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81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耶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有離車名摩訶男,日日遊行,往詣佛所。時,彼離車作是念:「若我早詣世尊所者,世尊及我知識比丘皆悉禪思,我今當詣七菴羅阿耆毘外道所。」即往詣彼富蘭那迦葉住處。

時,富蘭那迦葉——外道眾主,與五百外道前後圍遶,高聲嬉戲,論說俗事。時,富蘭那迦葉遙見離車摩訶男來,告其眷屬,令寂靜住:「汝等默然!是離車摩訶男是沙門瞿曇弟子,此是沙門瞿曇白衣弟子,毘耶離中最為上首,常樂靜寂,讚歎寂靜,彼所之詣寂靜之眾,是故汝等應當寂靜。」

時,摩訶男詣彼眾富蘭那所,與富蘭那共相問訊,相慰勞已,却坐一面。時,摩訶男語富蘭那言:「我聞富蘭那為諸弟子說法:『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世有此論,汝為審有此,為是外人相毀之言?世人所撰,為是法、為非法,頗有世人共論、難問、嫌責以不?」

富蘭那迦葉言:「實有此論,非世妄傳。我立此論,是如法論,我說此法,皆是順法,無有世人來共難問而呵責者。所以者何?摩訶男!我如是見、如是說:『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

時,摩訶男聞富蘭那所說,心不喜樂,呵罵已,從座起去,向世尊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以向與富蘭那所論事,向佛廣說。

佛告離車摩訶男:「彼富蘭那為出意語不足記也。如是富蘭那愚癡,不辨、不善、非因而作是說:『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所以者何?有因、有緣眾生有垢,有因、有緣眾生清淨。

「摩訶男!何因、何緣眾生有垢,何因、何緣眾生清淨?摩訶男!若色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離樂者,眾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摩訶男!以色非一向是苦,樂、隨樂、樂所長養、不離樂,是故眾生於色染著;染著故繫,繫故有惱。摩訶男!若受、想、行、識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離樂者,眾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摩訶男!以識非一向是苦,樂[*]、隨樂、樂所長養、不離樂,是故眾生於識染著;染著故繫,繫故生惱。摩訶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有垢。

「摩訶男!何因、何緣眾生清淨?摩訶男!若色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色而生厭離。摩訶男!以色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於色;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訶男!若受、想、行、識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識而生厭離。摩訶男!以受、想、行、識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於識;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訶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清淨。

時,摩訶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而退。

 知法及重擔  往詣、觀、欲貪
 生及與略說  法印、富蘭那

[校勘]

「毘耶離」,巴利本作 Vesālī。

「離車」,巴利本作 Licchavi。

「 摩訶男」,巴利本作 Mahāli。

「富蘭那迦葉」,巴利本作 Pūraṇa Kassapa。

「靜寂」,宋、元、明三本作「寂靜」。

「座」,大正藏原為「坐」,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座」。

「辨」,宋、元、明三本作「辯」。

大正藏在「一」字之前有一「非」字,今依據本經下文及巴利本刪去。[*]

大正藏在「樂」字之前有一「非」字,今依據本經下文及巴利本刪去。[*]

[註解]

毘耶離:古代印度六大都市之一,位於當時的中印度,當今印度東北部,在恆河北岸,是十六大國之一的跋耆國的首都,這個城內主要的種族叫離車,是跋祇族的一部。另譯為「毘舍離」、「鞞舍離」、「廣嚴城」。

重閣講堂:佛陀的道場之一,在毘舍離城北邊一大片天然林中的大講堂。又譯為「高樓臺觀」、「大林精舍」。

離車:古代居住在毘舍離城的剎帝利種族名。佛世時此種族實施共和制,頗為富強,佛陀涅槃後,此族的民眾也分得佛舍利,起塔供養。

知識:認識的人;朋友。

阿耆毘:「邪命」的音譯,即以邪法生活。這裡形容以邪法生活的外道。

外道:佛教以外的宗教。另譯作「異學」。

富蘭那迦葉:外道六師之一,否認善、惡的業報,認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種種惡事不會有罪報;作種種善事,也不會有好報。可說是無因果、無道德論者。又譯為「不蘭迦葉」。

白衣:在家人。古印度的在家人多穿白色衣服,因此以「白衣」稱之。

汝為審有此:你是真有這樣的論點嗎?審是知道、推究的意思,引申為推究事情是否為真。

順法:順著正法。

出意語:虛浮不實的話。

不足:不值得。

長養:生長、滋養。

一向樂:一直都是安樂的。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佛法中所說的眾生「清淨」,在於心的解脫。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