定」、「誡三昧」。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四神足是基於欲、精進、心、觀,勤奮修行,以成就禪定及六神通(包含漏盡通)。

四神足字面上的「勤行」二字,在不同經典有不同的翻譯,南傳《尼柯耶》一律是作「勤行」,勤奮修行的意思,北傳《阿含經》翻譯為「斷行」、「滅行」、「燒諸行」,主要是斷除造作的意思。這有可能是佛世時該詞的原文就有這兩種意義,而不同的部派取用不同面向的意義。

[進階辨正]

(SN 51.2 錯失了經)

「比丘們!凡任何四神足的錯失者,錯失了通往徹底滅苦的聖道;比丘們!凡任何四神足的開始者,已開始通往徹底滅苦的聖道。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凡任何四神足的錯失者,錯失了通往徹底滅苦的聖道;比丘們!凡任何四神足的開始者,已開始通往徹底滅苦的聖道。」

 

 

[進階辨正]

(SN 51.3 賢聖經)

「比丘們!已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是賢聖的、出離的、引導修行者徹底滅盡苦的。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已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是賢聖的、出離的、引導修行者徹底滅盡苦的。」

 

 

(SN 51.4 厭離經)

「比丘們!已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導致完全厭離、無欲、滅盡、寂靜、證知、正覺、涅槃。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已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導致完全厭離、無欲、滅盡、寂靜、證知、正覺、涅槃。」

 

 

(SN 51.5 部分神通經)

「比丘們!凡任何過去的沙門婆羅門獲得部分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未來的沙門或婆羅門將獲得部分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現在的沙門或婆羅門獲得部分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凡任何過去的沙門或婆羅門獲得部分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未來的沙門或婆羅門將獲得部分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現在的沙門或婆羅門獲得部分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

 

 

(SN 51.6 全部經)

「比丘們!凡任何過去的沙門或婆羅門獲得全部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未來的沙門或婆羅門將獲得全部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現在的沙門或婆羅門獲得全部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凡任何過去的沙門或婆羅門獲得全部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未來的沙門或婆羅門將獲得全部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現在的沙門或婆羅門獲得全部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

 

 

(SN 51.7 比丘經)

「比丘們!凡任何於過去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那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的比丘,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於未來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那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的比丘,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於現在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這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的比丘,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凡任何於過去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那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的比丘,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於未來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那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的比丘,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於現在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這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的比丘,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

[註解]

滅盡諸漏而得無漏:滅除所有煩惱而能沒有煩惱。

 

(SN 51.8 佛陀經)

「比丘們!有四神足。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這是四神足。

「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這四神足時,如來被叫做『應供等正覺者』。」

[註解]

應供:應該接受供養,為如來十號之一。音譯為「阿羅漢」、「阿羅訶」。

等正覺:完全契於真理、遍於一切的覺悟,為如來十號之一。另譯作「正遍知」。

 

(SN 51.9 智經)

「『這是欲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又,應該修習這欲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中略)『……已修習。』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是精進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又,應該修習這精進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中略)『……已修習。』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是心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又,應該修習這心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中略)『……已修習。』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是觀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又,應該修習這觀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中略)『……已修習。』比丘們!在以前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SN 51.10 塔廟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曾有一時,世尊住在毘舍離大林重閣講堂。那時,世尊在午前時分穿好衣服,取衣鉢,進入毘舍離乞食。在毘舍離乞食後,食畢返回,召喚阿難尊者:

「阿難!請你拿尼師壇,我們去遮波羅塔廟作日間的休息。」

「是的,大德!」阿難尊者回答世尊後,取尼師壇,緊隨在世尊之後。

那時,世尊去遮波羅塔廟。抵達後,在設置好的座位坐下。阿難尊者向世尊問訊,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世尊跟阿難尊者這麼說:

「阿難!毘舍離是令人愉快的,優陀延塔廟是令人愉快的,瞿曇塔廟是令人愉快的,菴羅塔廟是令人愉快的,多子塔廟是令人愉快的,娑羅塔廟是令人愉快的,遮波羅塔廟是令人愉快的。阿難!凡任何人已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作為車乘、作為基礎、已實行、已累積、善精勤,當他願意時,他能住世一或一劫剩餘的時間。阿難!如來已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作為車乘、作為基礎、已實行、已累積、善精勤,阿難!當如來願意時,他能住世一劫或一劫剩餘的時間。」

當世尊作了這麼明顯的徵相及暗示時,阿難尊者不能夠洞察,沒求世尊:「大德!為了眾生利益,為了眾生安樂,為了憐愍世間,為了天人與人類的利益、安樂,請世尊住世一劫,請善逝住世一劫。」因為他被魔纏縛心。

第二次,世尊……(中略)。 第三次,世尊召喚阿難尊者: 「阿難!毘舍離是令人愉快的,優陀延塔廟是令人愉快的,瞿曇塔廟是令人愉快的,菴羅塔廟是令人愉快的,多子塔廟是令人愉快的,娑羅塔廟是令人愉快的,遮波羅塔廟是令人愉快的。阿難!凡任何人已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作為車乘、作為基礎、已實行、已累積、善精勤,當他願意時,他能住世一劫或一劫剩餘的時間。阿難!如來已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作為車乘、作為基礎、已實行、已累積、善精勤,阿難!當如來願意時,他能住世一劫或一劫剩餘的時間。」

當世尊作了這麼明顯的徵相及暗示時,阿難尊者不能夠洞察,沒求世尊:「大德!為了眾生利益,為了眾生安樂,為了憐愍世間,為了天人與人類的利益、安樂,請世尊住世一劫,請善逝住世一劫。」因為他被魔纏縛心。

那時,世尊跟阿難尊者說:「阿難!請你離開吧!現在是適當的時間。」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是的,大德!」他起座,向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坐到附近一棵樹下。

