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解脫
- 三解脫
- 三解脫門
- 不動解脫
- 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 不可思議解脫經
- 不思議解脫
- 不思議解脫經
- 不時解脫
- 世間解
- 九解脫道
- 二種領解
- 二解脫
- 五十種無著無縛解脫回向
- 五解脫輪
- 信解
- 信解品
- 信解智力經
- 信解行證
- 俱解脫
- 入文解釋
- 八種別解脫律儀無表色
- 八種別解脫戒
- 八解
- 八解脫
- 六解一亡
- 別解別行
- 別解四類
- 別解律義
- 別解脫律儀
- 別解脫戒
- 別解脫經
- 勝解
- 勝解作意
- 善解一字
- 四無礙解
- 四阿含暮抄解
- 四阿鋡暮抄解
- 圓頓觀解
- 夏解
- 大哉解脫服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 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 孤調解脫
- 心作解脫
- 心解脫
- 性淨解脫
- 意解
- 慧解
- 慧解脫
- 慧解脫羅漢
- 戒定慧解脫知見
-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 托事顯法生解門
- 抽解
-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
- 時解脫
- 有為解脫
- 有解
- 楞伽經註解
- 楞嚴經會解
- 楞嚴經疏解蒙鈔
- 正解
- 法無礙解
- 法華經句解
- 波斯匿王見十夢請佛解之
- 淨土往生論註解
- 深密解脫經
- 清淨解脫三昧
- 漏盡意解
- 無作解脫門
- 無疑解脫
- 無相無相解脫門
- 無相解脫門
- 無礙解
- 無願無願解脫門
- 無願解脫門
- 物不遷論辨解
- 生死解脫
- 異解
- 疑是解津
- 相宗八要直解八卷
- 相宗八要解八卷
- 相續解脫經
- 真解脫
- 知解宗
- 禪法要解
- 禾山解打鼓
- 種種勝解智力
- 空解
- 空解脫門
- 結解
- 義無礙解
- 義解
- 聞一悟解百千門
- 自解佛乘
- 行解
- 觀解
- 起信論直解
- 軌生物解
- 辯無礙解
- 開解
-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 障盡解脫
- 隨難別解
- 集解
- 難解難入
- 順解脫分
- 領解
- 體解
- 無縛無解
- 易解
- 鋸解
- 剺解
- 為解
- [解/心]怠
- 節節解
- [解-土+(人/人)]奏
- 得此解脫其已久如
- 蘊其深解
- 刳解
- 能解
- 難解
- 分解
- 不解
- 擿解
- [利-禾+皮]解
- 綜解
- 註解
- 軆解
-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一卷
- 愛解脫
- 鎧解
- 捄解
-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一卷
- 率不解
- 卒不解
- 㓟解
- 䙗解
- 剔解
- 定解
- 達解
- 逯解
- [這-言+罪]解
- 辨[旡>无]礙解
- 恨解[田/分]畢
- 猗解
- 未解[角*(采-木+寸)]
- 逼解
- 和解
- 三解
- 探解
- 劈解
- 禪法要解兩卷
-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一卷
- 甄解
- 汎解
- 靷解
- 心得解脫
- 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
- 超越疑心,遠離諸相,寂靜解脫
- 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涅槃〕
- 封滯者不解脫
- 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解脫清淨
- 舉體離解
- 俱分解脫
- 明、解脫
- 時受意解脫
- 心解脫、慧解脫
- 漏盡結解
- 息解脫
- 從解脫
- 依一樹,意解大心解脫……心解脫不過是
- 五熟解脫想
- 沙門瞿曇空慧解脫
- 思法、昇進法、不動法、退法、不退法、護法、實住法、慧解脫、俱解脫
- 梵志!我自善解、善知諸法……施設自有財物
- 當以二事求解如來
- 得時愛樂心解脫,及不時不移動心解脫者
- 彼念內空已……不解於內空也
- 無漏、心解脫
- 學解脫
- 無學解脫
- 五喜解脫入
- 有漏解脫
- 無礙心解脫
- 如是盡知已,無漏心解脫比丘不知不見如是知見
- 無餘解脫
- 淨解脫
- 正智解脫
- 彼佛有如是戒、如是法……如是解脫堂不?
