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讀經班共筆]雜阿含卷二十一經文684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2008/5/18 「雜阿含卷26,684-703經」

導讀:IINI ( 蔡老師 )、heaven
主持:jeroci
出席:IINI、bachida、dave5、donut、 freddy、heaven、jeroci、magelinus、
masakiko、meffy、melon、robertatmp、yfan
記錄:melon




[ 如來與阿羅漢的差別,以及如來十力  ] < 雜阿含卷26、684經 >

==================【經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解脫。是名阿
羅訶三藐三佛陀。受.想.行.識亦如是說。若復比丘於色生厭.離欲.不
起.解脫者。是名阿羅漢慧解脫。受.想.行.識亦如是說。諸比丘。如來
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種種別異。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者。先未聞法。能自
覺知。現法身知。得三菩提。於未來世能說正法。覺諸聲聞。所謂四念處.
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名如來.應.等正
覺。所未得法能得。未制梵行能制。能善知道.善說道。為眾將導。然後聲
聞成就隨法隨道。樂奉大師教[7]誡.教授。善於正法。是名如來應等正覺.
阿羅漢慧解脫種種別異。

復次。五學力.如來十力。何等為學力。謂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
力。何等為如來十力。謂如來處非處如實知。是名如來初力。若成就此力者
。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轉於梵輪。於大眾中能師子吼而吼。

復次。如來於過去.未來.現在業法。[8]受因事報如實知。是名第二如來力
。如來.應.等正覺成就此力。得先佛最勝[9]處。能轉梵輪。於大眾中作師
子吼而吼。

復次。如來.應.等正覺禪解脫。三昧正受。染惡清淨。處淨如實知。是名
如來第三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
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復次。如來[10]知眾生種種諸根差別如實知。是名如來第四力。若成就此力
。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復次。如來悉知眾生種種意解如實知。是名第五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
.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復次。如來悉知世間眾生種種諸界如實知。是名第六如來力。若於此力成就
。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復次。如來於一切至處道如實知。是名第七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
.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復次。如來於過去宿命種種事憶念。從一生至百千生。從一劫至百千劫。我
爾時於彼生如是族.如是姓.如是名.如是食.如是苦樂覺.如是長壽.如
是久住.如是壽分齊。我於彼處死此處生。[1]彼處生.此處死。如是行.如
是因.如是方。宿命所更悉如實知。是名第八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
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復次。如來以天眼淨過於人眼。見眾生死時.生時。妙色.惡色.下色.上
色。向於惡趣.向於善趣.隨業法受悉如實知。此眾生身惡業成就。口.意
惡業成就。謗毀賢聖。受邪見業。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惡趣。生地獄中
。此眾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謗賢聖。正見業法受。彼因彼緣。身壞命
終。生善趣天上悉如實知。是名第九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
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復次。如來諸漏已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身作證。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是名第十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
.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如此十力
。唯如來成就。是名如來與聲聞種種差別。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名詞註解 & 註記】==================

●  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如來的別名 = 如來的境界。

●  阿羅訶 = 阿羅漢。《雜阿含》中,這兩者還是有差別。

●  「眾生種種諸界」指十方一切世界的三界六道。

●  於五蘊都「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解脫」,才能達到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  滅盡 = 所有一切消滅殆盡。阿羅漢還有習氣,如來沒有。( 菩薩摩訶薩
      是如來身,也沒有習氣。)

「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解脫」之中,阿羅漢沒有「滅盡」,而如來已
「滅盡」,所以雖然一樣叫「慧解脫」,但如來與阿羅漢的「慧解脫」層次
    不同。

●  本經在說明「一切如來」和「阿羅漢慧解脫」,同樣都是「於色生厭.
       離欲.滅盡.不起.解脫」,然而主要的差別有五種---------

1. 一切如來,先未聞法,而能說法、自覺覺他。

2. 一切如來,能制梵行。

3. 一切如來,能善知道、善說道,為大眾導師。

4. 一切聲聞,隨如來所說的「法」、「道」,歡喜奉行。

5. 一切如來,樂奉大師 ( 過去先佛 )教誡、教授,善於正法。


●  一切如來的十種智力整理如下:

1. 知如來處非處。--------------------------------------------- (亦為如來六力 )

2. 知眾生三世業報。

3. 三昧正受、禪定解脫。------------------------------------- (亦為如來六力 )

4. 知眾生諸根差別。

5. 知眾生種種意解 (他心通)。

6. 知眾生種種諸界。-------------------------------------------- (亦為如來六力 )

7. 知一切至處道。

8. 知過去種種宿命 (宿命通) 。------------------------------- (亦為如來六力 )

9. 知一切眾生善惡所趣 (天眼通)。-------------------------- (亦為如來六力 )

10. 諸漏已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漏盡通 )。---- (亦為如來六力 )


●  一切聲聞的五種學力整理如下:

1. 信力     <---> 四不壞淨 ( 對佛、法、僧、戒的淨信心 )
2. 精進力 <---> 四正斷   ( 未生善令生、已生善增長;未生惡不起、已生惡令斷 )
3. 念力     <---> 四念處   ( 身、受、心、法法觀念住 )
4. 定力     <---> 四禪     ( 初、二、三、四禪 )
5. 慧力     <---> 四聖諦   ( 苦、集、滅、道 )




=====================【問題  & 討論】=====================

【問題】

「如來悉知眾生種種意解如實知」,那為什麼世尊當時親自教導時證悟的
阿羅漢只有千餘位,阿育王時代的阿羅漢卻動不動就有幾十萬之數呢?


【討論】

世尊時代那千餘位阿羅漢是佛法傳承的「種子班」,都是悟道時機已到的
饒有修行者,這樣後來集結經典時才不會有漏失,讓如來的法能往後傳承。

聽聞的聲聞眾並不是每一位都能馬上解脫,這應與眾生根機有關。

阿羅漢至少住世一劫,以肉身或其他身。當然阿羅漢還是有習氣,並不是每
一位都樂於說法 ( 如之前卷23提到,終生不說一句法的薄拘羅尊者 ),但一般
說來,那千餘位不但是大阿羅漢,甚至有許多也可說是大菩薩。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