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296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因緣法緣生法

因緣法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緣生法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如是隨順緣起,是名緣生法。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緣生法。

聖弟子不求過去世,不求未來世,不著我見、眾生見、壽者見多聞聖弟子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不求前際,言:『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何如?』不求後際:『我於當來世為有、為無?云何類?何如?』內不猶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為前?誰終當云何之?此眾生從何來?於此沒當何之?』若沙門、婆羅門起凡俗見所繫,謂說我見所繫、說眾生見所繫、說壽命見所繫、忌諱吉慶見所繫,爾時悉斷、悉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是名多聞聖弟子於因緣法、緣生法如實正知,善見、善覺、善修、善入。」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註解]

因緣法:事物是依於條件而生起的法則。又譯為「緣起法」。

緣生法:依緣(條件)而生的事物。

法住、法界:真理是穩固的、真理維持其特性。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那個界住立、法安住性」。

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真理是穩固的、真理是空的、真理是真實(真如)的、真理自然就是這樣(不是由誰所訂定的)、真理不離開真實、真理無異於真實。如,意為「真實」。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法安住性、法決定性、真實性、特定條件性、無誤性、無例外性」。

審諦:精確。

前際:過去。

後際:未來。

我見:執著於有「我」的見解。

眾生見:執著於眾生實有的見解,不了知眾生是因緣生滅的。又譯為「眾生相」、「眾生想」、「有情論」。

壽命見:執著於壽命長短的見解,不了知壽命是因緣生滅的。又譯為「壽者相」、「壽命想」、「命者論」。

忌諱吉慶見:執著於無益解脫的吉凶禁忌。又譯為「吉凶論」。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本經說明了聖弟子不求過去世、不求未來世,心不猶豫,不著我見、眾生見、壽命見,呼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CBETA, T08, no. 235, p. 751, b27-28)、「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CBETA, T08, no. 235, p. 750, b7)
  • 本經中說「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佛陀只是發現本來就存在的真理,本卷第299經也說:「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CBETA, T02, no. 99, p. 85, b24-26)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