- 以此為我者……為得解
- 十一慈心解脫
- 今鬱頭藍弗先應得度,……先得解脫
- 云何,阿難!用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所見身,而取滅度乎?
- 戒成就、三昧成就……解脫見慧成就
- 卽解甚深之義
- 八解脫食
- 少欲、知足……解脫見慧成就
- 不解意
- 明解脫
- 信解脫
- 八解脫身
- 不信解欲
- 心善解脫
- 以慧為解
- 正意解脫
- 有結已解
- 要不解坐
- 異無散解
- 無有解時
- 說從解脫
- 慧善解脫
- 不動心解脫
- 心正善解脫
- 正智心解脫
- 如是解脫堂
- 守護從解脫
- 有食解脫者
- 使胎得解脫
- 躬解竭支帶
- 無量心解脫
- 無漏心解脫
- 分別自決意解
- 心樂正住解脫
- 有有漏心解脫
- 有無食解脫者
- 欲有漏心解脫
- 鼠嚙能為解咒
- 得時愛樂心解脫
- 無明有漏心解脫
- 有無食無食解脫者
- 一知半解
- 七番共解
- 十解脫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大佛頂首楞嚴經會解
- 大般涅槃經集解
- 不可思議解脫經→
- 不可思議解脫經疏→
- 五燈嚴統解惑篇
- 六祖解義→
- 天台四教儀科解→
- 天台四教儀集解
- 出格見解
- 去粘解縛
- 四教集解→
- 四教儀集解→
- 妄盡還源觀疏鈔補解
- 佛書解說大辭典
- 別解四類十如是
- 佛開解阿梵志經→
- 依經解義
- 周易禪解
- 金剛經注解→
- 金剛經解義
- 阿含暮抄解→
- 信解行地
- 首楞嚴經會解→
- 俱舍論要解
- 涅槃經集解→
- 能顯解脫道論
- 悉皆解脫
- 喜解派
- 淨名經集解關中疏
- 淨名集解→
- 無礙解道
- 菩薩解脫五義
- 通解十如是
- 華嚴經還源觀疏鈔補解→
- 達保哈解
- 諸禪解脫三昧智力
- 禪法要解經→
- 關中集解→
- 釋量頌無顛倒顯示解脫道論→
- 觀阿彌陀佛色身正念解脫三昧經→
- 一念信解
- 希解派
- 時解脫‧不時解脫
- 聖解脫軍
- 三舉人求解
- 不學無知罪分位別解
- 不懺舉法并解
- 不見舉法并解
- 五部見解有異
- 依止法并解
- 制不往學家法并解
- 咒願當解時宜
- 尼與僧作不禮法并解
- 惡見不捨舉羯磨并解
- 攝僧三小界受戒小界結法并解
- 攝僧三小界自恣小界結法并解
- 攝僧三小界解法
- 攝僧三小界說戒小界結法并解
- 攝僧大界解法
- 攝僧戒場解法
- 攝僧攝衣攝食界解界次第
- 攝僧有場大界解法
- 攝僧無場大界解法
- 攝僧說戒堂結法并解
- 攝衣作法界解法
- 攝食界解法
- 病比丘隨其解行而讚歎
- 羯磨疏諸界結解篇第二
- 自恣延後待時解脫
- 與狂癡法并解
- 覆缽法解法
- 訶責法并解
- 遮不至白衣家法并解
- 二種解脫
- 二種解脫成就
- 二種無我勝解
- 二法心善解脫諸阿羅漢內自所證
- 七眾別解脫律儀
- 七相略攝菩薩別解脫戒
- 七處攝毗奈耶及別解脫
- 八種欲解
- 八種生勝解處
- 八種勝解依處
- 九種勝解
- 十種能熟解脫慧成熟法
- 十六行與三解脫門相攝
- 三種解脫
- 三生得解脫
- 三位諸識解脫煩惱
- 三性與三解脫門相攝
- 三解脫門由三自性建立
- 三摩地及解脫說有前後不同
- 已種順解脫分善根相
- 已習奢摩他依毗缽舍那而得解脫
- 已習毗缽舍那依奢摩他心得解脫
- 大空無相無願解脫為所入門
- 五解脫處
- 五成熟解脫想
- 五相心得解脫
- 五種正心解脫生長之門
- 五事與解脫勝處遍處分別
- 五種能解甚深義理密意依處
- 五種能圓滿解脫厭離所對治法
- 六種記別所解
- 六處勝解能正記別
- 六相解釋一切契經
- 不善解脫心
- 不清淨勝解
- 不解脫心及解脫心
