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色」共有 6 個註解 (更新時間 2025年02月22日 00:29:12)
雜阿含經(2) |
雜阿含經卷第二(四一) | 即色、受、想、行、識五陰。其中「名」是「受、想、行、識」四陰,即所有心理的運作,沒有形體而只能用名字來詮釋,因此稱作「名」;「色」即色陰,也就是物質及物理世界的現象。另外也有解釋「名色」為「分別色」,分別四大及其變化。 (2019年01月28日 20:22:51) |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五(九七五) | 即色、受、想、行、識五陰。按:「不知令知」指讓不知道五陰本質的人,能知道五陰的本質,即無常、苦、空、非我的本質。 (2024年10月26日 21:52:06) |
增壹阿含經(1) |
增壹阿含經放牛品第四十九(五) | 即色、受、想、行、識五陰。其中「名」是「受、想、行、識」四陰,即所有心理的運作,沒有形體而只能用名字來詮釋,因此稱作「名」;「色」即色陰,也就是物質及物理世界的現象。另外也有解釋「名色」為「分別色」,分別四大及其變化。 (2024年12月21日 20:44:08) |
中阿含經(2) |
中阿含經卷第十(五五)中阿含習相應品涅槃經第十四(初一日誦) | 即色、受、想、行、識五陰。其中「名」是「受、想、行、識」四陰,即所有心理的運作,沒有形體而只能用名字來詮釋,因此稱作「名」;「色」即色陰,也就是物質及物理世界的現象。另外也有解釋「名色」為「分別色」,分別四大及其變化。 (2024年12月09日 13:10:17) |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四(九七)中阿含因品大因經第一 | 即色、受、想、行、識五陰。其中「名」是「受、想、行、識」四陰,即所有心理的運作,沒有形體而只能用名字來詮釋,因此稱作「名」;「色」即色陰,也就是物質及物理世界的現象。 (2024年12月29日 13:38:58) |
長阿含經(1) |
長阿含經第二十四經導讀 | 即色、受、想、行、識五陰。其中「名」是「受、想、行、識」四陰,即所有心理的運作,沒有形體而只能用名字來詮釋,因此稱作「名」;「色」即色陰,也就是物質及物理世界的現象。另外也有解釋「名色」為「分別色」,分別四大及其變化。 (2023年09月02日 21:4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