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914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①國人間遊行,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千優婆塞、五百乞殘食人②,從城至城,從聚落至聚落,人間遊行,至那羅聚落③好衣菴羅④園ⓐ中。
時,有刀師氏ⓑ聚落主是尼揵⑤弟子,詣尼揵ⓒ所,禮尼揵足,退坐一面。
爾時,尼揵語刀師氏聚落主:「汝能共沙門瞿曇作蒺䔧論ⓓ⑥,令沙門瞿曇不得語、不得不語⑦耶?」
聚落主言:「阿梨⑧!我立何等論為蒺䔧[*]論,令沙門瞿曇不得語、不得不語?」
尼揵語聚落主言:「汝往詣沙門瞿曇所,作是問:『瞿曇!常願欲令諸家福利具足增長,作如是願、如是說不?』若答汝言不者,汝當問言:『沙門瞿曇!與凡愚夫有何等異?』若言有願有說者,當復問言:『沙門瞿曇!若有如是願、如是說者,今云何於飢饉世,遊行人間,將諸大眾千二百五十比丘、千優婆塞、五百乞殘食人,從城至城,從村至村,損ⓔ費世間,如大雨雹雨已,乃是減損,非增益也。瞿曇所說,殊不相應,不類、不似,前後相違。』如是。聚落主!是名蒺䔧論,令彼沙門瞿曇不得語、不得不語。」
爾時,刀師氏聚落主受尼揵勸教已,詣佛所恭敬問訊,恭敬問訊已,退坐一面,白佛:「瞿曇!常欲願令諸家福利增長不?」
佛告聚落主:「如來長夜欲令諸家福利增長,亦常作是說。」
聚落主言:「若如是者,云何瞿曇於飢饉世,人間乞食,將諸大眾……」乃至「不似、不類,前後相違?」
佛告聚落主:「我憶九十一劫以來⑨,不見一人施一比丘,有盡有減⑩。聚落主! 汝觀富有是布施的果報今日有人家大富,多錢財、多眷屬、多僕從,當知其家長夜好施,真實寂止⑪,故致斯福利。聚落主!有八因緣,令人損減福利不增。何等為八?損財的九種原因王所逼、賊所劫、火所焚、水所漂、藏自消減⑫、抵債不還⑬、怨憎殘破⑭、惡子費用⑮,有是八種為錢財難聚。聚ⓕ落主!我說無常為第九句。如是,聚落主!汝捨九因九緣,而言沙門瞿曇破壞他家,不捨惡言,不捨惡見,如鐵槍投水,身壞命終,生ⓖ地獄中。」
時,刀師氏聚落主心生恐怖,身毛皆豎⑯,白佛言:「世尊!我今悔過。如愚、如癡,不善、不辯,於瞿曇所,不實欺誑,虛說妄語。」
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坐起去。
[校勘]
ⓐ 「那羅聚落好衣菴羅園」,巴利本作 Nālandāyam Pāvārikambavane。
ⓑ 「刀師氏」,巴利本作 Asibandhakaputta。
ⓒ 「尼揵」,巴利本作 Nigaṇṭha Nātaputta。
ⓓ 「䔧」,聖本作「梨」。[*]
ⓔ 「損」,大正藏原為「捐」,今依據前後文改作「損」。
ⓕ 宋、元、明、聖四本無「聚」字。
ⓖ 「生」,宋、元、明三本作「至」。
[註解]
① 摩竭提: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位於當時的中印度,恆河中游南岸地區。另譯為「摩竭陀」。
② 乞殘食人:乞丐。
③ 那羅聚落:摩揭提國的村名,位於王舍城北方約十公里,今日印度比哈爾邦的巴羅貢村。又譯為「那羅揵陀」、「那爛陀」。
④ 菴羅:芒果。
⑤ 尼揵:外道六師之一,耆那教的創始人。主張苦樂、罪福等皆由前世所造,必須以苦行償還,要脫離輪迴,必須修苦行,等苦行成就、舊業消滅,新業不生時,生命就回復清淨,捨離肉體、獲得解脫。此派與外道其餘五師相比,較類似佛教,但主張命與非命二元論,而不是因緣論,所主張的極端苦行也是佛教所反對的。又譯為「尼犍」、「尼揵子」、「尼揵若提子」、「尼揵陀若提子」。
⑥ 蒺䔧論:「蒺䔧」是草本植物名,果實堅硬帶刺,易刺傷人,用以比喻辯論方法能令人感到棘手,左右為難。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二種論」,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兩難問題」。
⑦ 不得語、不得不語: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左右為難。
⑧ 阿梨:老師;師長;阿闍梨。
⑨ 九十一劫以來:過去的七佛以來;有史以來。按:過去七佛的第一位毘婆尸佛,出世於九十一劫前。
⑩ 有盡有減:造成窮困、減損。
⑪ 真實寂止:(由於)真理、(由於)寂靜安定(的修行人)。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不盡從施我」,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從真實產生,從沙門身分產生」。
⑫ 藏自消減:藏起的財寶因腐化而消失、減少。
⑬ 抵債不還:借錢給人但對方抵賴著不還錢;投資血本無歸。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不解生業」,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差的企畫與經營失敗」。
⑭ 怨憎殘破:仇人來破壞。
⑮ 惡子費用:不肖子女亂花錢。
⑯ 身毛皆豎:全身的毛髮都豎立起來。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乞食的利益
尼揵外道教唆有刀師氏聚落主以似是而非的陷阱題來讓佛陀無從回答。
這個陷阱題是問佛陀是否想讓大眾獲得利益?如果佛陀回答「不」,就不是什麼好人。如果佛陀回答「是」,那麼佛陀讓出家人乞食卻會讓在家人的食物減少,減少在家人的利益,因此自打嘴巴。
佛陀則直球對決,表明希望大眾獲得利益,而且在家人供養出家人能獲得福報,對在家人當然有大利。這是不只看眼前利益,而是看長遠的利益,而有的正確因果觀。
- 如何不損財
本經提到九種損財的原因,其中有好幾項至今仍很常見,要存錢維生就得留意守護好財物。
本經的「抵債不還」在現代相當於投資血本無歸,所謂投資一定有風險。另一方面,縱使錢存在銀行,仍會由於通貨膨脹而漸漸貶值,也算是一種「藏自消減」。若國家進行量化寬鬆(QE)大舉印鈔票,更會造成儲蓄貶值,等於是政府變相懲罰存錢的人,或許也算是一種「王所逼」,讓錢越存越薄。
有什麼投資或儲蓄是不會貶值的?
答案是「布施」。《雜阿含經》卷四十八第1291經以及《相應部尼柯耶》〈諸天相應1〉第41經燃燒經表示一切財產都無法帶到來世,除了當中用以布施的福德。本經也提到布施能帶來富有的果報。
就更長遠來看,福報雖然能帶到來生,仍會由於「無常」而逐漸耗盡,如本經所說第九種損財的原因。三界如火宅,究竟解脫才能得到沒有保存期限的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