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750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諸惡不善法生,一切皆以無明為根本,無明集、無明生、無明起。所以者何?什麼是無明無明者無知,於善、不善法不如實知,有罪、無罪,下法上法染污不染污分別不分別緣起非緣起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起於邪見,起於邪見已,能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若諸善法生,一切皆以明為根本,明集、明生、明起。明於善、不善法如實知,有罪、無罪,親近、不親近,卑法勝法,穢污、白淨,有分別、無分別,緣起、非緣起悉如實知,如實知者,是則正見。正見者,能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定起已,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恚、癡,貪、恚、癡解脫已,是聖弟子得正智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生」,大正藏原為「比丘」,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生」。

「若」,宋本作「共」。

大正藏無「以」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有」,大正藏原為「者」,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有」。

聖本無「起」字。

[註解]

無明集、無明生、無明起:由於無明而集起、出生、升起。

下法:低下的法。又譯為「卑法」。

上法:優越的法。又譯為「勝法」。

染污:惡法。又譯為「黑法」、「穢污」。

不染污:善法;對自己和他人有幫助的法。又譯為「白法」、「白淨」。

分別:有(善惡等)分別的法,會導致善、惡業果報。也有解為善、惡夾雜的法。

不分別:沒有(善惡等)分別的法。例如阿羅漢的心念,不與貪、瞋、癡相應,不造業、不導致果報。

緣起:由因緣(種種條件)而生的事物,即「有為法」。

非緣起:不是由因緣而生的事物(因此也不會隨因緣而滅),即無為法,例如涅槃。案:證得涅槃是解脫於所有的煩惱,而不是得到或生出一個叫「涅槃」的東西,因此涅槃不是隨因緣而生滅的事物。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無明即「沒有智慧」。沒有什麼智慧?對於四聖諦不瞭解,不知道五陰及六入處的無常、苦、空、非我,而迷昧於其中,就是無明。沒有世間及出世間的正見,對於佛、法、僧沒有知見,就是無明。

本經即解說什麼是「無明」,下表則整理了《阿含經》中不同經文對「無明」的定義:

經號無明的定義
雜阿含經251六觸入處無常、生滅法不如實知、不見、不無間等、愚癡、無明、大冥。
雜阿含經256五受陰無常、磨滅法、生滅法不如實知、不見、無無間等、愚、闇、不明。
雜阿含經257五受陰、五受陰集、滅、道跡不如實知、不知、不見、不無間等、愚、闇、不明。
雜阿含經258五受陰、五受陰集、滅、味、患、離不如實知、不如實見、不無間等、若闇、若愚。
雜阿含經十八490於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中際無知;佛、法、僧寶無知,苦、集、滅、道無知;善、不善、無記無知,內無知、外無知,若於彼彼事無知闇障。
雜阿含經二十八750無知,於善、不善法不如實知,有罪、無罪,下法、上法,染污、不染污,分別、不分別,緣起、非緣起不如實知。
增壹阿含經四十六49-5不知苦,不知習,不知盡,不知道。


本經表示有了「明」,能如實知善惡及真理,即有「正見」,能次第生起八正道。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