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讀經班共筆]雜阿含卷二十一經文567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導讀:David

出席:caren, Cathy, donut, freddy, grace, jeroci [按字母順序排列]

紀錄:belle

註明:1. [ ] 為belle所加;2. 語助詞等有略為刪減;3. donut, freddy, grace, jeroc
i是採打字方式。


David:

[567經 背景解說]

567經,簡單來說,尊者那伽達多,第一步,給質多羅長者出了四個三昧,出了四個三昧的
名字,問他懂不懂這四個三昧是什麼?他考的不是基礎的,他考的是「三昧」。

三昧就是「定境」的意思,「入定」。也就是說,會有各種不同的定境。雖然說在阿含經裡
,最常提到的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但是其實還是有各種不同的變
化,有各種不同的三昧。這在大乘經典裡面更為明顯,會有一大堆三昧的名字,大家可能看
得懂,可能看不懂。


這四個三昧:「無量心三昧」、「無相心三昧」、「無所有心三昧」、「空心三昧」。「三
昧」也是「戒、定、慧」的「定」,這跟上一週的內容也是相關的,因為上一週也就是在講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無量心三昧」,「四無量心」,大家都聽過吧?「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
大家如果在阿含經看過「四無量心」的解釋,「慈悲喜捨」的解釋的話,四無量心的「三昧
」,自然就是修「慈」、修到了三昧;修「悲」,修到了有三昧;修「喜」,修到有三昧;
修「捨」,修到有三昧。所以,這個部份,質多羅長者的回答就跟在阿含經其它地方真正講
四無量心的三昧的時候,一模一樣。就是說,我們修慈心時,不只是一件事、一個人,最後
是整個面向的,整個東邊所有眾生、對西邊所有眾生、上、下左右所有的眾生,都是慈心來
面對。不過,這是一個「定」的境界啦,不只在概念上的一個境界。

第二個,「無相心三昧」。在場所有人都聽過,可是不見得立刻就想得到。在場應該沒有人
沒看過《金剛經》吧?《金剛經》裡面,講的是什麼?「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
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也就是「無相」。所以,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無相
心三昧」,基本上,請自行參考《金剛經》。這是我個人的解釋,因為這邊質多羅長者的解
釋是,「無相心三昧。身作證。是名無相心三昧」;他並沒有做進一步的解釋。(附註:可
以「無相心」搜尋 CBETA。)


第三個三昧是「無所有心三昧」。無色界的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
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就是四空天中「無所有處天」的三昧。就是說,如果
修行可以進入到「無所有心三昧」的話,那往生之後就很容易往生到「無所有處天」,但是
,無色界的四天,並非佛陀鼓勵我們去的地方,因為,如果只看表相的話,這個部份,類似
於涅盤,很容易誤以為是涅盤了。然後,在無色界的地方,你的心識幾乎是止息了,所以,
也不會再去想。所以,很多過往的人,根據佛經裡的記載,在佛陀出世之前,以為「無色界
天」、「無色界定」就是涅盤,結果,在八萬四千劫後才發現:「哇!怎麼又進入輪迴了。
」

第四個就是「空心三昧」。那「空」的話,在阿含裡的「空」,如果大家有看雜阿含的話,
其實蠻清楚的,就是常講的「無常、苦、空、非我」中的「空」。所以,這邊,質多羅長者
也把「空心三昧」,修「空」如何修到了「入定」給解釋了一下。(附註:可以「空三昧」
搜尋CBETA。)

caren: 我覺得這邊好像第一點要先弄清楚「三昧」。我之前有稍微查過所有雜阿含出現過
的三昧,在各章節。有些有不同,有的指的是「入定當中」;有的,如這邊[經文]以及Dav
id剛剛提過的,不是我們所能夠意會、了解的,比較像是「你能安住、不退的狀態」。比如
說,我們凡夫俗子也都有慈悲心,可是我們的慈悲就跟菩薩的「慈悲三昧」就不一樣了。就
是,我們的[慈悲心]可能只是一種「無常」、「偶現的」。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啦。


另外一點就是,我覺得這邊在空方面,「空心三昧」、「空」跟「空三昧」,還是覺得有點
不是很清楚,可以再討論一下。


David: 「空三昧」的部份,雜阿含有好幾部經有講到「空」方面的,其實就是「無常、苦
、空、非我」的「空」,的確,也就是講「非我、非我所」。那這個部份,我想只是隨堂抽
考,所以,講的非常簡短啦。那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再參考阿含其它地方對於「空」的定
義。


原則上,「三昧」通常可以說是由定發起的。這「定中發起」的,理論上,行、住、坐、臥
都有可能。像廣欽老和尚念佛三昧,他在行住坐臥當中,念念都是念佛,就定在那上面了,
就跟剛剛上一經講的一樣,一輛車只需要有一個輪子,不會輪轉,不會說,在念佛的時候,
心又到處跑了,而是說,每一念都在念佛上面,每一念都在慈悲喜捨上面。這些講[起來]都
很高興的,但都很不容易。


caren: 這應該是「出定」之後,也是保有這樣嗎?我是這樣去理解的,如果是三昧,是否
「不退」?


