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受如風譬如空中狂風卒起,從四方來,有塵土風、無塵土風、毘濕波風①、鞞嵐婆風②、薄風③、厚風④,乃至風輪⑤起風。身中受風亦復如是,種種受起——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樂身受、苦身受、不苦不樂身受,樂心受、苦心受、不苦不樂心受;樂食受⑥、苦食受⑦、不苦不樂食受,樂無食⑧、苦無食⑨、不苦不樂無食受;樂貪受⑩、苦貪受⑪、不苦不樂貪受,樂出要受⑫、苦出要受⑬、不樂不苦出要受。」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譬如虛空中, 種種狂風起,
東西南北風, 四維亦如是。
有塵及無塵, 乃至風輪起,
如是此身中, 諸受起亦然。
若樂若苦受, 及不苦不樂,
有食與無食, 貪著不貪著。
比丘勤方便, 正智不傾動,
於此一切受, 黠慧能了知。
了知諸受故, 現法盡諸漏,
身死不墮數, 永處般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註解]
① 毘濕波風:工巧的風,能雕琢萬物。
② 鞞嵐婆風:迅速猛烈的風。又譯為「旋風」。
③ 薄風:小風。
④ 厚風:大風。
⑤ 風輪:大地四輪之一,世界成立於空輪(虛空)之上,空輪之上有風輪(移動性),其上有水輪、金輪,合稱四輪。
⑥ 樂食受:世俗的樂的感受。這裡「食」指世俗的、肉體的。
⑦ 苦食受:世俗的苦的感受。
⑧ 樂無食:非世俗的樂的感受。「無食」指非世俗的、精神的。
⑨ 苦無食:非世俗的苦的感受。
⑩ 樂貪受:依貪著而起的樂的感受。
⑪ 苦貪受:依貪著而起的苦的感受。
⑫ 樂出要受:依出離而起的樂的感受。
⑬ 苦出要受:依出離而起的苦的感受。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諸受如風
各種感受有如各種風,來無影、去無蹤,也是無常,因此無須執著於感受,就好像不會想要緊握住風一樣。
- 本經中對於受的分類舉例於下表:
類別 | 樂受 | 苦受 | 不苦不樂受 |
---|---|---|---|
身的 | 細滑的感受 | 刺痛的感受 | 接觸而沒特別感受 |
心的 | 欣喜的感受 | 憂傷的感受 | 捨的感受 |
食的 | 感到好吃;感到好聽 | 感到難吃;感到刺耳 | 吃飽而感到不想多吃了 |
無食的 | 發現相對論的快樂 | 解不開數學難題的苦悶 | 打坐的捨受 |
貪的 | 貪吃而感到好吃 | 貪吃而吃不到好吃的苦 | 貪吃但吃飽感到不想多吃了 |
出要的 | 持戒修定而輕安喜樂 | 持八關齋戒而不能看電影的苦受 | 解脫的捨受 |
進階的例子可見本卷第483經。
- 本經中食、無食的對比,一種可能的解讀是欲界、非欲界的差別;貪、出要的對比則是執著與出離的差別。舉例來說,色界、無色界的眾生已超出五欲因此他們的受是無食的,但色界、無色界眾生仍會依貪著而起受。
南傳經典關於受的經文中則只有「世俗(肉體)、非世俗(精神)」的區別,沒有「貪、出要」的區別,可能南傳經文定義中「世俗(肉體)」包含了「貪」、「非世俗(精神)」包含了「出要」的意義。這些只是分類文字上的差別,不影響實際修行。
- 有同學提問:「為什麼有苦出要受?出離不是能離苦嗎?」
本經中對於受有不同的分類法,其中一種是將受區分為因貪而起的、或是因出離而起的。舉例來說:為了出離,練習打坐因而感到腿痛,也算是一種因出離而起的苦受。縱然因出離也會有苦受,但也如風一般,無需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