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可注意此經特別提到「受持如是具足淨戒,宿業漸吐」,以及「業更不造,宿業漸已斷」。

常有朋友看到《中阿含經》提到耆那教是以苦行消業,而認為「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和耆那教類似、不符佛法。

從本經來看,隨緣若能「具足淨戒」則可有「宿業漸吐」的效果,而「具足智慧」則能「業更不造,宿業漸已斷」。

當然,若隨緣卻不具足淨戒,也不發起智慧,則只是外道的混日子,混再久還是在輪迴中,無法解脫。

修習戒定慧才是根本。


莫遞雲:

此《雜阿含經》卷33第934經會不會這一段來自於阿難系某一分裂部派:說一切有部的阿含經,其中【五下分結】思想這部分是受了此部派的迦旃延尼子之【發智論】影響而有的,且發智論的著作始因又來自於比此論還要更早一百多年前;佛教第一個論藏之【舍利弗阿毘達磨】,此阿毘達磨自又來自於佛教分裂後的優波離系部派所編輯的佛教史上第一流傳論著,屬於後造、非第一集結之經傳。 而此部派論師的立場屬於:【無明最後斷除】的次第。 而其餘南北傳阿含(相應)的因緣法、緣生法;也就是佛陀經傳內的立場則是【無明最先斷】的:十二因緣觀集滅、明見古仙人之八聖道,如實四諦三轉十二行、修證七菩提支等法次法向。


我沒有惡意,也沒有懂很多,就只懂目前所明白的.. . .

我讚嘆臉書一切貼張友善正面的文章~~

主要是想表達: 【宿業的消除與淨化】論點上:【宿業】有點較分別觀、宿命觀,而修證上的消業、淨化較屬於耆那修行立場(果上修)。而個人認為佛陀教化比較傾向於因上修的【防止緣的支助】成為【無效業】,如此把惑業全部斷盡,不再感果等不再受生的解脫之道;涅槃(止息)。 其實我只是想說:標題字眼的使用,好像與內容格格不入。但是又說到內容,雖然字句般若分別觀看是可貴,但次第顛倒是因為依部派論師為首的教傳原故,與原典之佛陀無明先斷的十二因緣觀教化剛好相反。

當然這只是一時興起隨口分享而已,不談是非對錯標準,因為我不一定是較靠近正確的.. . . 若有得罪,請多包容 呵呵~~


David Chiou:

謝謝莫兄指教,其實您引用的這段說法,本身恐怕不無疑義,繞了許多的「論」但邏輯推論是否嚴謹,依個人所知,學術界對此說法不認同的居多,在其他版面有很多網友討論過,我就不多嘴了。不過,佛陀教導我們依經、依律,依法不依人,相信是共識 :-)

回到此議題本身:我也認同最重要的是「防止緣的支助」,此經文中說是「具足智慧」則能「業更不造,宿業漸已斷」。

但這不代表「宿業的消除與淨化」這一類主題下完全沒有佛法的成分,雖然這議題有方便法和究竟法主客異位的問題,在現世也常被和外道法搞混。

耆那教有這法義也不代表就不是佛教的,就像四禪八定,許多外道也有,但有誰能持平的說佛教不講四禪八定呢? 本經裡面提到的「尼犍」正是耆那教主呢 :-)

重點在於「宿業的消除與淨化」當中講的是什麼,討論佛法是要思維法義,最好能避免看到「宿業」兩個字就開槍 :-D 此經中講得很清楚,「具足淨戒」有「宿業漸吐」的效果,這雖然不如以解脫慧斷除十二因緣的鎖鏈來得根本,但在邏輯上及佛教因緣法義上是合理的。就邏輯上來看,有人認為「具足淨戒」不能「宿業漸吐」嗎?難道「具足淨戒」會「宿業漸增」?可以說這不是根本,但不能否定有正面效果,否則因戒生定的初禪須要「離欲惡不善法」是怎麼離的?惡不善法的消失無因無緣嗎? :-)

我想莫兄也認同「具足淨戒」本來就是不管哪一傳佛法都再三強調的,其餘反而是枝節 :-)

親自讀經的好處,實在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大師怎麼說,不如自己多讀經、多打坐。對於只相信阿含經或尼柯耶的人,沒好好讀個幾遍以聞思修,更是難以想像啊~


David Chiou:

另外也提醒一下,本經其實不是「來自於阿難系某一分裂部派:說一切有部」所「造」的經文,更跟「發智論」或「舍利弗阿毘達磨」這些論師沒有關係。最簡單的一個證據,就是在分別說部的南傳經文也有一樣的敘述:

增支部3集75經/尼乾陀經 「無畏!這裡,比丘是持戒者,……(中略)在學處上受持後學習。他不作新業,舊業經一再接觸而作終結,滅盡是直接可見的、即時的、請你來見的、能引導的、智者應該自己經驗的。 」

親自聞思修、持過八關齋戒以上的淨戒修習的話,不須要比對經文也知道具足淨戒的效果,而且也知道「攝心為戒,因戒生定」是多麼的自然、多麼的水道渠成,經文接著也記載了:

「無畏!當那位比丘這麼戒具足時,他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

這當中的實踐實在不是三言兩語所可道盡,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

 
agama/研討_宿業漸吐.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107389926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