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749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無明為前相,故生諸惡不善法。時,隨生無慚、無愧;無慚、無愧生已,隨生邪見;邪見生已,能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明生慚愧生八正道起明為前相,生諸善法。時,慚愧隨生,慚愧生已,能生正見,正見生已,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起已,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欲、瞋恚、愚癡。如是聖弟子得正解脫已,得正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無明」,巴利本作 Avijjā。

「邪見」,巴利本作 Micchādiṭṭhi。

「邪志」,巴利本作 Micchāsaṅkappa。

「邪語」,巴利本作 Micchāvācā。

「邪業」,巴利本作 Micchākammanta。

「邪命」,巴利本作 Micchājīva。

「邪方便」,巴利本作 Micchāvāyāma。

「邪念」,巴利本作 Micchāsati。

「邪定」,巴利本作 Micchāsamādhi。

「諸」,宋本作「諸惡不」。

[註解]

起明:生起智慧。「明」為智慧,徹底明白佛法,是「無明」的對稱。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慚愧生已,能生八正道

本經表示生起了智慧(「起明」)而隨生「慚愧」,「慚愧」生已,能生「正見」,次第生起八正道,乃至解脫。

  • 八正道依序生起

本經說八正道可由正見開始次第而起,最後成就正定。《中阿含經》卷四十九〈雙品1〉第189經聖道經也表示正見促成正志,再一一促成其餘各正道:「正見生正志,正志生正語,正語生正業,正業生正命,正命生正方便,正方便生正念,正念生正定,賢聖弟子如是心正定,頓盡婬、怒、癡,賢聖弟子如是正心解脫,頓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彼中正見最在其前。」(CBETA, T01, no. 26, p. 735, c8-13)

有正確的見解(正見),而能有正確的意向、動機(正志),有正確的言行(正語、正業)、從事正當的工作(正命)、適切地努力(正方便),才能心安理得,培養清澈的覺知(正念),最終達成真正的禪定(正定)。

八正道中正志、正語、正業即正確的意業、正確的口業、正確的身業。有正見才會知道要時時保持清淨的身口意三業;有正見並以清淨的身口意三業面對大環境,而能選擇、從事正命及正方便;有清淨的身口意而觀照身心,才能有正念及正定。

  • 正見促成正志等聖道,有什麼生活上的例子?

舉個極端的例子:若有人邪見認為錢是人生的一切,就會不擇手段、用不合法的手段賺錢,例如意圖種植毒品以賺大錢(邪志)造作意的惡業,心動後就行動,造作語的惡業(邪語)、身的惡業(邪業),以販毒維生(邪命),努力販毒(邪方便),念念不忘販毒賺大錢(邪念),自然害人害己,往生惡道。

有正見的人,若遇到容易被騙的愚夫愚婦,縱然有騙對方的機會,但有正志而不會想去騙對方,做正當的工作而不做金光黨騙財,努力在正道上,進修正念乃至正定,修行也就能有所成就。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