- 不動心解脫亦名無相
- 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
- 心解脫貪瞋癡
- 心解脫與慧解脫
- 內無色想觀外諸色解脫
- 太子解寶衣處
- 四清淨瑜伽七十四卷十四頁云:復次有四清淨:一名清淨,二語清淨,三自性清淨,四形相清淨。又此形相有大威德,斷諸疑網,能善記別,難化能化,天人所歸,善能誨導,證出離性,制諸外道。p0426
二解 集論八卷五頁云:清淨者謂四清淨:一依止清淨,二境界清淨,三心清淨,四智清淨。云何依止清淨?謂依止靜慮,於隨所欲依止取住捨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應諸心心所。云何境界清淨?謂依止靜慮,於隨所欲境界變化智具足中,若定若慧,餘如前說。云何心清淨?謂依止靜慮,於如所欲三摩地門自在具足中,若定若慧,餘如前說。云何智清淨?謂依止靜慮,於隨所欲陀羅尼門任持具足中,若定若慧,餘如前說。又云:清淨作何業?謂由此勢力,故取生有,隨其樂欲,或住一劫,或復劫餘,或捨壽行,或於諸法自在而轉,或於諸定自在而轉,或復任持諸佛正法。此中顯示由所依清淨、隨其所樂,於所依身取住捨自在,即攝三句。謂故取生有等,由境界清淨,於諸法中得自在轉;由心清淨,於三摩地得自在轉,由智清淨,任持如來無上正法。
- 四種解了行
- 四種順解脫分
- 四無礙解加行
- 四無礙解次第
- 四種外隨煩惱解脫
- 四行能證明及解脫
- 四種所化有情先數習邪解脫見所集成界
- 正解脫及正智
- 有顧欲解
- 有光淨勝解
- 有色觀諸色解脫
- 有想三摩地解脫能盡諸漏
- 有加行解脫與無加行解脫差別
- 有貪離貪等乃至不解脫心極解脫心
- 如來解脫及離蓋住與阿羅漢解脫及離蓋住
- 共解脫
- 守別解脫律儀
- 見至勝解補特伽羅
- 見他愁惱不往開解戒
- 見修二道有四種相心解脫果
- 邪勝解
- 邪解行
- 邪解脫欲無明漏
- 別解脫
- 別解脫契經
- 別解脫圓滿
- 別解脫律儀相
- 別解脫律儀異名
- 別解律儀由五緣捨
- 別解脫律儀所攝業
- 別解脫律儀應要期受
- 別解脫律儀不隨心轉
- 別解脫律儀相差別有八
- 別解脫律儀有下中上品
- 別解脫律儀與靜慮無漏二種律儀差別
-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
- 於上解脫希求憂慼
- 法思勝解忍
- 法身與解脫身差別
- 依離染解脫
- 依解脫涅槃
- 依憑順解脫分
- 依乘假立分別解說如實大乘
- 空解脫門智
- 空無邊處解脫
- 金剛喻定解脫道
- 知恩欲解
- 近解了
- 易解語
- 易可解了語
- 欣樂解脫見趣行補特伽羅
- 信解障
- 信勝解
- 信解能作
- 信解及見至
- 信解安住心
- 信解不思議
- 信勝解補特伽羅
- 信勝解轉根作見至
- 信勝解轉根作見至有六事不共
- 苾芻解脫隨煩惱
- 食噉勝解
- 能熟解脫慧之成熟
- 能解甚深義理密意自性
- 時愛心解脫
- 時解脫補特伽羅
- 時心解脫與不時心解脫
- 時解脫與不時解脫差別
- 真實究竟解脫
- 真實究竟解脫之方便
- 真實究竟解脫有五種漸次
- 真實究竟解脫有二種前行法
- 俱解脫及慧解脫
- 俱解脫補特伽羅
- 俱分解脫補特伽羅
- 訓辭無礙解
- 狹小勝解
- 骨鎖勝解
- 清淨勝解
- 欲證解脫應觀八事
- 淨信欲解
- 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
- 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解脫
- 從一切縛而得解脫
- 捷利勝解
- 無解愚
- 無量勝解
- 無顧欲解
- 無為解脫
- 無礙解住
- 無光淨勝解
- 無學正解脫
