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經簡介(VII)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大般若經》簡介】(7/7)
發信站: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Fri Nov 15 08:34:25 1996)


======================================================================
【《大般若經》簡介】(7)
======================================================================
  夢境在修行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樣工具,它具有啟示的意義,可是世尊也一
再告訴我們,夢是幻化的現象,夢境的情境不具有實質的具象,它是隱喻的一種
手法。一個有經驗的指導者能由夢境抽離出其中真正的涵意,一般人則只能就夢
的情境去回味。

  在卷一百二十七,世尊為行者解釋一些和大般若經相應的夢象,當行者繫心
於般若波羅蜜多時,身心得安穩,便不會有雜夢,如果作夢便只作令人愉快的善
夢。其中有幾項夢境可作為和大般若相應的指標,對解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好好
研究一下這一段。

  世尊在這一卷再次強調要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尊為導」,修習其他的法
門才能圓滿成就。例如p706,世尊對天帝釋說:

  「復次,憍尸迦。菩薩摩訶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尊為導,修習一波羅蜜多
令速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尊為導,所修布施波羅蜜多
無所執著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行淨戒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尊為導,所修淨戒波羅蜜多
無所執著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行安忍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尊為導,所修安忍波羅蜜多
無所執著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行精進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尊為導,所修精進波羅蜜多
無所執著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行靜慮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尊為導,所修靜慮波羅蜜多
無所執著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尊為導,所修般若波羅蜜多
無所執著速得圓滿。」

  除了六度之外,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也是其他各法的尊導。這一卷中有詳細的
說明,世尊也強調,求大乘者,當求這個以甚深般若為尊為導的大乘,才能証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p711有一項很有意思的消息:「修十善業道不免地獄傍生鬼趣」這句話在
世尊對天帝釋的談話中輕描淡寫的一語帶過,修行同學們可得仔細回味,修十善
業都還要入地獄、畜生、鬼趣,那些打著彿字旗大賣商品的善良業者,其下場如
何實在不必我們多費口舌。

  由這一卷到一百三十五卷世尊說明了“無所得”和“有所得”的分別,同時
世尊也讓我們了解到何以甚深般若要以無所得為前題的原因。

  對於後世有人大談般若,世尊也提出預警,將來會有「相似般若」的出現。
第百三十六卷起到一百四十五卷,世尊把世人所說的「相似般若」的各種辯解法
解說得相當清楚,同學們讀過之後便會恍然大悟,原來打著彿字旗的業者所作的
各種法會、消災、功德金、燒金紙、納骨位、符咒、快樂營、建寺建塔..等等都
是「相似般若」。

  世尊在第一百四十六卷再次談論何者是真正般若,這裡再回到“無所得、清
淨心”的主題,同時說明了要作到無所得的般若波羅蜜多要先有清淨心的原因。
清淨心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眾生如何發此心,並且保持此心呢?(金剛
經也正是問這一問題的名經)

  第一百六十八卷後段就由彌勒菩薩現身說法,說明住菩提心和迴向菩提心的
方法,因為菩提心不易住,不是初學者所能理解,所以彌勒菩薩特別囑付須菩提,
為新學無上大乘的菩薩們不應談說般若波羅蜜多..乃至空處、解脫門、定處、三
摩地、神通..等等他們無法了解的東西。天帝釋大驚,忙問道那麼新發心要學大
乘的菩薩不就玩完了?聞此法如何其心不驚不怖?卷一百六十九開始便是新學大
乘行人如何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的說明。

  這裡要注意一百七十二卷後,須菩提把六度的般若波羅蜜多的定義定作“無
所得”的般若(也就是甚深般若),為了有所分別,第_173卷末便把這個攝入甚
深般若的六度般若另名"大般若"。「大乘」的定義也在此確定了。

  初學大乘菩薩如何修學的說明到卷一百八十一的【讚般若品】結束,接著
【謗般若品】中世尊為須菩提一一說明哪種人可以一發心便了解大般若,那一種
人無法明白大般若,對於打著彿字旗人世尊也說道:「彼雖稱我以為大師,而於
我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誹謗毀壞」。