David: 會退。只要是「定」的話,都有「出定」的時候,因為連「滅盡定」都可以「進」
和「出」。但是,如果說,你去「證」這個三昧,你是「親自去體證」這三昧的話,那證到
的話,就是你的。今天,我們證過這個東西,我們出了三昧,我們還是證到了。但是,「三
昧」本身也算是一個狀態。我想,在場也許很多人也有這個經驗,讀經讀到一半,突然覺得
:「啊!四周所有的事物都影響不到我了,原來這就是『空』!」結果第二天被老闆罵一罵
,定境又不見了。這邊donut也有提到,「四空天」,舉例來說,這也是一個定境,但是你
只要證得「四空天」之後,如果所行都是善業的話,那往生[之後]就可以生到「四空天」去
。而不會說,因為不是每一分每一秒、一整刻都在「四空天」這個定境裡面,就不能往生,
但這也有很多因素啦。caren,還有沒有其它的補充,到目前為止?


caren: 沒有。我只是之前不是很了解「三昧」出定之後,那你說是「出定」之後就沒有了
,是這樣子?


David: 對。「三昧」,姑且說是「一個很專心的狀態」,就是在定境上面。舉例來說,當
在「四空天」三昧的時候,是不可能去過馬路的,要不然你就入定三個月。只要還要回到人
世間、還要去上班、還要去唸書,就得還是要出這三昧,才有辦法去做其它事情。可是,不
見得每個三昧都如此,譬如說,「念佛三昧」,像廣欽老和尚,他最後「念佛三昧」,行住
坐臥都還是用得上力。所以,每個三昧的特性不見得完全一樣。如果真的是大菩薩的話,他
們是真的行住坐臥都在三昧中,他們的三昧是不退的,而且還可以在不同的三昧之間切換。
那我們的話,通常還是要在一個非常定的狀態下,才比較容易。


caren:那這樣子不是[跟我之前提到的]一樣嗎?菩薩他們的三昧是長住,就是已經「安住」
在那種狀態?


David: 對,「安住」在三昧。


caren: 所以,其實,對他們來說,沒有「定」與「不定」。即使他們[人]在外面,他們不
出定,他們還是在那個狀態,因為可以在很多其它經典看到:「已證得XX三昧」,不是「已
入XX三昧」,有時候也會有「已入三昧」,那是指「在定中」。只是有些經句是說「已證得
XX三昧」。


David:姑且可以這樣說,「有經驗過」就可以算是「證了」。但是要隨意「三昧」的「進」
與「出」,不是一般人可以辦到的,但是,菩薩就可以隨意進出。


Cathy:我說說看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有]智慧才能入三昧」?舉「慈悲」為例。我知道慈
悲是對的,我也知道要對人慈悲、對事物慈悲,那我常遇到一個狀況就頓失慈悲心。那我為
什麼說有智慧?當我們了解慈悲是一個完全正向的行為,把它內化成為我們思想的一部分之
後,那就不論遇到什麼狀況,都會持慈悲心,就變成一個反射動作,不會去做選擇。不會因
為我喜歡你,我才對你慈悲;覺得你很壞,我就對你不慈悲。因此,我覺得有智慧才能超越
二元對立的狀況。

David: 其實大家說得都對。就是說,如何入三昧?方法就是「止」和「觀」。「止」就是
「定」,「觀」就是「慧」。嚴格說來,還是有一點點差距。但是基本上,還是先定,然後
「依定發慧」,再來,這兩者是一體。的確,要入三昧,要從「止」和「觀」來說,也就是
說,在「定」和「慧」都要有一定的修持程度。


caren: 其實應該是「戒、定、慧」本來就不需要分的太開,因為三者是有點相輔相成的。
但是,若是以經文的三昧來講的話,因為三昧有各種不同的三昧,就是,也是有「慧三昧」
、「慈悲三昧」等等之類的。所以,我只是就「三昧」這個詞彙來說,它應該講的就是,比
較是一種「安住」。我所謂的「定」,不是說「我們在修定」,而是說,它已經到達那樣的
狀態,一個三昧;如果要用語言來了解,那就是一種比較「安定」的狀態。我純粹是就這個
詞[來說]。


David: 對。那我們從這個部份繼續下去,剛剛呢,尊者出了這四個題目,這叫做「法種種
義、種種句、種種味」。就是說,有不同的題目。接下來呢,他要出一題:「云何法一義種
種味?」就是說,有什麼東西(「一義」),可以把這些東西都包含了?「無貪」、「無嗔
」、「無癡」。


舉例來說,「貪」,每個人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貪,每個人的貪心法不同、貪不同的事物,這
些數都數不完。如果「無貪」的話、「無嗔」的話、「無癡」的話,那就是「一個」就可以
把這些不同的惡、不善法給包括了。如jeroci說的,「一義」,「一言以蔽之」,就是用一
義就可以包含所有這些不同的說法。接下來說的,把前面的這四種三昧跟「無貪、無嗔、無
癡」做個對應。例如說,「恚.癡者是有相。無諍者是無相。貪者是所有。恚.癡者是所有
……」。所以,就是把這最核心的「無貪、無嗔、無癡」給抓出來。也就是說,我們解脫的
時候,真正是要沒有貪、沒有嗔、沒有癡,然後有這些三昧。


好,針對這一經,大家還有沒有其它的問題?[silence]好。或許有人已經證了,但我們一
般人就是看熱鬧的,所以,講起來也虛虛的。起碼我們現在看過了,以後證得了,不會太驚
訝!希望大家都可以證得三昧。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