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346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法,世間不愛、不念、不可意。何等為三?謂老、病、死。世間若無此三法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意者,如來、應、等正覺不出於世間,世間亦不知有如來、應、等正覺知見,說正法、律。以世間有老、病、死三法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意故,是故如來、應、等正覺出於世間,世間知有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正法、律。

「以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老、病、死。何等為三?謂貪、恚、癡。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貪、恚、癡。何等為三?謂身見戒取。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身見、戒取、疑。何等為三?謂不正思惟習近邪道,及懈怠心。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正思惟、習近邪道及懈怠心。何等為三?謂失念不正知亂心。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失念、不正知、亂心。何等為三?謂、不律儀、不學戒。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掉、不律儀、不學戒。何等為三?謂不信、難教、懈怠。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信、難教、嬾墮。何等為三?謂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何等為三?謂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何等為三?謂無、無、放逸,此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

「所以者何?無慚無愧是不離貪瞋癡老病死的開始以無慚、無愧故放逸,放逸故不恭敬,不恭敬故習惡知識,習惡知識故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求人短故不信、難教、戾語、嬾墮,嬾墮故掉、不律儀、不學戒,不學戒故失念、不正知、亂心,亂心故不正思惟、習近邪道、懈怠心,懈怠心故身見、戒取、疑,疑故不離貪、恚、癡,不離貪、恚、癡故不堪能離老、病、死。

「斷三法故,堪能離老、病、死。云何三?謂貪、恚、癡,此三法斷已,堪能離老、病、死。復三法斷故,堪能離貪、恚、癡。云何三?謂身見、戒取、疑,此三法斷故,堪能離貪、恚、癡。復三法斷故,堪能離身見、戒取、疑。云何為三?謂不正思惟、習近邪道、起懈怠心,此三法斷故,堪能離身見、戒取、疑。復三法斷故,堪能離不正思惟、習近邪道及懈怠心。云何為三?謂失念心、不正知、亂心,此三法斷故,堪能離不正思惟、習近邪道及心懈怠。復三法斷故,堪能離失念心、不正知、亂心。何等為三?謂掉、不律儀、犯戒,此三法斷故,堪能離失念心、不正知、亂心。復有三法斷故,堪能離掉、不律儀、犯戒。云何三?謂不信、難教、嬾墮,此三法斷故,堪能離掉、不律儀、犯戒。復有三法斷故,堪能離不信、難教、嬾墮。云何為三?謂不欲見聖、不樂聞法、好求人短,此三法斷故,堪能離不信、難教、嬾墮。復三法斷故,堪能離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好求人短。云何為三?謂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此三法斷故,離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好求人短。復有三法斷故,堪能離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云何三?謂無慚、無愧、放逸。

「所以者何?慚愧、不放逸、善知識、不求人短、乃至斷老病死的次第以慚愧故不放逸,不放逸故恭敬順語為善知識,為善知識故樂見賢聖、樂聞正法、不求人短,不求人短故生信、順語、精進,精進故不掉、住律儀、學戒,學戒故不失念、正知、住不亂心,不亂心故正思惟、習近正道、心不懈怠,心不懈怠故不身見、不著戒取、度疑惑,不疑故不起貪、恚、癡,離貪、恚、癡故堪能斷老、病、死。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宋、元、明三本無「世間」二字。

宋、元、明三本無「應」字。

「復」,宋、元、明三本作「復有」。

[註解]

不愛、不念、不可意:不喜歡、不惦記、不思念。

身見:執著於五陰有「我」的見解。

戒取:執著於無益解脫的禁戒、禁忌。

疑:對於真理的懷疑猶豫;對佛法僧戒的疑惑。

邪道:通往邪報的道路,即邪見……邪定等諸邪道會導致地獄、畜生、餓鬼等諸邪報。

失念:失去正念;失去專注力。

不正知:對過去、現在、未來等不能正確的觀察,以致不知道什麼該作,什麼不該作。

亂心:心散亂。

掉:即「掉舉」,內心躁動不安。

戾語:說話忤逆、不順從。「戾」讀作「利」,違背、兇狠暴烈。

慚:羞恥於作惡的、不善的事情或起各種煩惱。(「慚愧」二字中,「慚」較重著在自己反省而羞恥,例如「自慚形穢」。)

愧:愧疚於作惡的、不善的事情或起各種煩惱。(「慚愧」二字中,「愧」較重著在面對他人而愧怖,例如「愧對父母」。)

順語:說話順從。為「戾語」的反義詞。

為善知識:親近能教導眾生捨惡修善的人。「為」在這裡指「與、同」,意義同於「道不同不相為謀」的「為」。「善知識」是能教導眾生捨惡修善的人。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慚愧、懺悔是離苦的第一步:

本經中導向解脫與背離解脫的關鍵差別,在於是否有「慚愧」,次第如下:

  1. 慚愧。
  2. 不放逸。
  3. 恭敬順語、為善知識。
  4. 樂見賢聖、樂聞正法、不求人短。
  5. 生信、順語、精進。
  6. 不掉、住律儀、學戒。
  7. 不失念、正知、住不亂心。
  8. 正思惟、習近正道、心不懈怠。
  9. 不著身見、不著戒取、度疑惑。
  10. 不起貪、恚、癡。
  11. 堪能斷老、病、死。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