  第一百八十二卷起到第四百卷【難信解品】初會的全經才結束,這一部份是
重量級的課程,是世尊把大般若作了更精深和詳細要的解說。

  綜觀初會四百卷我們明白這一部份的會眾是比丘、比丘尼、居士、居士女和
無量大菩薩、天龍八部眾等,也就是初會所講的內容是人天和大菩薩的通識課程。
也是任何行者的必修課程。

  第二會由第四百零一卷起就開始另一個思維,前面四百卷可以說是“實觀”
是“有所得”的觀念,這第二會開始可說是“空觀”進入了“無所得”的觀念,
有所得的觀念人類容易了解,而無所得的空觀卻是難以了解,為何呢?因為無所
得的悟心是要在三昧境中才能了解。

  第二會開始,經中便加上了一句:與會的比丘們除了阿難之外都是証阿羅漢
的大比丘。為什麼?因為阿難在當時並未証阿羅漢,沒有大比丘的神通定境。這
一句輕描淡寫,但是很重要,因為這用隱喻的方式告知讀者,若不修習三昧,不
入三昧中,則很難真正了解一切無所得的空寂之境。

  因此第二會一開始雖也用放光作為緣起,但是此後的空寂原理就開始令人難
以了解了,因為世尊用神通定境証明一切空寂,這些對大比丘們是容易明白,但
對和阿難一樣的未具神通的行者來說自然是困難多多。

  因此世尊最後語重心長的談第十會的【般若理趣】和十一至十六的六度理趣
的行法,意思是修習三昧境是成道不可或缺的方法,同時世尊也付囑大菩薩們在
佛滅後的無佛時代裡要以種種方法教導行者修習大般若波羅蜜。

  因為要能明白清淨的大般若不是看一看、讀一讀這經就可以的,而是要真正
的行法才能明白諸神通境界,從而趣 (趨)向大(甚深)般若。因此第十六會的
【般若理趣分】到最後的【般若波羅蜜多分】,的世尊以最高的“清淨般若波蜜
多”談到“一切清淨無所染著”才是(大)菩薩作為結束。

  理趣分是在他化自在天宣講的,這裡以八大菩薩為上首當機菩薩,並有十方
諸如來簡要的說出各法門,其實就是密法實修的部份,只是儀軌部的詳細行法並
不在此經中,而是在其他經典裡。

  行者經由建壇後得八大菩薩和十方如來的引導後就可以明白一切法空寂的實
相,所以第十會到十六會結束,是世尊給行者們所說的清淨般若波羅蜜多心要,
總合了前面的說法,用意在於讓此地的修行者能實地的學習大般若的法門。

  所以大般若經實在是有心修無上大乘者的教科書,但是它是高級課程,必須
先要有前頭實修的經驗才能明白其中的一些境界,例如修行的次第由觀色、聲香
味觸、眼耳..意、苦集滅道、四正念、四靜慮、四無色定、八解脫、八勝處、九
次第定、四神足、五根、五力、六神通、十地、十八佛不共法、無忘失法、一切
智、一切陀羅尼、一切三摩地、預流、不來、一還、阿羅漢..這些過程都是紮實
的層次。

  只是現今這些自証自知的名詞,例如三摩地、陀羅尼、神通等,已被一些打
著彿字旗的業者拿來唬一唬信徒而已。為何會如此?因為如前所說這經中的儀軌
部並不合譯在這裡,它是另外單獨放著,本經是“理”的部份,而實作的儀軌才
是“趣”的部份,由於一般的學者不明白儀軌在哪,打著傳授密法的業者就有機
可乘了。

  其實大般若的儀軌部也在光碟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金剛頂瑜伽理趣
般若經》《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經》《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
王經》《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這四部儀軌經典。

  同學們在寺裡掛單早課禮佛時會唱到一偈:『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
思議..』禮空寂之性而有感應,這是《大般若經》所陳的真義,也只有如法行者
才能體會箇中三昧,執著的人恐怕難以相信感應一事。

  大般若經簡介到此,祝同學們皆能發無上心,住無上菩提,行無上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全文完)

Ξ Origin: 獅子吼站    ◇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