那時,魔波旬在阿難尊者離開不久,來見世尊。抵達後,跟世尊這麼說:

「大德!現在,請世尊般涅槃,現在,請善逝般涅槃,大德!現在是世尊般涅槃的時機,世尊說過這些話:『波旬!我將不般涅槃,除非我的比丘弟子們成為聰明的、已被教導的、無畏的、多聞的、持法的、法次法向的、適切行道的、行為順法的。跟師長學習後,能解說教導、公開施設、開顯分別、解析闡明,善巧如法地折伏異論,折伏後教導不可思議的法。』大德!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們是聰明的、已被教導的、無畏的、多聞的、持法的、法次法向的、適切行道的、行為順法的。跟師長學習後,能解說教導、公開施設、開顯分別、解析闡明,善巧如法地折伏異論,折伏後教導不可思議的法。大德!現在,請世尊般涅槃,現在,請善逝般涅槃,大德!現在是世尊般涅槃的時機。

「大德!又,世尊說過這些話:『波旬!我將不般涅槃,除非我的比丘尼弟子們成為聰明的、已被教導的、無畏的、多聞的、持法的、法次法向的、適切行道的、行為順法的。跟師長學習後,能解說教導、公開施設、開顯分別、解析闡明,善巧如法地折伏異論,折伏後教導不可思議的法。』大德!現在,世尊的比丘尼弟子們是聰明的、已被教導的、無畏的、多聞的、持法的、法次法向的、適切行道的、行為順法的。跟師長學習後,能解說教導、公開施設、開顯分別、解析闡明,善巧如法地折伏異論,折伏後教導不可思議的法。大德!現在,請世尊般涅槃,現在,請善逝般涅槃,大德!現在是世尊般涅槃的時機。

「大德!又,世尊說過這些話:『波旬!我將不般涅槃,除非我的優婆塞弟子們成為……(中略)除非我的優婆夷弟子們成為聰明的、已被教導的、無畏的、多聞的、持法的、法次法向的、適切行道的、行為順法的。跟師長學習後,能解說教導、公開施設、開顯分別、解析闡明,善巧如法地折伏異論,折伏後教導不可思議的法。』大德!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們是聰明的、已被教導的、無畏的、多聞的、持法的、法次法向的、適切行道的、行為順法的。跟師長學習後,能解說教導、公開施設、開顯分別、解析闡明,善巧如法地折伏異論,折伏後教導不可思議的法。大德!現在,請世尊般涅槃,現在,請善逝般涅槃,大德!現在是世尊般涅槃的時機。

「大德!又,世尊說過這些話:『波旬!我將不般涅槃,除非我這清淨的修行成功、繁榮、散布、在大眾中廣為流傳、被天、人熟知。』大德!現在,世尊清淨的修行成功、繁榮、散布、在大眾中廣為流傳、被天、人熟知。大德!現在,請世尊般涅槃,請善逝般涅槃,大德!現在是世尊般涅槃的時機。」

當(魔)這麼說後,世尊對魔波旬這麼說:「波旬!請你不用操心,如來不久將般涅槃,三個月後如來將般涅槃。」

那時,世尊在遮波羅塔廟具念、正知地捨棄壽行。而當世尊捨棄壽行時,發生大地震,令人恐懼、身毛豎立,並且大作閃電。

那時,世尊知道這個意義後,自說優陀那

「各種可比不可比的存續,
 以及有行牟尼皆已捨棄;
 身內的喜樂與定,
 打破如同鎧甲般自我的存在。」

遮波羅品第一的攝頌
 此岸和錯失了、賢聖以及厭離
 部分、全部、比丘、佛陀、智和塔廟

[註解]

尼師壇:坐時或臥時墊在身下,以保持衣服乾淨的長方形布。又譯為坐具、敷具。

劫:時間單位,代表極長的時間。

波旬:惡魔的名字,是欲界最高天(他化自在天)的一位天主。

持法:憶持佛經;受持而維持正法。

法次法向:依著一個修行「法」、下一個修行法(「次法」)的實踐方「向」順序修行。

公開施設:為大眾解說。「施設」指安立、描述。

折伏異論:破除錯誤的見解。

優陀那:佛陀不問自說的感性語。又譯為「優檀那」。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本經提到若阿難請佛住世,則佛陀有能力住世一劫,但阿難沒請佛住世,這事同《長阿含經》所載。

另一方面,《增壹阿含經》卷九〈慚愧品18〉第8經記載:「爾時,大愛道瞿曇彌便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世尊曰:「願世尊長化愚冥,恒護生命。」 世尊告曰:「瞿曇彌!不應向如來作是言:『如來延壽無窮,恒護其命。』」(CBETA, T02, no. 125, p. 592, c11-15) 佛陀在該經中強調精進修行更為重要,不應祈求佛陀長生不死。本經中提到的則是佛陀可以神通住世一劫,而不是長生不死。

[進階辨正]

二、講堂震動品

[導讀:光明心]

《中阿含經》第卷十七第72經記載阿那律尊者定力增進時,心中生起光明,但過不久光明就退失了,而向佛陀請教。

佛陀說他在未成佛前也曾經歷過這樣的狀況,因此指導阿那律尊者找出光明退失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疑」,因為以前沒見過光明,懷疑那光明是真有其事嗎?對修法起了疑心而退失光明。

排除了疑心後,光明又起,但不久後又退失了,代表定力的退失。於是一項項地檢查、一項項地解決禪定時的各種缺失:無念、身病想、睡眠、太精勤、太懈怠、恐怖、喜悅、高心,生若干想,不觀色心患。

因此可以用光明是否退失,作為定力是否退失的徵相,每當光明退失了,就要找出禪定在哪裡有缺失並加以改善,即可恢復定力及光明。缺失都解決了,就能獲得更穩定的定力。

光明心只是修定的副產品,只是想陰的一種呈現,在心念提升到天界層次時有可能發生,終究是不能執著的。但這個現象也可以在入門時當作工具使用,以下經中也利用光明心的技巧來增進定力。

