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1179經
如是我聞:
時,有毘梨ⓐ耶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晨朝買牛,未償其價③,即日失牛,六日不見。
時,婆羅門為覓牛故,至大林精舍,遙見世尊坐一樹下,儀容挺特,諸根清淨,其心寂默,成就止觀,其身金色,光明焰照。見已,即詣其前,而說偈言:
「云何無所求, 空寂在於此,
獨一處空閑, 而得心所樂?」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失若復得, 於我心不亂。
婆羅門當知, 莫謂彼如我,
心計於得失, 其心不自在。」
時,婆羅門復說偈言:
「最勝梵志④處, 如比丘所說;
我今當自說, 真實語諦聽。
沙門今定非, 晨朝失牛者,
六日求不得,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非, 種植ⓑ胡麻田,
慮其草荒沒,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非, 種稻田乏水,
畏葉ⓒ枯便死,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寡女有七人,
悉養孤遺子,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七不愛念子,
放逸多負債,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債主守其門,
求索長息財,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七領重臥具⑤,
憂勤擇諸蟲⑥,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赤ⓔ眼黃ⓕ髮婦⑦,
晝夜聞惡聲,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空倉群鼠戲⑧,
常憂其羸乏⑨, 是故安樂住。」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我今日定不, 晨朝失其牛,
六日求不得,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種植[*]胡麻田,
常恐其荒沒,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種稻田乏水,
畏葉[*]便枯死,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寡女有七人,
悉養孤遺子,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七不愛念子,
放逸多負債,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債主守其門,
求索長息財,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七領重臥具,
憂勤擇諸蟲,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黃頭赤眼婦,
晝夜聞惡聲,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空倉群鼠戲,
常憂其羸乏, 是故安樂住。
不捨念不念, 眾生安樂住⑩,
斷欲離恩愛, 而得安樂住。」
爾時,世尊為精進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如佛常法,次第說法,布施、持戒,乃至於正法中,心得無畏。即從座起,合掌白佛:「我今得於正法、律出家學道,成比丘分,修梵行不?」
佛告婆羅門:「汝今可得於正法、律出家、受具足,修諸梵行,乃至得阿羅漢,心善解脫。」
爾時,精進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得阿羅漢,緣自覺知,得解脫樂,而說偈言:
「我今甚欣樂, 大仙法之上,
得離貪欲樂, 不空ⓗ見於佛。」
[校勘]
ⓐ 「梨」,宋、元、明三本作「利」。
ⓑ 「植」,大正藏原為「殖」,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植」。[*]
ⓒ 「葉」,宋本作「荒」。[*]
ⓓ 「無」,宋、元、明三本作「非」。
ⓔ 「赤」,宋本作「黃」。
ⓕ 「黃」,宋本作「赤」。
ⓖ 大正藏無「已」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空」,大正藏原為「生」,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空」。
[註解]
① 毘舍離:古代印度六大都市之一,位於當時的中印度,當今印度東北部,在恆河北岸,是十六大國之一的跋耆國的首都,這個城內主要的種族叫離車,是跋祇族的一部。另譯為「毘耶離」、「鞞舍離」、「廣嚴城」。
② 大林精舍:佛陀的道場之一,在毘舍離城北邊一大片天然林中的大講堂。又譯為「重閣講堂」、「高樓臺觀」。
③ 未償其價:還沒有付清牛的款項。
④ 梵志: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音譯為「婆羅門」。
⑤ 臥具:坐、臥時的資具用品,如床榻、被褥等。
⑥ 憂勤擇諸蟲:煩惱於勤勞地抓各種蟲。
⑦ 赤眼黃髮婦:黃臉婆;紅著眼、頭髮枯黃的老婆。(DL:是否修改為「紅著眼且頭髮枯黃的婦人」?不用「黃臉婆」三字避免歧視?2020/11/3)(贊同;「黃臉婆」是指「不修邊幅,邋裡邋遢的婦人」或「丈夫對妻子的戲稱」。黃臉婆常用在自嘲,和此處意思應該有出入。。別譯雜阿含中譯為「惡婦」。ywliu)
⑧ 空倉群鼠戲:空著的倉庫,只有老鼠在裡面玩耍。
⑨ 羸乏:(物資)不足、缺乏。
⑩ 不捨念不念,眾生安樂住:你沒有捨去顧念(友)人們快樂、(仇)人們不快樂(,因此而有煩惱)。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汝不斷愛憎,不得免是苦」。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對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