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60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所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善哉,比丘不樂於色,不讚歎色,不於色,不於色。善哉,比丘不樂於受、想、行、識,不讚歎識,不取於識,不著於識。所以者何?若比丘不樂於色,不讚歎色,不取於色,不著於色,則於色不樂,心得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樂於識,不讚歎識,不取於識,不著於識,則於識不樂,心得解脫。若比丘不樂於色,心得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樂,心得解脫,不滅不生,平等捨住正念、正智

「彼比丘如是知、如是見者,前際俱見,永盡無餘;前際俱見,永盡無餘已;後際俱見,亦永盡無餘;後際俱見,永盡無餘已;前後際俱見,永盡無餘,無所封著。無所封著者,於諸世間都無所;無所取者,亦無所求;無所求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註解]

平等捨住:平等地捨去貪著,並穩固在此狀態。其中「住」是「穩固」的意思。

正念、正智:清澈覺知(現前的對象)、清晰理解(解脫的智慧)。其中「正念」是「八正道」之一,「正智」又譯為「正知」,在這裡即「解脫知見」。

前際俱見:對過去世的種種看法。例如「我過去世存在嗎?我過去世不存在嗎?我過去世是什麼呢?我過去世的情形如何呢?」其中「前際」是「過去世」的意思,「前際、中際、後際」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封著:黏著、執著。

[對應經典]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