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卷20 第558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俱睒彌國瞿師羅園。爾時,尊者阿難亦住俱睒彌國瞿師羅園。

時,有異比丘得無相心三昧,作是念:「我若詣尊者阿難所,問尊者阿難:『若比丘得無相心三昧,不涌[*]、不沒,解脫已住,住已解脫,此無相心三昧何果?世尊說此何功德?』尊者阿難若問我言:『比丘!汝得此無相心三昧耶?』我未曾有實問異答。我當隨逐尊者阿難,有餘人問此義者,因而得聞。」

彼比丘即隨尊者阿難,經六年中,無有餘人問此義者,即自問尊者阿難:「若比丘問無相心三昧,不涌[*]、不沒,解脫已住,住已解脫,世尊說此是何果、何功德?」

尊者阿難問彼比丘言:「比丘!汝得此三昧?」

彼比丘默然住,尊者阿難語彼比丘言:「若比丘得無相心三昧,不涌[*]、不沒,解脫已住,住已解脫,世尊說此是智果、智功德。」

尊者阿難說此法時,異比丘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註解]

俱睒彌:即「拘睒彌」,古代印度都市名,是十六大國之一的跋蹉國(拔沙國)的首都,相當於現今的 Kosam,位於恆河支流 Yamunā 河沿岸。當時有以首都名作為國號的習慣,因此跋蹉國又稱為俱睒彌國。

我未曾有實問異答:我從來不曾在別人實在地問問題時,我閃躲不答。

脫:倘若。

[讀經拾得]

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但由於擔任佛陀的侍者忙上忙下,沒有時間修定,因此僧團內許多人知道阿難尊者禪定功夫不深,在佛陀涅槃前已證初果但還沒證阿羅漢。

這位異比丘自己證得無相心三昧,想要就近找「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印證,問無相心三昧繼續修、修到穩固的終點為何?然而,如果阿難尊者反問他:「你得到無相心三昧了嗎?」他不知如何回答較好,因為他不想炫耀(褒己),也不想讓阿難尊者在對比下顯得定力差(貶他),所以不想肯定地回覆,但也不能妄語而否定。

於是異比丘寧願等其他人問,就待在阿難尊者旁邊,等別人討論到這個問題時,自然就知道答案了。只是沒想到一等就是六年,沒人跟阿難尊者討論這個問題,最後他還是自己向阿難尊者提問了。

阿難尊者這時果然反問他「你得到無相心三昧了嗎?」異比丘不願炫耀,所以默然而住,客氣到說不出口,但也相當於默認得到無相心三昧。還好阿難尊者不是省油的燈,的確是「多聞第一」,以佛陀曾作的開示正確地回答:無相心三昧穩固後終點是「智果、智功德」(得究竟智)。

[進階辨正]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

[校勘]

聖本在「十」字之後有光明皇后願文。

回到《雜阿含經》卷20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