(SN 51.11 以前經)

緣起於舍衛城。

「比丘們!當我正覺以前,還是未成正覺的菩薩時,這麼想:『神足的修習是什麼因素、什麼助緣呢?』

「比丘們!我這麼想:『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依光明心修四神足像這樣,我的欲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他修習精進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精進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他修習心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心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他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觀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他體驗各種神通:神足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隨意現身、隱身;無阻礙地穿越牆壁、城壘、山岳,猶如在虛空;浮出與潛入土地,猶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沉沒,猶如在平地;盤腿而坐在空中前進,猶如有翅膀的鳥;能以手觸摸日月,這麼地大神通力、大威力;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天耳通他以清淨、超越常人的天耳界,聽見兩種聲音,不論是天或人,遠或近。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他心通他在用心了知心後,了知其他眾生與人的心:有貪的心了知為『有貪的心』,離貪的心了知為『離貪的心』;有瞋的心了知為『有瞋的心』,離瞋的心了知為『離瞋的心』;有癡的心了知為『有癡的心』,離癡的心了知為『離癡的心』;收縮的心了知為『收縮的心』,散亂的心了知為『散亂的心』;廣大的心了知為『廣大的心』,狹小的心了知為『狹小的心』;有更上的心了知為『有更上的心』,無更上的心了知為『無更上的心』;得定的心了知為『得定的心』,未得定的心了知為『未得定的心』;已解脫的心了知為『已解脫的心』,未解脫的心了知為『未解脫的心』。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宿命通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許多劫數成壞:『在那裡是這樣的名字、這樣的族姓、這樣的容貌、這樣的飲食、這樣的樂苦體驗、這樣的壽命長短,從那裡死後投生於另外一處,而在那裡又是這樣的名字、這樣的族姓、這樣的容貌、這樣的飲食、這樣的樂苦體驗、這樣的壽命長短,從那裡死後投生於這裡。』像這樣,他回憶起許多前世的樣子與境遇。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天眼通他以清淨、超越常人的天眼,看見眾生死後投生在下劣、勝妙、美麗、醜陋、幸運、不幸,了知眾生隨業流轉:『這些眾生,具備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非難惡罵聖者,抱持邪見以及因此造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或者這些眾生,具備身善行、語善行、意善行,不非難惡罵聖者,抱持正見以及因此造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像這樣,他以清淨、超越常人的天眼,看見眾生死後投生在下劣、勝妙、美麗、醜陋、幸運、不幸,了知眾生隨業流轉。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漏盡通比丘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這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

 

[讀經拾得]

  • 依光明心修四神足

本經表示可以利用光明心來修四神足,經文當中「不過於沉沒」、「不過於高舉」……「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等等是指什麼?詳見以下 SN 51.20 解析經。

《中阿含經》卷二十〈長壽王品 2〉第81經念身經當中也有「念光明想」以修身念處的經文,和以上經文類似:「復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念光明想,善受善持,善意所念,如前後亦然,如後前亦然,如晝夜亦然,如夜晝亦然,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然,如是不顛倒,心無有纏,修光明心,心終不為闇之所覆。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CBETA, T01, no. 26, p. 555, c26-p. 556, a2)

  • 心念處與他心通

本經中提到的「用心了知心」,即善加達成四念處中「心念處」的練習:覺知當下的心念是有貪、無貪、有瞋、無瞋、有癡、無癡等等狀態。

經中接著寫的:「了知其他眾生與人的心:有貪的心了知為『有貪的心』,離貪的心了知為『離貪的心』;有瞋的心了知為『有瞋的心』,離瞋的心了知為『離瞋的心』;有癡的心了知為『有癡的心』,離癡的心了知為『離癡的心』……」這些一方面是心念處的觀外心(觀他人的心),一方面也是他心通的能力。

[進階辨正]

(SN 51.12 大果經)

「比丘們!已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有大果、大福利。比丘們!如何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有大果、大福利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欲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觀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有大果、大福利。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比丘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中略)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比丘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這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

 

 

(SN 51.13 欲定經)

「比丘們!如果比丘依靠欲而獲得定、獲得心一境性,這叫做『欲定』。他四正勤為了不生起尚未產生的不善法,而生起欲、開始努力精進、致力於心的攝受與策勵;為了捨斷已產生的不善法,而生起欲、開始努力精進、致力於心的攝受與策勵;為了生起尚未產生的善法,而生起欲、開始努力精進、致力於心的攝受與策勵;為了已生起善法的穩定延續、不疑惑、增廣、完全發展、圓滿修習,而生起欲、開始努力精進、致力於心的攝受與策勵。這叫做『勤奮之行』。這樣,這是欲,這是欲定,這些是勤奮之行,比丘們!這叫做『欲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如果比丘依靠精進而獲得定、獲得心一境性,這叫做『精進定』。他為了不生起……(中略)為了已生起善法的穩定延續、不疑惑、增廣、完全發展、圓滿修習,而生起欲、開始努力精進、致力於心的攝受與策勵。這叫做『勤奮之行』。這樣,這是精進,這是精進定,這些是勤奮之行,比丘們!這叫做『精進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如果比丘依靠心而獲得定、獲得心一境性,這叫做『心定』。他為了不生起……(中略)為了已生起善法的穩定延續、不疑惑、增廣、完全發展、圓滿修習,而生起欲、開始努力精進、致力於心的攝受與策勵。這叫做『勤奮之行』。這樣,這是心,這是心定,這些是勤奮之行,比丘們!這叫做『心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如果比丘依靠觀而獲得定、獲得心一境性,這叫做『觀定』。他為了不生起……(中略)為了已生起善法的穩定延續、不疑惑、增廣、完全發展、圓滿修習,而生起欲、開始努力精進、致力於心的攝受與策勵。這叫做『勤奮之行』。這樣,這是觀,這是觀定,這些是勤奮之行,比丘們!這叫做『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註解]

