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進學解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ㄐㄧㄣˋ ㄒㄩㄝˊ ㄐㄧㄝˇ
文章名。唐代韓愈所作。以主客答問方式,託言己之不得志。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ㄅㄧˋ, [名]

1.古代用以捕捉鳥、兔的長柄小網。《說文解字.&20992_.png;部》:「畢,田网也。」清.段玉裁.注:「謂田獵之网也。」《莊子.胠篋》:「夫弓弩畢弋機變之知多;則鳥亂於上矣。」

2.簡札。《爾雅.釋器》:「簡謂之畢。」宋.邢昺.疏:「簡,竹簡也。古未有紙,載文於簡,謂之簡扎,一名畢。」《禮記.學記》:「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

3.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字彙.田部》:「畢,宿名。畢八星,二星直上如柄,六星曲為兩行。張其口。」《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觀眾星之行列兮,畢昴出於東方。 」

4.姓。如宋代有畢昇,清代有畢沅。

[動]

1.用網捕捉。《詩經.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漢.毛亨.傳:「於其飛乃畢掩而羅之。」

2.結束、終止。如:「今日事,今日畢。」《孟子.滕文公上》:「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唐.元稹《鶯鶯傳》:「言畢,翩然而逝。」

[副]

全部、一齊。如:「原形畢露」、「群賢畢至」。唐.韓愈〈進學解〉:「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



ㄆㄚ, [名]

花。《玉篇.艸部》:「葩,華也。」如:「豔葩」、「奇葩異卉」。漢.無名氏〈古詩〉三首之三:「新樹蘭蕙葩,雜用杜蘅草。」《紅樓夢.第五回》:「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形]

華麗。唐.韓愈〈進學解〉:「易奇而法,詩正而葩。」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齣 》:「論六經,《詩經》最葩,閨門內許多風雅。」



(一)ㄆㄧ, [動]

1.將衣物搭在肩背上。如:「披羊皮的狼」。《文選.曹丕.雜詩二首之一》:「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三國演義.第三八回》:「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2.打開、翻開。如:「披卷」、「披襟」、「披肝瀝膽」。唐.韓愈〈進學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3.剖開、揭露。《漢書.卷五一.枚乘傳》:「臣乘願披腹心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惻怛之心於臣乘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四回》:「一紙私函將意去,五中深慮向君披。」

4.分開、拆裂。《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

5.分散、散開。如:「披頭散髮」、「披髮左衽」。《明史.卷一.太祖本紀一》:「羽翼既披,平江勢孤,立破矣。」



ㄇㄤˊ, [名]

屋頂的正梁。唐.韓愈〈進學解〉:「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



(一)ㄇㄧˊ, [名]

1.濃稠的稀飯。漢.曹操〈苦寒行〉:「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水滸傳.第四七回》:「那老人篩下兩碗白酒,盛一碗糕糜,叫石秀吃了。」

2.姓。如三國時魏國有糜信。

[動]

1.耗、費。唐.韓愈〈進學解〉:「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廩粟。」

2.毀傷。戰國燕.麴武〈報燕太子書〉:「今太子欲滅悁悁之恥,除久久之恨,此實臣所當糜軀碎首而不避也。」

[形]

爛、腐敗。如:「他的生活十分糜爛。」



ㄉㄧㄢˋ, [名]

門閂。《集韻.上聲.忝韻》:「扂,戶牡。」唐.韓愈〈進學解〉:「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ㄋㄧㄝˋ, [名]

古代門中央所豎的短木。《禮記.玉藻》:「君入門,介拂闑。」唐.韓愈〈進學解〉:「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



ㄍㄡˋ, [名]

1.骯髒的東西。如:「汙垢」、「牙垢」、「油垢」。《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一三》:「朗璞蒙垢,不能吐輝。」

2.瑕疵、缺點。唐.韓愈〈進學解〉:「爬羅剔抉,刮垢磨光。」

3.恥辱。《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忍垢苟全,則犯詩人胡顏之譏。」

[形]

不清潔的。如:「蓬頭垢面」。



ㄍㄨㄚ, [動]

1.用刀削去物體表面的東西。如:「刮鬍子」、「刮魚鱗」。唐.韓愈〈進學解〉:「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

