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278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退、不退法六觸入處。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退法云何退法?謂眼識色生欲覺,彼比丘歡喜讚歎,執取繫著,隨順彼法迴轉,當知是比丘退諸善法,世尊所說,是名退法。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不退法云何名不退法?眼識色緣,不生欲覺,彼比丘不喜、不讚歎、不執取、不繫著,於彼法不隨順迴轉,當知是比丘不退轉諸善法,世尊說是不退法。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云何六勝入處?眼識色緣,不生欲覺結染著,當知是比丘勝彼入處。勝彼入處,是世尊所說。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若彼比丘於六勝入處勝已,貪欲結斷,瞋恚愚癡結斷。譬如王者,摧敵勝怨,名曰勝王;斷除眾結,名勝婆羅門。」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瞋恚」,宋、元、明三本作「恚瞋」。

[註解]

六觸入處:參考下文及相當的南傳經文,這裡疑為「六勝入處」的訛誤。

退法:讓人退步、墮落的法。

欲覺:感官之欲的念頭;欲望。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隨順於結的惡不善之憶念與意向」。

隨順:依從。舉例來說,「隨順父母的教導」即「依從(隨著、順著)父母的教導」。

結:結使;煩惱。此句「不生欲覺結」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生欲覺結」。

退轉:退步而轉變方向;退失而轉變修行的階段。

貪欲:貪求而不知足的欲念。簡稱「貪」。

瞋恚:生氣;忿怒。簡稱「瞋」。

愚癡:無智;無明。簡稱「癡」。

勝婆羅門:勝出的修行人;戰勝煩惱(斷除眾結)的修行人。「婆羅門」原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佛陀則表示婆羅門不應以出生來界定,而要以行為來界定,因此在佛教中指修行人。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當六根識六塵時,如果起了貪欲執著,就是「退法」,退諸善法。舉例而言,眼睛看到了美色,如果起了貪著而不惜犯戒,修行自然就退步了。引申來說,修行人也會因為起了較強的貪瞋癡而退失定境甚至神通。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