心一境性:心專注於一境而不散亂,是「定」的別名之一。又譯為「一心」。

[讀經拾得]

  • 以「四正勤」修「四神足」

本經講述以「四正勤」勤奮地修「四神足」。四正勤是正確地勤奮於四個層面:(1) 已生惡令斷滅、(2) 未生惡令不生、(3) 未生善令生起、(4) 已生善令增長。

  • 四神足的意義和舉例

本經說明「欲定」是指「依靠欲而獲得定、獲得心一境性」,例如對佛法非常有興趣、非常想要體證佛法,因此親近三寶、聽聞佛法、努力修行,而能得定。

「精進定」是指「依靠精進而獲得定、獲得心一境性」,例如知道修行方法後,努力精進修行,用各種方法讓自己更為努力修行,例如經常讀誦相關經典,排定修行的功課並每天力行,或是加入共修以和同學們切磋勉勵,而能得定。

「心定」是指「依靠心而獲得定、獲得心一境性」,例如基於對修定的初步心得,更加專注、精益求精,一步一步獲得更高的定境。

「觀定」是指「依靠觀而獲得定、獲得心一境性」,例如聽聞佛法後以智慧分析事物,觀察事物的本質,因此放下五蓋等等阻礙入定的煩惱,而能得定。

  • 四神足的次第

四神足之間可以有彼此增上的關係,例如「意欲」修佛法因此會「精進」,精進修行「心念專注」而能得定,由定發慧而利於修「慧觀」,這是種依序完成四神足的次第。

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四神足中最適合自己的入手,例如對佛法特別有信心、特別有興趣的人,即是以「欲定」入手;打坐能輕安、修定特別有心得的人,可以「心定」入手。

[進階辨正]

(SN 51.14 目揵連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曾有一時,世尊住在舍衛城東園鹿母講堂

當時,眾多比丘待在鹿母講堂下,他們是掉舉的、高慢的、浮躁的、多嘴的、閒話的、失念的、不正知的、沒有定的、心迷失的、不節制諸根的。

那時,世尊召喚大目揵連尊者:「目揵連!同修行者們待在鹿母講堂下,他們是掉舉的、高慢的、浮躁的、多嘴的、閒話的、失念的、不正知的、沒有定的、心迷失的、不節制諸根的。目揵連!請你刺激比丘們,使他們驚懼。」

「是的,大德!」目揵連尊者回答世尊後,以腳指頭施展神通,讓鹿母講堂震動、大大地顫動、劇烈地震動。

那時,那些比丘驚慌恐懼、汗毛豎立,站到一邊去:「確實不可思議啊,朋友!確實稀有啊,朋友!這座地基埋得很深、堅固不動的鹿母講堂,在無風時震動、大大地顫動、劇烈地震動。」

那時,世尊來見那些比丘。抵達後,對那些比丘這麼說:「比丘們!你們為何變得驚慌、汗毛豎立而站在一邊呢?」

「不可思議啊,大德!稀有啊,大德!這座地基埋得很深、堅固不動的鹿母講堂,在無風時震動、大大地顫動、劇烈地震動。」

「比丘們!目揵連比丘以腳指頭施展神通,使鹿母講堂震動、大大地顫動、劇烈地震動,想讓你們驚慌恐懼。比丘們!你們怎麼想:目揵連比丘已妥善修習、多修習什麼法,而有這樣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呢?」

「大德!我們的法以世尊為根本,以世尊為法眼,以世尊為歸依。大德!如果世尊能說明這義理,那就太好了!聽聞世尊教說後,比丘們將會記憶受持的。」

「這樣的話,比丘們!你們要仔細聽!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目揵連比丘有這樣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哪四個呢?比丘們!這裡,目揵連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觀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目揵連比丘有這樣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又,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目揵連比丘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中略)又,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目揵連比丘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這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

[註解]

東園鹿母講堂:佛陀的道場之一,是由鹿母出資設立的大講堂,在舍衛城。

掉舉:心浮動不安。又譯為「掉」。

[進階辨正]

(SN 51.15 烏南巴婆羅門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曾有一時,阿難尊者住在俱睒彌國的瞿師羅園

那時,烏南巴婆羅門來見阿難尊者。抵達後,與阿難尊者互相致意。歡迎慰勞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烏南巴婆羅門跟阿難尊者說:

「阿難先生!為了什麼目的跟隨沙門喬達摩修清淨的修行呢?」

「婆羅門!為了斷欲跟隨沙門喬達摩修清淨的修行。」

「但,阿難先生!對於斷欲,有道與道跡嗎?」

「婆羅門!對於斷欲,有道與道跡。」

「但,阿難先生!對於斷欲,有什麼道與道跡呢?」

「婆羅門!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婆羅門!對於斷欲,這是道與道跡。」

「阿難先生!這樣是沒有盡頭的,不是有盡頭的。『以欲斷欲』是不可能的。」

「那樣的話,婆羅門!我反問你,依你認為適當地回答。婆羅門!你怎麼想:你先前有『我將去園裡』的欲,到了園裡後,那樣的欲止息了嗎?」 「是的,先生!」

「你先前有『我將去園裡』的精進,到了園裡後,那樣的精進止息了嗎?」 「是的,先生!」

「你先前有『我將去園裡』的心,到了園裡後,那樣的心止息了嗎?」 「是的,先生!」

「你先前有『我將去園裡』的思惟,到了園裡後,那樣的思惟止息了嗎?」 「是的,先生!」

「同樣地,婆羅門!凡那諸漏已盡、修行已成、應該作的義務已完成、放下重擔、得到自身最大的利益、存在的結縛已滅盡、正智解脫的阿羅漢比丘,他先前有要達到阿羅漢果的欲,在達到阿羅漢時,那樣的欲止息了;先前有要達到阿羅漢果的精進,在達到阿羅漢時,那樣的精進止息了;先前有要達到阿羅漢果的心,在達到阿羅漢時,那樣的心止息了;先前有要達到阿羅漢果的思惟,在達到阿羅漢時,那樣的思惟止息了。婆羅門!你怎麼想:這樣是有盡頭的,或是無盡頭的呢?」

