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勝解行住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四十七卷十五頁云:云何菩薩勝解行住?謂諸菩薩、從初發心、乃至未得清淨意樂、所有一切諸菩薩行,當知皆名勝解行住。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十三住

十三階住位之意。又作十三行。即菩薩從因至果之行位,可以十三階類別之。菩薩地持經卷九載,菩薩十二住攝一切住與一切菩薩行,第十三之如來住則超越一切諸菩薩住,乃等覺大菩提現前之住。十三住即:(一)種性住,指習種性及性種性之菩薩。即其性賢善,能行功德善法,任持佛種堅固不壞之位。(二)解行住,又作勝解行住。即解行地菩薩猶未離五恐畏等,於出世道修行正觀,趣入不退之位。(三)歡喜住,即十地中之初歡喜地。菩薩念念出世,生真證之菩提心,堅住不退,自慶所得之位。(四)增上戒住,即十地中之第二離垢地。菩薩具足淨戒,不犯微過之位。(五)增上意住,即十地中之第三明地。菩薩成就十種思惟,定心殊勝之位。(六)菩提分法相應增上慧住,即十地之第四焰地。菩薩成就十法明,觀察三十七菩提分法之位。(七)諦相應增上慧住,即十地之第五難勝地。菩薩成就十平等淨心,於四諦法如實觀之位。(八)緣起生滅相應增上慧住,即十地之第六現前地。菩薩成就十平等法,如實了知緣起法之位。(九)有行有開發無相住,即十地之第七遠行地。菩薩成就十方便慧,次第出生世間共不共勝進道,寂用俱行,離有無間隔相之位。(十)無行無開發無相住,即十地之第八不動地。菩薩成就十種之入一切法第一義智,報行純熟,無功用行皆相起發,遠離間隔功用相之位。(十一)無礙住,即十地之第九善慧地。菩薩樂深解脫上勝進智,能以四十無礙辯才說法利生之位。(十二)最上住,即十地之第十法雲地。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法灌頂一生相續,作一切佛事之位。(十三)如來住,即佛果究竟地,果德圓滿,出離清淨,施作佛事,利益眾生之極位。

同經卷九另載聲聞十二住法,如菩薩之次第。(一)聲聞自種性住,(二)入正未越次取證方便住,(三)越次取證住,(四)得不壞淨未聖戒轉上漏盡住,(五)依增上戒增上意學出生住,(六)、(七)、(八)得真諦智增上慧學住,(九)觀察生死無相三昧方便住,(十)究竟無相住,(十一)解脫覺處住,(十二)一切種阿羅漢住。〔大乘義章卷十五〕(參閱「十地」419) p363


[法相辭典(朱芾煌)]
七地

瑜伽四十九卷一頁云:如前所說十三住中,應知隨彼建立七地。前之六種,唯菩薩地。第七一種,菩薩、如來、雜立為地。何等為七?一、種姓地,二、勝解行地,三、淨勝意樂地,四、行正行地,五、決定地,六、決定行地,七、到究竟地。如是七種菩薩地中,最後一種,名為雜地。前種姓住,名種姓地。勝解行住,名勝解行地。極歡喜住,名淨勝意樂地。增上戒住、增上心住、三種增上慧住、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名行正行地。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名決定地。此地菩薩,墮在第三決定中故。無礙解住、名決定行地。最上成滿菩薩住、及如來住,名到究竟地。如來住地,於後建立佛法品中,當廣演說。


十三住

瑜伽四十七卷十三頁云:略有菩薩十二種住。由此菩薩十二種住,普攝一切諸菩薩住。普攝一切諸菩薩行。復有如來第十三住。由此住故,現前等覺廣大菩提。名無上住。云何菩薩十二住等?嗢拖南曰:種姓,勝解行,極喜,增上戒,增上心,三慧,無相有功用,無相無功用,及以無礙解,最上菩薩住,最極如來住。謂菩薩種姓住。勝解行住。極歡喜住。增上戒住。增上心住。增上慧住。復有三種,一、覺分相應增上慧住,二、諸諦相應增上慧住,三、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謂諸菩薩,如實了知能觀真實;所觀真實;及於真實諸有情類,由無智故,眾苦流轉;由有智故,眾苦止息。如是菩薩,由於三門,以慧觀察;故有三種增上慧住。及有加行有功用無間缺道運轉無相住。無加行無功用無間缺道運轉無相住。無礙解住。最上成滿菩薩住。是名菩薩十二種住。如是菩薩十二種住。普攝一切諸菩薩住。普攝一切諸菩薩行。如來住者:謂過一切諸菩薩住,現前等覺大菩提住。此中最後如來住者:於後究竟瑜伽處最後建立品,當具演說。


