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三)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TACHIBANA.bbs@csie.nctu.edu.tw (五丈大元帥武南公狼刃(男性版)), 信區: history 標 題: 諸葛亮的用人談5:廖立(三)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Sun Jul 5 04:20:25 1998) 轉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phoenix 來 源: ind.ntou.edu.tw ※ 引述《Augustu (天地四方任我遊)》之原文: 另外,侍中一般不只為一員,而是很多個:魏,就置四人;蜀,就 有郭攸之和費禕。個人以為,亮是希望把立用在北伐,所以調職, 而把有內政才能的郭和費,放來督導後主吧。 問題是,實權現在並不在皇帝,就是讓他當侍中,也無用武之地, 不是嗎?那不如改做別事,還比較有用。這是丞相開始政權轉移問 題,調立,是在後主時,所以我不覺得其心可議。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曹操與曹丕的侍中有四個,劉家的侍中一個起兩個止,同時期的侍 中不會超過兩位,通常只有一位。 曹魏的侍中同一時間共有四位,這情況與蜀漢的政情是不同的,在 只有一個侍中的情況下,這個侍中的影響可以很大。 ※ 引述《derhow.bbs@bbs.nia.edu.tw (浩浩)》之原文: 同時期的侍中不會超過兩位,不知語出何典? 據我所知,侍中不會只有一位。史書無載,並不表示就沒有人當侍 中。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在君主無權的時候,建立自己權威的首要是先有自己的班底,然後 有自己的武力。侍中是很有可能的首先吸收對象,也可以是侍中借 皇權來抬高自己。 侍中自有以來一直是很有影響力的職務,這個職位最近皇帝,往往 可以直接影響皇帝的決定,這個職位也幾乎是任用皇帝的親信,另 外侍中辦公的地方是宮內,除了尚書外,其他大臣都是在宮外,所 以有中朝和外朝的區分。侍中不如尚書的地方是沒有屬員,所依靠 的只是個人的能力,在東漢消滅了宦官的力量後,宦官的影響力已 經被侍中所取代,侍中也開始有屬員,發揮的影響力也更大,當皇 帝的身邊需要有人辦公,就沒有辦法防止他們攬權。 ※ 引述《derhow.bbs@bbs.nia.edu.tw (浩浩)》之原文: 侍中在當時的角色應該不像暴民兄講的那麼重要。 侍中對皇帝僅有「潛在的影響可能性」,而沒有「必然可期的影響 力」。 在三國時代侍中在朝的功能主要是備皇帝諮詢政事,它並沒有固定 要向皇帝「報告」什麼的責任,也不是「必須」對皇帝在每件事上 提出他的看法。 看侍中的組織演變就知道: 「侍中,比兩千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 對。」 《漢書.百官三》 「……秦漢俱無定員,以功高者一人為僕射。魏晉以來置四人,別 加官者非數。掌儐贊威儀,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侍中負 璽陪乘,不帶劍。御登殿,與散騎常侍對扶……備切問近對,拾 遺補闕。及江左哀帝興寧四年,桓溫奏省二人,後復舊。」 《晉書.職官》 由以上可以看出,侍中不是什麼樣的重要官職,主要是備皇上問事 用的,定員沒有一定(如果負有重要職責,就不可能在人數上可以 隨意變化),到了東晉桓溫時期,都還可以去掉一半,由此可知。 再者,與侍中差不多的職務,還有散騎常侍、侍郎、黃門侍郎等。 同這類性質職務的官那麼多,可知其重要性並非不可或缺。散騎常 侍一流的官,都是「不典事」,跟在皇帝左右爾。 在《三國會要》中還有一些相關記載,看了就多少可知道這類「侍 從官」的角色: 「御(上)殿與散騎常侍對挾,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備問對。」 「(散騎常侍)入侍左右,出則待事於廊廡之下。」 「延康元年初置散騎之官,皆選親舊文武之才以為賓宴之臣。」 在曹魏,侍中是三品官,有與尚書一樣奏事的權力,加上在皇帝身 旁,「以近侍以為榮貴」,算是一種殊榮。但本身,並無啥重要職 務,所以「舊禁中, 主者自令親近人作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連 夏侯楙那種人都可以當侍中,不難想見。 ※ 引述《Augustu (天地四方任我遊)》之原文: 因為無從羈考,只有武侯要後主「遠小人」。而後主平常見的人, 多是內侍,我想,這也是為何他要安排自己人當侍中的原因。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費禕和董允同是諸葛亮所培養的人物,說他們是他的人馬沒有錯。 ※ 引述《Augustu (天地四方任我遊)》之原文: 那所謂自己人定義又太複雜了,但是說照自己的希望排人可能還比 較恰當。不過,我是覺得,用自己熟識之人,無可厚非。因為,一 個不了解的人,教人如何放心交事給他。 主要,在其居心無不良下,就無可批評。 會不會結黨蔽上聽,由百姓就可知。如亮真的結黨營私,我想,就 不會令蜀民如此愛載他,千載之下,也不會留傳這麼久,不是嗎? 如要舉諸葛之評,歷代不乏其語,在歷經代代的史學家研究下,為 何不采此說,是否有其道理。而且,以常理來看,如何得到廣大民 眾、史家贊揚,都沒馬腳露出來,也似乎太難了些。其論證,也還 不夠有力。 而後主時期權力在相府,留在主上旁的侍中,反而沒多大的作用。 給劉禪身旁放智囊,你覺得有意義嗎?在諸葛思想中,反而覺得給 他一個指導立身處事的人來得好。所以我個人認為,你的說法,立 意不太好。 在我理解,是諸葛當時,在後主身旁的人,重視要自身品德很好, 可做為後主指導的人。因為,由《出師表》知,他希望後主多近賢 臣。你應該知道,費褘是頗嚴謹之人,孫權都讚他「淑德」。郭攸 之無傳,不知他是怎樣的人,所以至少不是像廖立那樣,「放言無 忌」之人,在中國帝王教育,頗忌諱這種人,至少在儒家思想上, 是不合格人物。我想,這也是諸葛認為,立不如費、郭的原因吧。 也不是說不讓廖立影響後主,而是廖有才,可做別的發展,另一方 面,也知廖好批評,對後主來說,是不好典範,所以把他調離。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出言不遜,可能與失權也有關係,逆境中的表現也可能不同。 ※ 引述《Augustu (天地四方任我遊)》之原文: 否則依丞相當時之權大,可不必管廖對主上說什麼。因為,後主無 真正影響政事的大能力。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 )》之原文: 登位已經年十七的劉禪,在那個年代已經非幼弱。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