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546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摩訶迦旃延ⓐ①在跋蘭那ⓑ聚落烏泥池側。
時,有執澡ⓒ罐ⓓ杖ⓔ②梵志③詣摩訶迦旃延所,共相問訊慰勞已,於一面坐,問摩訶迦旃延言:「何因何緣王、王共諍,婆羅門居士、婆羅門居士ⓕ共諍?」
摩訶迦旃延答梵志言:「貪欲繫著因緣故,王、王共諍,婆羅門居士、婆羅門居士共諍。」
梵志復問:「何因何緣出家、出家而復共諍?」
摩訶迦旃延答言:「以見欲④繫著故,出家、出家而復共諍。」
梵志復問:「摩訶迦旃延!頗有能離貪欲繫著及離此見欲繫著不?」
尊者摩訶迦旃延答言:「梵志!有。我大師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能離此貪欲繫著及見欲繫著。」
梵志復問:「佛世尊今在何所?」
答言:「佛世尊今在婆羅耆人中,拘薩羅國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梵志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所住處合掌讚歎。
「南無南無佛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能離欲貪諸繫著,悉能遠離貪欲縛及諸見欲,淨根本。」
時,持澡[*]罐[*]杖梵志聞尊者摩訶迦旃延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校勘]
ⓐ 「摩訶迦旃延」,巴利本作 Mahā-kaccāna。
ⓑ 「跋蘭那」,巴利本作 Varaṇā。
ⓒ 宋本無「澡」字。[*]
ⓓ 「罐」,大正藏原為「灌」,宋本則作「盥」,今依據元、聖二本改作「罐」。[*]
ⓔ 「執澡罐杖」,巴利本作 Ārāmadaṇḍa。
ⓕ 聖本無「婆羅門居士」五字。
ⓖ 宋、元、明三本無「供」字。
[註解]
① 摩訶迦旃延:比丘名,以「善解經律,而能論義」聞名。又作「大迦旃延」。
② 執澡罐杖:拿著水瓶和拐杖。「澡罐」是水瓶,可用來洗手。
③ 梵志: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音譯為「婆羅門」,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
④ 見欲:對見解的貪著。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世上人與人之間的鬥爭,來自對於貪欲的執著;出家人之間的鬥爭,來自對於見解的執著。佛陀沒有這些執著,達到真正的清淨。
- 有同學問:「擇善固執算不算是見欲繫著?」
世俗所謂的「擇善固執」有導向解脫、離貪瞋癡的,也可能有導向貪瞋癡的。佛弟子自然是導向解脫、離貪瞋癡的擇善固執。
佛弟子以善法欲(對善法的喜愛)精進修行,達成解脫後自然連善法欲也如筏一般地捨離了,如《雜阿含經》卷二十一第561經中說:「聖弟子修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依離、依無欲、依出要、依滅、向於捨,乃至斷愛,愛斷已,彼欲亦息。修精進定、心定、思惟定斷行成就,依離、依無欲、依出要、依滅、向於捨,乃至愛盡,愛盡已,思惟則息。」(CBETA, T02, no. 99, p. 147, b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