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卷22 第576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白佛:

「不處難陀林,  終不得快樂,
 忉利天中,  得天帝名稱。」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童蒙汝何知,  阿羅漢所說,
 一切行無常,  是則生滅法
 生者既復滅,  俱寂滅為樂。」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  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校勘]

「宮」,宋、元、明三本作「居」。

「蒙」,宋本作「朦」,聖本作「曚」。

「 一切……為樂」,巴利本作 Aniccā sabbe saṅkhārā, uppādavayadhammino, uppajjitvā nirujjhanti, tesaṃ vūpasamo sukho ti。

[註解]

後夜:夜晚的最後四分之一,約凌晨三點至六點。古印度將一天分為八時,即晝四時、夜四時。夜四時為初夜、中夜、中夜後、後夜。(案:古印度有兩種計時系統,一種是一天八時,一種是一天六時,在此採用一天八時的系統)

難陀林:忉利天王天帝釋的四大園林之一,提供各種娛樂及美妙的境界。又譯為「難陀園」、「歡喜園」、「大喜園」、「難檀槃那園觀」。

忉利天:欲界六天的第二天,位於須彌山頂上,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各有八天,合稱三十三天。另譯為「三十三天」。

童蒙:幼稚無知。

一切行無常:一切的有為法(因緣而生的事物)都是無常的。

生滅法:由因緣和合而生起,由因緣離散而消滅的事物;有生就有滅。

俱寂滅為樂:沒有生和滅的涅槃(滅除煩惱、生死)才是真正的快樂。

婆羅門:修行人。原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佛陀則表示婆羅門不應以出生來界定,而要以行為來界定,因此在佛教中指修行人。

逮:達到。

[對應經典]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卷22

回到《雜阿含經》