- 無學解脫蘊
- 無信解障圓滿
- 無願解脫門智
- 無相解脫門智
- 無邊識處解脫
- 無所有處解脫
- 無間道及解脫道
- 無顛倒善解脫心
- 無邊虛空處解脫
- 無學勝解有二種
- 無學解脫智見蘊
- 無學解脫知見蘊
- 無邊虛空處等解脫
- 無間道與解脫道差別
- 無學雖退現法樂住不退解脫
- 無學慧蘊與解脫智見蘊差別
- 勝解想
- 勝解修
- 勝解大性
- 勝解神用
- 勝解決擇
- 勝解自在
- 勝解行住
- 勝解行地
- 勝解行菩薩
- 勝解順解脫分
- 勝解思擇作意
- 勝解遍滿具足而住
- 勝解行住何行何狀何相
- 勝解行住菩薩於三處有忘念
- 順解脫分善
- 順解脫分善根
- 異赤勝解
- 等解了
- 遍解脫
- 菩薩具多勝解
- 菩薩別解脫七相
- 菩薩藏教授中勝解勝利五相
- 善解脫
- 善解脫心
- 善能守護別解律儀
- 善能防護別解脫律儀
- 善守諸根四苦解脫得四種喜
- 最極究竟解脫無上住樂
- 開解愁懮
- 詞無礙解
- 棄恩欲解
- 極善解脫
- 愛樂順解脫分
- 滅盡定獨名解脫
- 勤修習心解脫者有二種漸次
- 聖解脫
- 想受滅解脫
- 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解脫
- 損惱欲解
- 遠離貪纏心得解脫
- 種種勝解智力作業
- 慈悲欲解
- 厭與離染解脫涅槃差別
- 慧解脫補特伽羅
- 廣大勝解
- 趣證順解脫分
- 審解了
- 憎害欲解
- 遲鈍勝解
- 諸菩薩勝解界
- 隨順奢摩他勝解相應作意
- 隨順毗缽舍那勝解相應作意
- 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
- 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作業
- 縛及解脫
- 鎖勝解
- 離愛諸阿羅漢四相解脫自在
- 識無邊處解脫
- 辭無礙解
- 辯才無礙解
- 圓解
-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 巴解
- 拔解
- 百般解說
- 百思不解
- 百思莫解
- 崩解
- 崩解作用
- 別解
- 辯解
- 冰解凍釋
- 冰消凍解
- 冰消瓦解
- 冰散瓦解
- 兵解
- 病理解剖
- 不了解
- 不可理解
- 不解其故
- 不解之仇
- 不解之緣
- 不解事
- 不求甚解
- 破解
- 排難解紛
- 排難解憂
- 排解
- 庖丁解牛
- 跑馬賣解
- 跑馬走解
- 跑解馬
- 剖解
- 皮解庫
- 賣解
- 茫然不解
- 茫然費解
- 迷惑不解
- 妙語解頤
- 免冠解印
- 民族解放運動
- 發解
- 費解
- 分解力
- 分解者
- 分解作用
- 分解因式
- 分憂解勞
- 方解石
- 放解
- 風休冰解
- 蜂蠆入懷,解衣去趕
- 婦女解放運動
- 大惑不解
- 大解
- 大解八塊
- 得解
- 遞解
- 遞解出境
- 電解
- 電解質
- 墊解
- 凍解冰釋
- 投解
- 糖解作用
- 題解
- 調解
- 庭外和解
- 挺解
- 圖解
- 土崩瓦解
- 推解
- 推食解衣
- 通解
- 難分難解
- 難解難分
- 奴隸解放運動
- 女起解
- 老嫗能解
- 理紛解結
- 理解
- 理解力
- 裂解
- 聊以解嘲
- 了解
- 瞭解
- 諒解
- 落解
- 落解粥
- 縷解
- 告解
- 郭解
- 慷慨解囊
- 擴充解釋
- 寬解
- 和解政策
- 和解書
- 漢皋解佩
- 化解
- 渾身解數
- 加解密系統
- 結不解
- 救解
- 監解
- 見解
- 進學解
- 講解
- 經解
- 起解
- 且聽下回分解
- 求解
- 前理解
- 曲解
- 取解
- 勸解
- 析解
- 繫鈴解鈴
- 細胞溶解?