「確實,阿難先生!這樣是有盡頭的,不是無盡頭的。太偉大了,阿難先生!太偉大了,阿難先生!阿難先生!猶如扶正顛倒的,打開隱藏的,為迷路者開示正途,在黑暗中把持燈火,使有眼者能見諸色。同樣地,法被阿難尊師以種種方式解說明白。阿難先生!我歸依喬達摩世尊、法、比丘僧團,請阿難尊師接受我為優婆塞,從今天起終身歸依。」

[註解]

道跡:途徑。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人做事總是要有動機,也就是意願、欲望,修行也是如此。四神足中「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就是講要加強修行的動機,然而修行的目標是沒有愛欲、止息一切苦的涅槃。

婆羅門質疑阿難尊者所說「以(修行的)欲斷(愛)欲」,不就一直有欲望、沒完沒了嗎?

阿難尊者就打了個比方:要到一個庭園,要有到庭園的欲望,才能成行。當抵達庭園後,到庭園的欲望自然就消失了。

本經的對應經典《雜阿含經》卷二十一第561經中提到,「以修行的欲斷愛欲」也是如此,依據四神足的欲、精進、心、觀,「依離、依無欲、依出要、依滅、向於捨」修行而可以斷除愛欲,愛欲斷除、目標達成後,原先想要斷除愛欲的欲望自然就消失了,因此可以修行的欲斷愛欲。

(SN 51.16 沙門婆羅門經(一))

「比丘們!凡任何過去有大神通力、大威力的沙門或婆羅門獲得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未來有大神通力、大威力的沙門或婆羅門將獲得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現在有大神通力、大威力的沙門或婆羅門獲得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凡任何過去有大神通力、大威力的沙門或婆羅門獲得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未來有大神通力、大威力的沙門或婆羅門將獲得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現在有大神通力、大威力的沙門或婆羅門獲得神通者,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

 

 

(SN 51.17 沙門婆羅門經(二))

「比丘們!凡任何過去的沙門或婆羅門,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隨意現身、隱身;無阻礙地穿越牆壁、城壘、山岳,猶如在虛空;浮出與潛入土地,猶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沉沒,猶如在平地;盤腿而坐在空中前進,猶如有翅膀的鳥;能以手觸摸日月,這麼地大神通力、大威力;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

「凡任何未來的沙門或婆羅門,將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隨意現身、隱身;無阻礙地穿越牆壁、城壘、山岳,猶如在虛空;浮出與潛入土地,猶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沉沒,猶如在平地;盤腿而坐在空中前進,猶如有翅膀的鳥;能以手觸摸日月,這麼地大神通力、大威力;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

「凡任何現在的沙門或婆羅門,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隨意現身、隱身;無阻礙地穿越牆壁、城壘、山岳,猶如在虛空;浮出與潛入土地,猶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沉沒,猶如在平地;盤腿而坐在空中前進,猶如有翅膀的鳥;能以手觸摸日月,這麼地大神通力、大威力;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凡任何過去的沙門或婆羅門,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未來的沙門或婆羅門,將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凡任何現在的沙門或婆羅門,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他們都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

 

 

(SN 51.18 比丘經)

「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這四神足的比丘,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這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這四神足的比丘,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這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

 

 

(SN 51.19 神通等之教導經)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神通、神足、修習神足,以及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你們要仔細聽!

「比丘們!什麼是神通呢?比丘們!這裡,比丘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比丘們!這叫做神通。

「比丘們!什麼是神足呢?比丘們!凡導致增益神通、獲得神通的道與道跡。比丘們!這叫做神足。

「比丘們!什麼是修習神足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這叫做修習神足。

「比丘們!什麼是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呢?就是八聖道,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比丘們!這叫做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

 

 

(SN 51.20 解析經)

「比丘們!已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有大果、大福利。比丘們!如何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有大果、大福利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欲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觀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比丘們!什麼是過於沉沒的欲呢?比丘們!欲與懈怠俱行、與懈怠相應,比丘們!這叫做過於沉沒的欲。
「比丘們!什麼是過於高舉的欲呢?比丘們!欲與掉舉俱行、與掉舉相應,比丘們!這叫做過於高舉的欲。
「比丘們!什麼是收縮於內的欲呢?比丘們!欲與昏沉睡眠俱行、與昏沉睡眠相應,比丘們!這叫做收縮於內的欲。
「比丘們!什麼是散亂於外的欲呢?比丘們!欲被外在的五欲功德散亂、分散,比丘們!這叫做散亂於外的欲。

「比丘們!比丘如何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以慧善加掌握、善加作意、善加領會、善加洞察前後想 ,比丘們!比丘這樣地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

「比丘們!比丘如何住於上如同下,下如同上呢?比丘們!這裡,比丘觀察此身:自腳底以上,髮梢以下,皮膚所包覆,充滿種種不淨:『此身有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腱、骨骼、骨髓、腎臟、心臟、肝臟、肋膜、脾臟、肺臟、腸子、腸間膜、胃、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脂肪、眼淚、油脂、唾液、鼻涕、關節液、尿。』比丘們!比丘這樣地住於上如同下,下如同上。

「比丘們!比丘如何住於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白天以那特質、特徵、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夜晚也以那(相同的)特質、特徵、相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夜晚以那特質、特徵、相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白天也以那(相同的)特質、特徵、相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比丘這樣地住於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