十三住差別

瑜伽四十七卷十五頁云:又諸菩薩,種姓住中,於餘十一諸菩薩住,及如來住,唯有因轉,攝受彼因。於餘所有諸菩薩住,尚未發趣,未得未淨;況如來住。若諸菩薩勝解行住,普於一切餘菩薩住,及如來住。皆名發趣;未得未淨。即於如是勝解行住,亦名發趣;亦名為得。為令清淨而修正行。勝解行住,既清淨已;極歡喜住,先已發趣,今復名得。為令清淨而修正行。極歡喜住,既清淨已;增上戒住,先已發趣,今復名得。為令清淨而修正行。如是廣說,展轉乃至最上成滿菩薩住,即此最上成滿菩薩住,既清淨已;從此無間,其如來住,先已發趣,當知於今頓得頓淨。是如來住,於菩薩住,當知此中如是差別。


十三住中有十一清淨

瑜伽四十卷二十三頁云:即於如是十三住中,當知略有十一清淨。謂於第一種姓住中,種姓清淨。於其第二勝解行住,信勝解淨。於其第三極歡喜住,勝意樂淨。於其第四增上戒住,增上戒淨。於其第五增上心住,增上心淨。於其第六第七第八增上慧住,無顛倒智發起清淨。於其第九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有加行行,圓滿清淨。於其第十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真智神通引發清淨。於第十一無礙解住,能正為他宣說法義無礙解淨。於第十二最上成滿菩薩住中,入一切種一切所知妙智清淨。於第十三如來住中,一切煩惱,及所知障,并諸習氣,究竟清淨。


五怖畏

瑜伽四十七卷十七頁云:勝解行住,未能超越五種怖畏。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惡趣畏,處眾怯畏。


菩薩諸位中所作差別

瑜伽四十七卷十七頁云:又諸菩薩、勝解行住、於菩薩修,所作狹小;所作有缺;所作不定;所得有退。極歡喜住、於菩薩修、所作廣大;所作無缺;所作決定;隨所獲得、無復退轉。如極歡喜住,乃至三種增上慧住、應知亦爾。從初無相住、乃至最上成滿菩薩住、於菩薩修,所作無量;所作無缺;所作決定;隨所獲得,終無退轉。


最勝無生法忍

瑜伽四十八卷十六頁云:住此住中,於無生法,證得菩薩第一最勝極清淨忍。此復云何?謂諸菩薩、由四尋思,於一切法、正尋思已;若時獲得四如實智,如實了知一切諸法;爾時一切邪分別執,皆悉遠離。觀一切法、於現法中,隨順一切雜染無生。觀彼先時一切所有邪分別執因所生法、於當來世,一切無餘、永不復生。此四尋思、四如實智;廣說如前真實義品。此如實智、始從勝解行住、乃至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未極清淨。今此住中,已極清淨。是故說言:於無生法,證得菩薩第一最勝極清淨忍。


發心四相

瑜伽四十七卷二十頁云:又即如是菩薩發心、略由四相,應當了知。何等為四?一者、何相菩薩發心。二者、發心何所緣慮。三者、發心何狀、何相、何自性起。四者、發心有何勝利。由此四相,應當了知菩薩發心。謂諸菩薩、勝解行住、已善積集一切善根;於菩薩行、已正超出。略說是相、菩薩發心。又諸菩薩、緣當來世無倒速疾一切菩提資糧圓滿。一切菩薩利有情事圓滿,無上正等菩提一切種一切佛法圓滿,諸佛所作事業圓滿。略說緣慮如是發心。又諸菩薩、無倒速疾發起、一切菩提資糧;隨順於諸有情、一切菩薩所作,隨順獲得無上正等菩提,無師自然妙智,隨順遍一切種、諸佛所作事業,隨順廣大願心。又諸菩薩、發是心已;超過菩薩凡異生地,證入菩薩正性離生。生如來家,成佛真子。決定趣向正等菩提,決定紹繼如來聖種。又正獲得如實證淨、極多歡喜。於他有情,遠離多分忿害鬥諍。於一切種菩薩所作利眾生事,於一切種菩提資糧圓滿,於一切種無上菩提一切佛法,於一切種佛所作事,以淨增上意樂、攀緣勝解趣入。於是諸法、速疾圓證。自觀己身,能正隨順,如是解了,極多歡喜。又自觀見妙善廣大能引出離無染無等攝受饒益身心歡喜;於此無量熾然善法,皆悉成就。又自了知、我於無上正等菩提,今已鄰近。於大菩提,我勝意樂,已得清淨。我今已離一切怖畏。由是因緣,極多歡喜。由諸菩薩、已能發起善決定心;於五怖畏,皆悉除斷。由善修習無我妙智,分別我想,尚不復轉;況當得有分別我愛,或資生愛。由是因緣,無不活畏。由於他所、無所悕望,常自發起如是欲樂;我當饒益一切有情;非於有情、有所求覓。由是因緣,無惡名畏。由離我見,於我無有失壞想轉;故無死畏。自知死後、於當來世,決定值遇諸佛菩薩。由此決定無惡趣畏。由意樂見一切世間、尚無有一與我齊等;何況殊勝。是故無有處眾怯畏。菩薩如是遠離一切五種怖畏,遠離一切聞說甚深正法驚怖,遠離一切高慢憍傲,遠離一切他不饒益種種邪行所起瞋恚,遠離一切世財貪喜。無染污故,無所憎背。有熾然故,無俗意樂,能圓滿證一切善法。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