2.擦拭。如:「刮目相看」。《資治通鑑.卷三九.漢紀三十一.淮陽王更始元年》:「更始羞怍,俛首刮席,不敢視。」

3.比喻剝削、聚斂。如:「搜刮財物」。《新唐書.卷二一三.藩鎮淄青橫海傳.程日華傳》:「馬瘠,士飢死,刺史不棄豪髮卹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4.吹襲。同「颳」。唐.無名氏〈冬〉詩:「浩汗霜風刮天地,溫泉火井無生意。」

5.比喻訓斥、責罵。如:「他被上司刮了一頓。」



ㄍㄨㄟ, [名]

1.畫圓的器具。《玉篇.夫部》:「規,正圜之器也。」如:「圓規」、「兩腳規」。

2.法度、條文。如:「條規」、「校規」、「法規」、「教規」。

3.成例。如:「墨守成規」、「革除陋規」。 

4.姓。如明代有規恂。

[動]

1.謀劃、謀求。《商君書.錯法》:「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盡力以規其功。」宋.蘇軾〈相度準備賑濟第三狀〉:「各欲廣行收糴,以規厚利。」

2.矯正、勸勉。如:「規過勸善」。《左傳.昭公十六年》:「是先無刑罰也,子寧以他規我。」

3.效法。唐.韓愈〈進學解〉:「上規姚姒,渾渾無涯。」



ㄍㄨㄟˇ, [名]

1.日光、日影。《說文解字.日部》:「晷,日景也。」《漢書.卷一○○.敘傳下》:「應天順民,五星同晷。」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2.利用日影來測定時刻的儀器。如:「立晷測影」。也稱為「日規」。

3.時光、時間。如:「日無暇晷」。晉.潘尼〈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六首之六:「寸晷惟寶,豈無璵璠。」



ㄍㄨㄤ, [名]

1.能由視覺器官接收,使人察覺物體存在的電磁輻射。如:「日光」、「燈光」。

2.榮耀、名譽。如:「為國爭光」。《詩經.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邦家之光。」

3.景色。如:「風光」、「觀光」、「春光明媚」。

4.時間。如:「光陰」、「時光」。唐.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軒桃李能幾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5.恩惠、好處。常用在客套話。如:「沾光」、「叨光」。《紅樓夢.第二二回》:「明兒就這樣行,也叫他們借咱們的光兒。」

6.姓。如晉代有光逸。

[動]

1.彰顯、發揚。《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2.裸露。如:「光著腳丫子」、「光著身子」。

[形]

1.明亮。如:「光天化日」。《文選.揚雄.羽獵賦》:「若光若滅者,布乎青林之下。」

2.平滑。如:「光滑」。唐.韓愈〈進學解〉:「爬羅剔抉,刮垢磨光。」

[副]

1.完、盡。如:「吃光」、「用光」、「花光」。

2.僅、只。如:「光說不做」。《紅樓夢.第一○一回》:「也不光為我,就是太太聽見 也喜歡。」

3.對人說的客套話。如:「歡迎光臨」。



ㄐㄧㄝˊ, [動]

1.詢問、責問。如:「反詰」、「盤詰」、「詰詢」。《左傳.僖公十五年》:「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車敗。』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唐.韓愈〈進學解〉:「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

2.追究、查辦。《淮南子.時則》:「牛馬畜獸有放失者,取之不詰。」唐.聶夷中〈公子行〉二首之一:「走馬踏殺人,街吏不敢詰。」

[形]

1.明日的、次日的。如:「詰旦」。《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將見。」

2.屈曲不直。《文選.曹操.苦寒行》:「羊腸?詰屈,車輪為之摧。」



(一)ㄐㄧㄝˇ, [動]

1.分割、剖分。如:「解剖」。《左傳.宣公四年》:「宰夫將解黿。」《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2.分裂、分散。如:「瓦解」、「溶解」、「難分難解」。

3.打開、鬆開、鬆脫。如:「解扣子」、「解開繩子」、「寬衣解帶」。

4.免除、消除。如:「解圍」、「解悶」、「解救」、「解渴」、「調解」。《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5.陳述、說明。如:「講解」、「解釋」、「辯解」。

6.曉晤、明白、清楚。如:「理解」、「了解」、「費解」、「大惑不解」。

7.排出汗水或大小便。如:「小解」。漢.王充《論衡.寒溫》:「人中於寒,飲藥行解。」《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於路只推腹痛難忍,幾遍要解。」

8.會、能夠。晉.陶淵明〈九日閑居〉詩:「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名]

1.文體名。古代文體之一,旨在辯論解說。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文籍考》:「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2.答案。如:「不得其解」。