「比丘們!比丘如何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呢?比丘們!這裡,比丘妥善注意光明想,妥善攝持白晝想。比丘們!比丘這樣地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比丘們!什麼是過於沉沒的精進呢?比丘們!精進與懈怠俱行、與懈怠相應,比丘們!這叫做過於沉沒的精進。
「比丘們!什麼是過於高舉的精進呢?比丘們!精進與掉舉俱行、與掉舉相應,比丘們!這叫做過於高舉的精進。
「比丘們!什麼是收縮於內的精進呢?比丘們!精進與昏沉睡眠俱行、與昏沉睡眠相應,比丘們!這叫做收縮於內的精進。
「比丘們!什麼是散亂於外的精進呢?比丘們!精進被外在的五欲功德散亂、分散,比丘們!這叫做散亂於外的精進。
「……(中略)
「比丘們!比丘如何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呢?比丘們!這裡,比丘妥善注意光明想,妥善攝持白晝想。比丘們!比丘這樣地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比丘們!什麼是過於沉沒的心呢?比丘們!心與懈怠俱行、與懈怠相應,比丘們!這叫做過於沉沒的心。
「比丘們!什麼是過於高舉的心呢?比丘們!心與掉舉俱行、與掉舉相應,比丘們!這叫做過於高舉的心。
「比丘們!什麼是收縮於內的心呢?比丘們!心與昏沉睡眠俱行、與昏沉睡眠相應,比丘們!這叫做收縮於內的心。
「比丘們!什麼是散亂於外的心呢?比丘們!心被外在的五欲功德散亂、分散,比丘們!這叫做散亂於外的心。
「……(中略)
「……比丘們!比丘這樣地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比丘們!什麼是過於沉沒的觀呢?比丘們!觀與懈怠俱行、與懈怠相應,比丘們!這叫做過於沉沒的觀。
「比丘們!什麼是過於高舉的觀呢?比丘們!觀與掉舉俱行、與掉舉相應,比丘們!這叫做過於高舉的觀。
「比丘們!什麼是收縮於內的觀呢?比丘們!觀與昏沉睡眠俱行、與昏沉睡眠相應,比丘們!這叫做收縮於內的觀。
「比丘們!什麼是散亂於外的觀呢?比丘們!觀被外在的五欲功德散亂、分散,比丘們!這叫做散亂於外的觀。
「……(中略)
「……比丘們!比丘這樣地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有大果、大福利。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比丘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中略)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比丘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這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

講堂震動品第二的攝頌:
 以前、大果、欲、目揵連和烏南巴
 二經沙門婆羅門、比丘、教導、解析

[註解]

以慧善加掌握、善加作意、善加領會、善加洞察前後想:以智慧好好地觀察掌握、好好地警覺注意、好好地細細玩味、好好地洞察看穿之前與之後(共通的特質);在前後動作中(保持)正知。這可以解為以智慧觀察行、住、坐、臥,例如改變姿勢時覺知正在改變姿勢,觀察身體從站著變成坐著時,不論站或坐都是無常的;或是修空三昧的人,在行、住、坐、臥當中觀察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暫態,所以本質皆空。

相:巴利文 nimitta,依前後文不同,可用於徴相、禪相、特相。「徵相」指徵兆、相貌,「禪相」、「特相」指專注修定時心中生起的影像,例如有的人定力增進時心中會生起光明的相,參見《中阿含經》卷十七〈長壽王品 2〉第72經長壽王本起經

[讀經拾得]

本經解析如何依光明心修四神足,其中共通的解說以表格顯示如下:

簡述 解說
不過於沉沒 不懈怠
不過於高舉 不掉舉
不收縮於內 不昏沉睡眠
不散亂於外 不分心於五欲
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前後想) 以慧善加掌握、善加作意、善加領會、善加洞察前後想
住於上如同下,下如同上(上下想) 觀察此身:自腳底以上,髮梢以下,皮膚所包覆,充滿種種不淨
住於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白晝想) 白天和夜晚都以那相同的特質、特徵、相修習
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妥善注意光明想,妥善攝持白晝想


依光明心修四神足的方法,首先可以「前後想」及「上下想」對治心的四個不良狀態(過於沉沒、過於高舉、收縮於內、亂散於外):

  • 「前後想」是在前後動作中(保持)正知,以智慧觀察行、住、坐、臥。例如改變姿勢時覺知正在改變姿勢,觀察身體從站著變成坐著時,不論站或坐都是無常的。或是修空三昧的人,在行、住、坐、臥當中觀察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暫態,所以本質皆空。「前後想」在止觀中通常歸類為觀,可以產生智慧。
  • 「上下想」是不淨觀,觀察身體是由皮膚、不同的血肉器官、乃至骨頭組成的,都是不淨的。「上下想」在止觀中通常歸類為止,可以修得禪定。

「前後想」及「上下想」有對治的效果:

  • 「前後想」積極觀察,可以對治懈怠(過於沉沒)及昏沉睡眠(收縮於內)。懈怠會讓定力無法增進,昏沉睡眠則會讓定力喪失。
  • 「上下想」觀察不淨,可以對治掉舉(過於高舉)及外在五欲干擾(散亂於外)。掉舉會讓慧力無法增進,五欲干擾則會讓慧力喪失。

對治了四個不良狀態,減輕了五蓋,定力就能增長。有的修行人在定力到一定程度時,心中自然會生起光明,而可以用光明是否退失作為定力是否退失的徵相:每當光明退失了,就要找出禪定在哪裡有缺失並加以改善,即可恢復定力及光明,參見SN 51.11 「讀經拾得」中的說明。禪定的缺失都排除了、定力穩固後,不分日夜心中都能像大白天般:「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