- 消解
- 消愁解悶
- 消災解厄
- 小解
- 新解
- 鄉鎮市調解委員會
- 形解
- 支解
- 枝解
- 肢解
- 招解
- 注解
- 壯士解腕
- 拆解
- 潮解
- 長解
- 尸解
- 善解人意
- 申解
- 抒解
- 紓解
- 疏解
- 說文解字
- 說文解字詁林
- 說文解字注
- 水解
- 禳解
- 如解倒懸
- 溶解
- 溶解度
- 溶解熱
- 熔解
- 鎔解熱
- 融解
- 融解點
- 融解熱
- 自解
- 自我解嘲
- 一醉解千愁
- 衣不解帶
- 押解
- 沿革解釋
- 因式分解
- 因數分解
- 迎刃而解
- 影像解壓縮卡
- 五斗解酲
- 誤解
- 瓦解
- 瓦解冰泮
- 瓦解冰消
- 瓦解冰銷
- 瓦解土崩
- 瓦解星飛
- 瓦解星散
- 瓦解雲散
- 為人解圍
- 望風瓦解
- 冤家宜解不宜結
- 遠水不解近渴
解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解除阿修羅的障蔽。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有二義:一,釋之義,即釋文義而消疑滯也。又具云解釋,或曰解義。二,知解之義,即謂由見聞義理而生之心解也,對於行而言,如信解領解悟解了解之類是也。
[佛光大辭典]
(一)思惟事物之理而能有所了知者,稱為解;係與「信」、「證」相對之詞,例如「十解」相對於「十行」、「十住」。此外,作領知之義者,稱為領解;作信知之義者,稱為信解;作心意開悟之義者,稱為悟解、了解、開解;作印持審決之義者,稱為勝解、慧解;作義推之義者,則稱義解。
(二)呈申之意。本為下屬對上司所呈之文書,後世則不限於官方所用。於日本。一般神社、寺院亦採用之。及後,不論公私,自下向上呈出之申文皆逐漸採用解之形式,稱為解狀、解文。 p5599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十一卷十三頁云:解者:謂解脫諸纏故。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三頁云:所言解者,謂出世間正體妙慧。
三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頁云:解者:謂勝解作意。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1.解釋文義。2.知解之義。
[國語辭典(教育部)]
(一)ㄐㄧㄝˇ, [動]
1.分割、剖分。如:「解剖」。《左傳.宣公四年》:「宰夫將解黿。」《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2.分裂、分散。如:「瓦解」、「溶解」、「難分難解」。
3.打開、鬆開、鬆脫。如:「解扣子」、「解開繩子」、「寬衣解帶」。
4.免除、消除。如:「解圍」、「解悶」、「解救」、「解渴」、「調解」。《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5.陳述、說明。如:「講解」、「解釋」、「辯解」。
6.曉晤、明白、清楚。如:「理解」、「了解」、「費解」、「大惑不解」。
7.排出汗水或大小便。如:「小解」。漢.王充《論衡.寒溫》:「人中於寒,飲藥行解。」《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於路只推腹痛難忍,幾遍要解。」
8.會、能夠。晉.陶淵明〈九日閑居〉詩:「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名]
1.文體名。古代文體之一,旨在辯論解說。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文籍考》:「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2.答案。如:「不得其解」。
3.見識、看法。如:「獨到的見解」。
(二)ㄐㄧㄝˋ, [名]
1.參見「解元」條。
2.官署、官吏辦公的地方。《商君書.墾令》:「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9a5c._104_0.gif;。」《文選.左思.吳都賦》:「屯營櫛比,解署棋布。」
[動]
1.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當下喝賜錢酒賞犒捉事人,解這崔寧到臨安府,一一從頭供說。」
2.典當、抵押。《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你贖典,還是解錢?」《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
3.租用、租借。《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楊三官人同那妻子和當直去客店,解一房歇泊。」《警世通言.卷三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當日天色晚,見一所客店,姊妹兩人解了房,討些飯喫了。」
(三)ㄒㄧㄝˋ, [動]
鬆懈、懈怠。《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虜久屯聚,解弛。」
[名]
1.參見「解縣」條。
2.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解狐。
進行全文檢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