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初果聖者(須陀洹)成就『四不壞淨』,四不壞淨包含『聖戒成就』,聖戒成就指『持戒清淨』,那麼為何《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20經說戒增上的人可能犯小小戒,犯了就懺悔,還是能證初果甚至三果?

《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20經:

何等為增上戒學?謂比丘重於戒,戒增上,不重於定,定不增上,不重於慧,慧不增上;於彼彼分細微戒,犯則隨悔。所以者何?我不說彼不堪能②,若彼戒隨順梵行、饒益梵行、久住梵行③,如是比丘戒堅固、戒師常住、戒常隨順生④,受持而學。如是知、如是見,斷三結,謂身見、戒取、疑。斷此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是名學增上戒。

「何等為增上意學?是比丘重於戒,戒增上,重於定,定增上,不重於慧,慧不增上;於彼彼分細微戒……」乃至「受持學戒。如是知、如是見,斷於五下分結,謂身見、戒取、疑、貪欲、瞋恚。斷此五下分結,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還此世,是名增上意學。


guest2:

出家戒有很多小小戒,例如不可以讓僧衣沾到汙泥。有的小小戒除非完全沒有貪瞋癡而且時時刻刻都具足正念,否則不小心可能誤犯,此時「懺悔得清淨」,只要即時懺悔,自然仍是持戒清淨的修行人。


Russ Wang:

今天上課時發現另一種解法,跟法師詢問也同意合理,分享如下:

聖戒成就可以說是「持戒清淨」, 但持戒清淨的意思,並不是指「戒持的很清淨、很圓滿」,而是指 以清淨(沒有煩惱)的方式、持清淨(唯與解脫相應)的戒。

只有斷疑結的人,才有辦法以清淨的方式來持戒。只有斷戒禁取的人, 所持的戒才是清淨與解脫相應的。所以「聖戒成就」是入流者成就四法、也就是四不壞淨(catudhammapariyāyaṃ)之一。

未成就初果的凡夫,所持的戒都是「依止」戒,其中又分成「貪愛依止」與「見依止」,聖戒成就表示 此人不再以煩惱傾向(貪愛、見)來持戒, 而是為了斷除煩惱而持戒, 稱為「不依止」、「出世間戒」、「聖戒」。

大家可以仔細讀一讀 《雜阿含經》第1044經,或是相應部55相應7經/竹門人經,這一經說明聖戒有七種, 但為什麼佛陀會開這個話題呢?

因為 一群居士向佛陀報告:「喬達摩先生!我們有這樣的愛欲,有這樣的意欲,有這樣的欲求:『讓我們能住於多子之家!讓我們能享用迦尸的檀香!讓我們能戴花環、塗香料、塗油!讓我們能享有金銀!讓我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我們有這樣的愛欲,有這樣的意欲,有這樣的欲求,請喬達摩先生教導我們這樣的法,使我們能住於多子之家……(中略)能往生善趣天界。」

佛陀說 持戒很讚 但我來幫助你們了解聖戒,這樣你們的功力就能更上一層樓。

世尊這麼說:

「屋主們!什麼是關連自己之法的教說?

屋主們!這裡,聖弟子像這樣深慮:『我是要活命、不要死者;要樂、排斥苦者;由於我是要活命、不要死者;要樂、排斥苦者,如果有人奪我性命,那不是我所愛的、合意的,這樣的話,如果我奪他人性命,他人是要活命、不要死者;要樂、排斥苦者,對他人來說,那也是不愛、不合意的。凡我不愛、不合意之法,別人也不愛、不合意;凡我不愛、不合意之法,我怎能施加於別人呢!』他像這樣省察後,自己是離殺生者,且以殺生的戒絕勸導別人,以殺生的戒稱讚,這樣,這是身行儀的三方面被清淨。

所以聖戒的基礎在於 他是以自身的省察,然後以清淨的作意持戒 表現在身語意三方面的七種方便上

如果把 「聖戒成就」錯誤理解為「持戒持的很清淨、超凡入聖」, 自然就會升起這個錯誤的問題

初果聖者還有煩惱、自然也會犯戒,但他的心已經沒有能力造作會下惡道的業了, 不過聖戒成就的重點不也在是否會下惡道, 而是以正確的態度持正確的戒。


David Chiou:

這個觀點不錯,也就是說將「聖戒成就」及「持戒清淨」定義為「以清淨的動機持戒」。從實修來說我認同這個解,大家都應該要儘量以清淨動機持戒。

從佛學來說還得多確認,畢竟聖者的境界我沒資格講。不知有沒有同學查到三藏中有不同的定義?


Heaven Chow: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29:

佛告目連:「如是,如是!此諸大眾,由彼前身於佛、法、僧、清淨聖戒起不壞信深心成就,於彼命過得來生此。」 \\(CBETA, T24, no. 1451, p. 346, b16-18)

我覺得這段經文比較好懂,意思是四不壞淨是對佛法僧和聖戒生起不壞的淨信,而不是持戒圓滿。阿含經的「聖戒成就」真的會讓人想到持戒圓滿。如果是對「聖戒成就」有不壞的信心,那就比較好懂了。

再對照初果是斷戒禁取,也就是知道什麼是不應該持守的戒,知道什麼是應該持守的聖戒,對聖戒導向解脫具有充份的信心,且願意持守,我覺得這樣應該就是對聖戒的不壞淨信了。


David Chiou:

謝謝 Russ 和 Heaven 提出精闢的見解,這樣看來「聖戒成就」有二種解讀,一種是 Russ 提出的「以清淨的動機持戒」,一種是 Heaven 引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的「對聖戒有不壞的信心」,兩種解讀都可以回覆原先同學的提問:

原來證初果後還是會犯小小戒,需要時時懺悔,懺悔則得清淨,正如同《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20經所說,這樣才是有增上戒學,而不是說初果就無戒可犯了。相反地,如果有人自稱證果,卻不持戒、不慚愧,那麼連增上戒學都沒修好,遑論證果。

至於哪一個解才是正確的?有待進一步研究,畢竟是聖者的境界,我們無法下結論。因此這個問答就不擺在「讀經拾得」,而收錄於「進階辨正」中,讓讀者自行參照思考。


Russ Wang:

848 經這一個註解可以做為聖戒成就的註解:

  • 不缺戒、不污戒、不雜戒、明智所歎戒、智者不厭戒:不缺漏戒、不毀壞戒、只為解脫(不夾雜其他世間的目的)而持戒、聰慧智者所讚歎的戒、智者不嫌惡的戒。

也就是說可解說如下 --

  • 聖戒成就:具備了聰慧智者所讚歎的戒,沒有缺漏、不會毀壞、而且只為解脫(不夾雜其他世間的目的)而持戒。
 
agama/研討_聖戒成就與犯小小戒.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124749183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