「妥善注意光明想,妥善攝持白晝想」,也就是好好地念住、解決禪定的缺失,心中生起的光明也就能穩定。「這樣地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開放、沒有覆蓋」常用來描述正念現前、沒有了睡眠蓋,因此定力更加穩固,甚至進而依定而發起神通、智慧,完成四神足。

這樣的流程,也符合要先修念住、克服五蓋後,才能得定的次第。

修四神足時,可以用自己習慣的禪定法門,專注於該法門的所緣(專注的目標)來修定,定力提升時有的修行人心中自然會生起光明,此時只要在光明退失時檢查禪定的缺失即可,不必改以光明作為修定的所緣;另外也有的法門是觀想光明,以光明為所緣修念住或修定。

三、鐵球品

(SN 51.21 道經)

緣起於舍衛城。

「比丘們!當我正覺以前,還是未成正覺的菩薩時,這麼想:『什麼是修習神足的道與道跡呢?』

「比丘們!我這麼想:『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欲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修習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欲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比丘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中略)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比丘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這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

六神通智慧都應該要擴展。)

[註解]

六神通智慧:六種超凡的知識或力量,即: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這裡的「神通智慧」又譯為「證智」。

[讀經拾得]

四神足中:

  1. 「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可說是依成就如意足。
  2. 「精進定勤行成就神足」可說是依成就如意足。
  3. 「心定勤行成就神足」可依例如無量心三昧(慈喜捨四無量心)成就如意足。
  4. 「觀定勤行成就神足」可說是依成就如意足。

依悲、智、願、行所引發的禪定而成就神通、解脫,也是四神足。

[進階辨正]

(SN 51.22 鐵球經)

緣起於舍衛城。

那時,阿難尊者來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阿難尊者跟世尊說:

「大德!世尊自證以神通的意生身到梵天世界嗎?」
「阿難!我自證以神通的意生身到梵天世界。」
「大德!世尊自證由這四大種身,以神通到梵天世界嗎?」
「阿難!我自證由這四大種身,以神通到梵天世界。」

「大德!世尊能以神通的意生身到梵天世界;大德!世尊自證由這四大種身,以神通到梵天世界。大德!這是世尊的不可思議與稀有。」

「阿難!如來不可思議,成就不可思議法,阿難!如來稀有,成就稀有法。

「阿難!當如來發起神足通的方法將身沉浸於心中、將心沉浸於身中,進入並停留於身的樂想與輕想時。阿難!那時,如來的身體成為較輕快、較柔軟、較適合作業、較清淨。阿難!猶如在炎熱白天曬熱後的鐵球,成為較輕快、較柔軟、較適合作業、較清淨。同樣地,阿難!當如來將身沉浸於心中、將心沉浸於身中,進入並停留於身的樂想與輕想時。阿難!那時,如來的身體成為較輕快、較柔軟、較適合作業、較清淨。

「阿難!當如來將身沉浸於心中、將心沉浸於身中,進入並停留於身的樂想與輕想時。阿難!那時,如來的身體容易從地面昇到空中,他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阿難!猶如輕盈的木棉花或棉花容易從地面昇到空中,同樣地,當如來將身沉浸於心中、將心沉浸於身中,進入並停留於身的樂想與輕想時。阿難!那時,如來的身體容易從地面昇到空中,他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

[註解]

意生身:意念所化生出的身體。

四大種身:由地、水、火、風四大種所組成的身體;肉身。「四大種」又譯為「四大」,是古代印度人認為一切物質及物理現象的四種組成。

[讀經拾得]

  • 將身沉浸於心中、將心沉浸於身中

本經記載發起神足通的方法:「當如來將身沉浸於心中、將心沉浸於身中,進入並停留於身的樂想與輕想」,是什麼意思?

南傳《清淨道論》解釋說因為身體的活動較緩慢,心理的活動較迅速,禪定可將身心統一,心安住於身中而緩慢,身安住於心中而迅速。另一方面,禪定能漸次捨離粗重的五蓋及尋等禪支而達成輕想,生起樂禪支而達成樂想,身體沉浸於輕想及樂想,有如被風吹起的棉絮般輕快,發起神足通。

  • 神足通前往天界

本經表示佛陀不僅可以意念所化生的身體(意生身)前往天界,也可以肉身(四大種身)前往天界。

有神足通的修行人能以意念所化生的身體前往天界,此時肉身呈現不動的狀態;佛陀則甚至可以肉身前往天界,例如《雜阿含經》卷十九第506經記載佛陀到忉利天為母說法時,弟子三個月見不到他,就是因為他是以肉身前往忉利天。

[進階辨正]

(SN 51.23 比丘經)

「比丘們!有四神足。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這是四神足。

「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的比丘,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這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

 

 

(SN 51.24 單純經)

「比丘們!有四神足。哪四個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這是四神足。」

 

 

(SN 51.25 大果經(一))

「比丘們!有四神足。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這是四神足。

「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可以預期二果其中之一:這一生得到究竟的智慧,或仍有殘餘存在時,為阿那含。」

 

 

(SN 51.26 大果經(二))

「比丘們!有四神足。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這是四神足。

「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可以預期七果、七福利,哪七果、七福利呢?

