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經簡介(III)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 《大般若經》簡介 (3) ]
發信站: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Mon Oct 28 22:16:16 1996)


======================================================================
【《大般若經》簡介(3)】
======================================================================
  前面說到須菩提不能說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於是世尊便代為先說了一大
段,從第十一卷一直到第三十六卷才把初步的菩薩摩訶薩和般若波羅蜜多講了一
遍。值得注意的是,世尊在說這一部份前,於第十卷的開頭《現舌相品》中先大
現廣長舌相。

  為何說菩薩摩訶薩和般若波羅蜜多的定義之前要現廣長舌?因為這個是為三
千大千世界而說的,所以經上說:「爾時世尊現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復從舌相出無量無數種種色光,普照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於是十方世界皆
知世尊要說般若波羅蜜法,這才一起聽法。

  說到第三十五卷說完初步的定義之後,第三十六卷開頭之後,佛才回答須菩
提(善現)的問題:「復次善現,汝先所言:『我不見有法可名菩薩摩訶薩』者,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現。諸法不見諸法,諸法不見法界...」

  須菩提聽完二十五卷之長的「基礎大菩薩學」之後,知道這個非常重要了,
因為光是在地球上行菩薩道是不行的,要作個能來去三千大千世界的菩薩才是圓
滿。所以從這裡開始便進入了《勸(勤)學品》,他舉一反三百,說:「若菩薩
摩訶薩欲....當學般若波羅蜜。」

  其中有一項「菩薩摩訶薩欲..於菩薩頂終不退墮,當學般若波羅蜜」,這時
舍利子問他:「云何名為菩薩『頂墮』」,須菩提答說:「若諸菩薩無方便善巧
而行六波羅蜜多,無方便善巧住三解脫門,墮於聲聞或獨覺地,不入菩薩正性離
生,如是名為菩薩頂墮..」

  同學們,「無方便善巧而行六波羅蜜多」的菩薩(這裡須菩提用“菩薩”而
不是“菩薩摩訶薩”),是不能成為大菩薩的,因此要學般若波羅蜜多才不會掉
下來。

  有人以為這樣說的話,那麼菩薩就有“第七度”叫“大般若波羅蜜多”了,
或者有人以為這個指的就是菩薩行的第六度的般若波羅蜜多才是,其實兩者都不
是。

  當人類行菩薩行的時候,其六度由布施到般若的實行會有許多不圓滿的時
候,這個便是無方便善巧而行六波羅蜜多,因為菩薩沒有超能力,但是當菩薩修
行了(大)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他便不會這樣了,一切皆能方便善巧。

  所以後來舍利子在第一百八十一卷的時候問世尊,哪一種對般若波羅蜜多能
信解的大菩薩會來生在地球,世尊回答合乎修件的菩薩很多,其中之一就是: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常勤修習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已經無數無量無邊百千俱祗那臾多劫。」也就是長期修習六度
的菩薩會來生於此地。

  因為這裡所說的般若波羅蜜多和六度的般若波羅蜜多有所差別,所以須菩提
(善現)接著問世尊的時候就用不同的名詞來問:「世尊,『甚深』般若波羅蜜
多為有能聞能見者否?」,同學們,這也就是後來我們讀到的《心經》開頭所說
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的「深般若波羅蜜多」。

  古來解經人「行深」二字解得妙語如珠,有的把般若波羅蜜多解為有「淺般
若波羅蜜多」有「深般若波羅蜜多」,也有解為「行深者救苦意也..」,總之五
花八門,不一而足。

  現在,留意過大般若經寫法的同學們就不難明白其中的差別了,兩者雖同名
般若波羅蜜多,但是有差別。「這一題我們用數學來算看看」,對小學生而言指
的是"12345,加減又乘除",對台大電機或數學系的同學來說,可能指的是拉普
拉斯變換法,而兩者同樣都是叫數學。

  接著世尊便說般若的行相,在後來的幾品中一一再解釋要成為菩薩摩訶薩的
修行法,是後來《無住品、行相品、譬喻品》等。這裡要注意的是「般若波羅蜜
多」的名稱改為「一切智智」。

  譬喻品中就以菩薩行的六度來解說大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智智)的相同和相
異處,我們可以拿來對照日常我們所說的六度行為是否合於(大)般若波羅蜜多,
同學們會覺很有意思。例如:「不行布施波羅蜜多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布施的時候大聲嚷嚷:「快來看,快來看,黑雞下了個白雞蛋」眾人一致吆
喝,媒體大力傳播,同學們,這不是大般若波羅蜜。又如「不行淨戒波羅蜜多,
是行般若波羅蜜多」,這可不是說從此老小子就啥覓攏不驚,不必有戒了,是說
有戒的人不必嚷嚷。

  譬喻品是比喻而已,大般若波羅蜜多境界更深,因此同學們要深自警愓,拿
到一根雞毛不等於手中已經有一隻雞了,我們但要每日深省,學習大般若波羅蜜
多,於無相六度努力行之,不能偏頗。


+---- AB Tsai ----------------------------------------------------+
| Email:abstsai@ms1.hinet.net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