3.見識、看法。如:「獨到的見解」。



ㄐㄩˇ, [動]

1.嚼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唼喋菁藻,咀嚼菱藕。」唐.柳宗元〈貞符詩.序〉:「飢渴牝牡之欲敺其內,於是乃知噬禽獸,咀果穀。」

2.品嘗、玩味。《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下》:「伏惟陛下咀痛茹哀,嬰憤忍酷。」唐 .韓愈〈進學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



ㄒㄧ, [動]

遊戲、玩耍。如:「嬉戲」。《文選.張衡.歸田賦》:「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唐.韓愈〈進學解〉:「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ㄒㄧㄚˋ, [動]

分開、裂開。《說文解字.缶部》:「罅,裂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上.粵西遊日記一》:「其山甚薄,上穹如合掌,中罅。」

[名]

1.空隙、隙縫。如:「石罅」、「巖罅」。唐.姚合〈寄楊茂卿校書〉詩:「黃河凍欲合,船入冰罅行。」清.王士禎〈蝶戀花.涼夜沉沉花漏凍〉詞:「此際閒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2.事情的漏洞、缺陷。唐.韓愈〈進學解〉:「補苴罅漏,張皇幽眇。」清.葉燮《原詩.卷二.內篇下》:「不使有毫髮之罅,而物得以乘我焉。」



(一)ㄒㄧㄝˋ, [名]

1.上平厚、下尖扁的木塊。塞在榫頭縫隙中,使之固定。如:「木楔」。《淮南子.主術》:「大者以為舟航柱梁,小者以為楫楔。」

2.門兩旁的木柱。唐.韓愈〈進學解〉:「椳闑扂楔,各得其宜。」

3.植物名。即櫻桃。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橢圓形,有鋸齒。春夏間開小花,色白。果實小如毬,熟則紅,可食用。《爾雅.釋木》:「楔,荊桃。」晉.郭璞.注:「今櫻桃。」



ㄒㄧㄡ, [動]

1.裝扮、裝飾。如:「修飾」。《楚辭.屈原.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唐.李中〈春閨辭〉二首之一:「塵昏菱鑑懶修容,雙臉桃花落盡紅。」

2.整治、修理,使恢復、合用。如:「整修」、「維修」。《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因家裡有幾件樂器壞了,要借重老爹修一修。」

3.建造、興建。如:「修水庫」、「修築道路」。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乃重修岳陽樓。」

4.涵養、鍛鍊。如:「修身養性」、「修心」。《文選.陸機.五等論》:「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

5.學習、研究。如:「自修」、「進修」。《韓非子.五蠹》:「今修文學,習言談。」

6.著述、撰寫。如:「修史」。《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修易序書,制作春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修書累紙,意寄殷勤。」

7.削、剪。如:「修指甲」、「修鉛筆」。

[形]

1.長、高、遠。如:「修長」。宋.蘇軾〈滿江紅.東武南城〉詞:「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

2.善、美好。唐.韓愈〈進學解〉:「行雖修而不顯於眾。」

[名]

1.有賢德的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後進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

2.姓。如晉代有修肅。



ㄒㄩ, [歎]

表示驚嘆、疑怪的意思。《玉篇.口部》:「吁,疑怪之辭,驚語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吁!漢帝之德,侯其褘而。」唐.韓愈〈進學解〉:「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

[動]

嘆息。如:「長吁短嘆」。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五六:「獻君君按劍,懷寶空長吁。」宋.劉宰〈野犬行〉:「過者且勿嘆,聞者且莫吁。」

[形]

憂愁。《詩經.周南.卷耳》:「我僕痡矣,云何吁矣。」



ㄒㄩˋ, [名]

1.由繭抽絲的端頭。如:「絲緒」。《文選.張衡.南都賦》:「白鶴飛兮繭曳緒。」

2.事物的開端。如:「千頭萬緒」、「端緒」。唐.韓愈〈進學解〉:「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

3.次序。如:「一切就緒」。《莊子.山木》:「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

4.心念、心境。如:「情緒」、「愁緒」。南朝宋.謝靈運〈長歌行〉:「覽物起悲緒,顧已識憂端。」

5.事業。如:「緒業」。唐.沈迴〈武侯廟碑銘〉:「先主纘緒,天下三分。」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七下.滇遊日記七》:「眾大之中,以小者為主,所以黃峰為木氏開千代之緒也。」


於本辭典中已顯示二十筆,其餘筆數將跳過。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