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遊行。與千比丘俱,皆是古昔縈髮ⓐ①出家,皆得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捨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善解脫,到善建立ⓑ支ⓒ提ⓓ杖林ⓔ中住。
摩竭提王瓶沙ⓕ②聞世尊摩竭提國人間遊行,至善建立支[*]提杖林中住,與諸小王群臣翼ⓖ從,車萬二千、乘馬萬八千、步逐眾無數,摩竭提婆羅門長者悉皆從。
王出王舍城,詣世尊所,恭敬供養。到於道口,下車步進,及於內門,除去五飾,脫冠却蓋,除扇去劍刀ⓗ,脫革屣,到於佛前,整衣服,偏露右肩,為佛作禮,右遶三匝,自稱姓名,白佛言:「世尊!我是摩竭提王瓶沙。」
佛告瓶沙:「如是,大王!汝是瓶沙,可就此坐,隨其所安。」
時,瓶沙王重禮佛足,退坐一面。諸王大臣、婆羅門居士悉禮佛足,次第而坐。
時,欝鞞羅迦葉ⓘ③亦在座中。
時,摩竭提婆羅門長者作是念:「為大沙門從欝鞞羅迦葉所修梵行耶?為欝鞞羅迦葉於大沙門所修梵行耶?」
爾時,世尊知摩竭提婆羅門長者心之所念,即說偈而問言:
「欝鞞羅迦葉, 於此見何利,
棄汝先所奉, 事火④等眾事。
今可說其義, 捨事火之由ⓙ。」
欝鞞迦葉說偈白佛:
「錢財等滋味, 女色五欲果,
觀察未來受, 斯皆大垢穢,
是故悉棄捨, 先諸奉火事。」
爾時,世尊復說偈問言:
「汝不著世間, 錢財五色味,
復何捨天人, 迦葉隨義說。」
迦葉復以偈答世尊言:
「見道離有餘, 寂滅無餘跡,
無所有不著, 無異趣異道。
是故悉棄捨, 先修奉火事,
大會等受持, 奉事於水火。
愚癡沒ⓚ於中, 志求解脫道,
盲無智慧目, 向生老病死。
不見於正路, 永離生死道,
今始因世尊, 得見無為道。
大龍所說力, 得度於彼岸,
牟尼廣濟度, 安慰無量眾。
今始知瞿曇, 真諦超出者。」
佛復說偈歎迦葉言:
「善哉汝迦葉, 先非惡思量,
次第分別求, 遂至於勝處。
「汝今,迦葉!當安慰汝徒眾之心。」
時,欝鞞羅迦葉即入正受,以神足⑤力向於東方,上昇虛空,作四種神變,行、住、坐、臥,入火三昧⑥,舉身洞然⑦,青、黃、赤、白、頗梨⑧紅色。身上出水,身下出火,還燒其身,身上出水以灌其身,或身上出火,以燒其身,身下出水,以灌其身。如是種種現化神通息已,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佛是我師,我是弟子。」
佛告迦葉:「我是汝師,汝是弟子,隨汝所安,復座而坐。」
時,欝鞞羅迦葉還復故坐。
爾時,摩竭提婆羅門長者作是念:「欝鞞羅迦葉定於大沙門所修行梵行。」
佛說此經已,摩竭提王瓶沙及諸婆羅門長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校勘]
ⓐ 「縈髮」,巴利本作 Jatila。
ⓑ 「善建立」,巴利本作 Supatiṭṭha。
ⓒ 「支」,聖本作「枝」。[*]
ⓓ 「支提」,巴利本作 Cetiya。
ⓔ 「杖林」,巴利本作 Laṭṭhivana。
ⓕ 「瓶沙」,Bimbisāra。
ⓖ 「翼」,大正藏原為「羽」,今依據元、明、聖三本改作「翼」。
ⓗ 「刀」,宋、元、明三本作「方」。
ⓘ 「欝鞞羅迦葉」,巴利本作 Uruvelā Kassapa。
ⓙ 「由」,聖本作「田」。
ⓚ 「沒」,聖本作「設」。
[註解]
① 縈髮:將頭髮盤於頭頂或腦後成一個髮髻,在這裡指(曾為)縈髮外道。「縈」讀音同「盈」。
② 瓶沙:優婆塞名,是摩竭提國的國王,阿闍世王的父親。悉達多太子出家後曾行經摩竭提國王舍城,瓶沙王見到他很歡喜,表示願意讓半個國家給悉達多太子,要他別出家了。悉達多太子沒有接受,瓶沙王就預約他成道後到王舍城接受供養。曾建立迦蘭陀竹園,供養三寶,後被太子阿闍世篡位而死在獄中。《長阿含經》卷五第4經闍尼沙經記載他命終後往生為毘沙門天王的太子。又譯為「頻婆娑羅」。
③ 欝鞞羅迦葉:摩竭提國欝鞞羅(「木瓜」的音譯)村的迦葉,和大迦葉尊者不同人,是最早隨佛出家的外道大師。他帶領五百位弟子在連若河旁修行,佛陀經過時借住附近有惡龍的石窟,收服了惡龍,讓欝鞞羅迦葉驚訝,在一番較量後帶著所有弟子隨佛出家。江迦葉、象迦葉是他的弟弟,各帶領三百位、二百位弟子修行,都跟著出家,證阿羅漢,詳見《增壹阿含經》卷十四〈高幢品 24〉第5經。佛陀稱讚他「將護聖眾,四事供養」第一。又譯為「優留毘迦葉」、「優毘迦葉」、「優樓頻螺迦葉」。
④ 事火:祭祀供養火天。這類外道認為火是諸天之口,因此投供物入火中以供養。
⑤ 神足:能依意念飛行、前往不論遠近的地方、或轉變物質的神通。又譯為「神足通」、「如意足」。
⑥ 火三昧:以火為專注對象(所緣)所成就的定境,入這種定時,身體能發出火燄。又譯為「火光三昧」。
⑦ 舉身洞然:整個身體都是熊熊燃燒的火。
⑧ 頗梨:玻璃;水晶。
[對應經典]
- 《別譯雜阿含經》卷一第13經。
- 參考《中阿含經》卷十一〈王相應品6〉第62經頻鞞娑邏王迎佛經。
- 參考《頻婆娑羅王經》。
- 參考南傳《律藏/大品/1.大犍度/13.頻毘娑羅的集會談論》
- Mahāvagga I.22。
[讀經拾得]
佛陀悟道後先度化五比丘,然後度化事火外道迦葉三兄弟(和後來的大迦葉尊者沒有血緣關係),本經所載為接下來他們遇到摩竭提國國王和長者們時的互動。
迦葉三兄弟中,欝鞞羅迦葉有五百位出家弟子,江迦葉有三百位出家弟子,象迦葉有二百位出家弟子,都改隨佛陀出家,使得僧團擴展到一千多人。
由於迦葉三兄弟是當時摩竭提國知名的大宗教師,而佛陀才剛證悟不久,摩竭提國的長者們不清楚是佛陀拜欝鞞羅迦葉為師,還是欝鞞羅迦葉拜佛陀為師。
因此佛陀在大眾前和欝鞞羅迦葉對話,藉由欝鞞羅迦葉的說明解答了長者們的疑惑,讓大眾知道可以追隨佛陀修行以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