「在這一生中即達到究竟的智慧。

「如果在這一生中沒達到究竟的智慧,則在死時達到究竟的智慧。

「如果在這一生中沒達到究竟的智慧,在死時也沒達到究竟的智慧,則以滅盡五下分結,達到中般涅槃生般涅槃無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

「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可以預期七果、七福利。」

 

[讀經拾得]

關於本經提到的七種果、七種福利的解說,可參考卷二十六第652經前的「導讀:四向四果」或《雜阿含經》卷二十七第736經的「讀經拾得」。

(SN 51.27 阿難經(一))

緣起於舍衛城。

那時,阿難尊者來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阿難尊者跟世尊說:

「大德!什麼是神通?什麼是神足?什麼是修習神足?以及什麼是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呢?」

「阿難!這裡,比丘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阿難!這叫做神通。

「阿難!什麼是神足呢?阿難!凡導致增益神通、獲得神通的道與道跡。阿難!這叫做神足。

「阿難!什麼是修習神足呢?阿難!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阿難!這叫做修習神足。

「阿難!什麼是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呢?就是八聖道,即:正見、……(中略)正定。阿難!這叫做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

 

 

(SN 51.28 阿難經(二))

在一旁坐好後,世尊跟阿難尊者說:

「阿難!什麼是神通?什麼是神足?什麼是修習神足?以及什麼是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呢?」

「大德!我們的法以世尊為根本,……(中略)。」

「阿難!這裡,比丘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阿難!這叫做神通。

「阿難!什麼是神足呢?阿難!凡導致增益神通、獲得神通的道與道跡。阿難!這叫做神足。

「阿難!什麼是修習神足呢?阿難!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阿難!這叫做修習神足。

「阿難!什麼是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呢?就是八聖道,即:正見、……(中略)正定。阿難!這叫做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

 

 

(SN 51.29 比丘經(一))

那時,眾多比丘來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比丘跟世尊說:

「大德!什麼是神通?什麼是神足?什麼是修習神足?以及什麼是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比丘們!這叫做神通。

「比丘們!什麼是神足呢?比丘們!凡導致增益神通、獲得神通的道與道跡。比丘們!這叫做神足。

「比丘們!什麼是修習神足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這叫做修習神足。

「比丘們!什麼是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呢?就是八聖道,即:正見、……(中略)正定。比丘們!這叫做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

 

 

(SN 51.30 比丘經(二))

那時,眾多比丘來見世尊。……(中略)在一旁坐好後,世尊跟那些比丘說:

「比丘們!什麼是神通?什麼是神足?什麼是修習神足?以及什麼是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呢?」

「大德!我們的法以世尊為根本,……(中略)。」

「比丘們!什麼是神通呢?比丘們!這裡,比丘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比丘們!這叫做神通。

「比丘們!什麼是神足呢?比丘們!凡導致增益神通、獲得神通的道與道跡。比丘們!這叫做神足。

「比丘們!什麼是修習神足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們!這叫做修習神足。

「比丘們!什麼是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呢?就是八聖道,即:正見、……(中略)正定。比丘們!這叫做通往修習神足的途徑。」

 

 

(SN 51.31 目揵連經)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目揵連比丘已妥善修習、多修習什麼法,而有這樣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呢?」

「大德!我們的法以世尊為根本,……(中略)。」

「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目揵連比丘有這樣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哪四個呢?比丘們!這裡,目揵連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欲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觀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目揵連比丘有這樣的大神通力、大威力。

「又,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目揵連比丘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中略)

「又,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目揵連比丘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這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

 

(SN 51.32 如來經)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如來已妥善修習、多修習什麼法,而有這樣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呢?」

「大德!我們的法以世尊為根本,……(中略)。」

「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如來有這樣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哪四個呢?比丘們!這裡,如來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欲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

「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像這樣,我的觀不過於沉沒,也不過於高舉;不收縮於內,也不散亂於外。』他住於前後想:『前如同後,後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這樣以開放、沒有覆蓋的心來修習光明心。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如來有這樣的大神通力、大威力。

「又,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如來體驗各種神通:一個化成多個,多個化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中略)

「又,比丘們!已妥善修習、多修習四神足時,如來滅盡諸漏而得無漏,在這一生中自知自證,成就安住於心解脫、慧解脫。」

(六神通智慧都應該要擴展。)

鐵球品第三的攝頌:
 道、鐵球、比丘、單純和果二經
 阿難二經、比丘二經、目揵連、如來

 

 

四、恒河中略品

(SN 51.33~44 恒河等十二經)

「比丘們!就像恒河向東傾注、向東匯流、向東導向。同樣地,比丘們!修習、多修習四神足的比丘,向涅槃傾注、向涅槃匯流、向涅槃導向。

「比丘們!修習、多修習四神足的比丘,如何向涅槃傾注、向涅槃匯流、向涅槃導向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這樣地修習、多修習四神足的比丘,向涅槃傾注、向涅槃匯流、向涅槃導向。」

恒河中略品第四的攝頌:
 向東傾注有六經  向海傾注有六經
 六加六成十二經  依此背誦成本品

五、不放逸品

(SN 51.45~54如來等十經)

不放逸品應該要擴展,彼攝頌:
 如來足跡屋頂樹心茉莉花
 月亮太陽衣服是第十位

[進階辨正]

六、須要力量品

(SN 51.55~66力量等十二經)

須要力量品應該要擴展,彼攝頌:
 力量、種子和龍、樹木、瓶子、芒
 虛空和二雨雲經、船、旅館、河

七、尋求品

(SN 51.67~76尋求等十經)

尋求品應該要擴展,彼攝頌:
 尋求、慢、漏、有以及苦的三種
 礙和垢、惱亂、受、渴愛和渴望

 

 

八、瀑流品

(SN 51.77~86 瀑流等十經)

「比丘們!有五上分結,哪五個呢?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比丘們!這些是五上分結。

「比丘們!應該修習四神足,為了證知、遍知、滅盡、捨斷五上分結。比丘們!哪四個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修習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觀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們!應該修習四神足,為了證知、遍知、滅盡、捨斷五上分結。」

(應該要如「道相應」那樣擴展。)

瀑流品第八的攝頌:
 瀑流、軛、取、繫縛和隨眠
 種欲、蓋、蘊、以及下上分

 

 

神足相應第七

[註解]

神足相應第七:「神足相應」是南傳《相應部尼柯耶》第51相應,也是南傳《相應部尼柯耶》五篇當中「大篇」的第七個相應。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四-4.txt · 上一次變更: 2021/03/08 23:05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273760795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